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赵孟頫与吴兴画派/画派中国绘画的传承与群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序”,阐明画派涵义、包容范围、对研究画史的特殊意义。第二部分为“画派叙论”,着重叙述该派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艺术渊源背景,开派或领袖人物的生平、画学道路、艺术主张和风格特点,重要成员的艺术特色,该派总体的绘画风貌。第三部分为“名家名作赏析”。第四部分为“影响与评论”。第五部分为“年表与资料”。

序言

本丛书着重从千余年的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梳理出体现艺术传承与群体现象的画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系统评介。

画派就其严格的涵义而言,并不始自纸绢卷轴画发轫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作为正式的画派,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相同或相近的画学思想或创作原则;二是相仿的笔墨形式和艺术风格;三是呈现一定的师承关系,即有创始人和直接承继人或追随者,从而形成一个人际关系密切、画风传承有绪的画家群体,这批画家就组成了同一画派。古代绘画史籍中正式命名的第一个画派是明代“浙派”,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称:“国朝名士仅戴文进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于是,承续戴文进画风的吴伟、张路、蒋嵩、汪肇、郑文林、钟钦礼、史文等人,均被列入了“浙派”。以后,“吴派”、“松江派”、“武林派”、“嘉兴派”、“娄东派”、“虞山派”、“常州派”、“京江派”、“海派”、“岭南派”等明清诸派称谓即相继而生,画史以画派来归纳、概括中国绘画发展历史的论述也相沿成习,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然而,从较宽泛的角度来审视画派,它并不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现象。若不拘泥于画家的直接师承关系或代代衔接之传承,就相近的画学思想和笔墨风格而言,类似画派的画家群体在六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像称为“样式”的绘画类型,如刘宋陆探微的“陆家样”、南齐张僧繇的“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曹家样”等,都创立了自身独特的风格,陆探微有“密体”之称,张僧繇另立“疏体”,曹仲达有“曹衣出水”之喻。这些样式在当时就有追随者,如“陆家样”的承继人就有其子陆绥、陆弘肃以及顾宝光、江僧宝、袁倩、袁质等。至唐代,也出现了吴道子的“吴家样”、张萱的“张家样”和周昉的“周家样”;其中吴道子所创的“吴带当风”画风,对当时和后世宗教画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画圣”;张萱、周昉所塑造的“唐装”仕女,也成为历代仕女画的楷模。这些“样式”的流布和传承,虽未形成真正的流派,然也堪称“画派”的雏型。

六朝以来,各时代涌现的不少名家,也风格独标,盛誉当代,并对后世产生长足影响,承继者不绝如缕。他们所创画风虽未标为“某样式”,然影响并不逊于“样式”,其余绪甚至更为久远。像六朝东晋的顾恺之,其“形神兼备”、“妍质相参”的人物形象和新创的“高古游丝描”,在当时就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绝”,陆、张还均师其法,此后六朝的孙尚子、田僧亮、杨子华,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以至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周日方等,无不摹写其迹,受他影响。又像唐代的山水画大家,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并称“大小李将军”,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使传统山水画发生重大变革,形成了成熟的独特风格,也开创了最早的具“流派”性质的山水画面貌,诚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评:“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在唐代追随者就有王熊、畅■、李平钧、郑逾等人;而盛唐时代的王维,所作山水,“一变勾斫之法”,专长“水墨渲染”,所创的水墨山水也独标当代,开后世水墨山水之先河,甚至被董其昌推崇为“南宗之创始者”和“文人画之鼻祖”。像顾恺之、二李将军、王维这样的一代巨匠,所创画风代有传人,并不断发扬光大,衍生出诸多风格流派,他们无疑是这些画派的创始人。

在明清以前的唐、五代、宋、元各朝,当时画史虽未明确冠以“某画派”之称,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诸多画派。像五代的山水画,荆浩及其学生关仝所创作的北方山水,山势高峻,石体坚峭,勾皴结合,气派宏大,两人并称“荆关”,其画风对北宋李成、范宽、郭熙有直接影响,荆、关即被后世画史称为北方山水画派系创立者,北宋李成、郭熙又有“李郭画派”之称。而南唐的董源和巨然,善绘江南山水,景色平远,草木丰茂,云雾迷蒙,用笔圆润,不作奇峭之笔和险峻之势,风格与荆、关迥然不同,董、巨即被后世画史称为南方山水画派系创立者,其画风对北宋米家山水、元四家及明清文人山水画均产生巨大影响,董、巨也被誉为“南宗正传”。就五代花鸟画而言,黄荃创造的勾勒设色“写生法”与徐熙擅长的“落墨法”,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影响所及,黄氏画法发展而成宋代“院体”花鸟,徐熙之野逸则衍生出水墨花鸟,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大花鸟画派系由此形成。至宋代,山水画中的“李、郭”画派,二米所创云山墨戏的“米派”山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南宋四家”所立的“南宋院体”山水;花鸟画中的宋徽宗“宣和体”花鸟,文同所擅墨竹而立的“湖州竹派”,扬补之墨梅所形成的传派,都具备了画派的基本条件,只是未明确冠以画派的名称。

明清两代,在诸多正式流派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并称画坛的名家,如“吴门四家”、“青藤白阳”、“南陈北崔”、“清初四僧”等,以及以地域命名的画家群体,如“金陵八家”、“扬州八怪”等,这些归纳虽不一定以画派为标准,但总有若干共同点将他们关联在一起。其中有些并称画家就带有流派性质,如“吴门四家”,相对于明“院体”、“浙派”而言,就属于同一个文人画流派,具体细分,又有沈周和文徵明创立“吴派”、唐寅和仇英自立门户并各有传人之别;陈淳是承前启后者,徐渭则创立了“青藤画派”;“南陈北崔”,陈洪绶开创的变形人物画风蔚成一派,崔子忠的人物也意趣相近,并与丁云鹏、吴彬等画家共同构建成晚明变形人物画风新潮。至于以地域命名的画家群体,虽难以视为真正的画派,但在相同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下,也会形成共同的基本特征,或在画学思想上,或在笔墨风格上,或在传统渊源上,其相近的因素虽不及画派之多,但也会产生类似画派的凝聚力和影响,如“金陵八家”、“扬州八怪”,实际上已成为颇具共性的画家群体。

综上所述,画派的归纳不一定局限于古代画史正式命名的“某派”,而应从较宽泛的角度来理解和梳理,即包容创“样式”的画家和传人、影响后世深远的各代巨匠及其后继者、许多并称画坛及共创新风的画家、若干以地域命名又具流派性质的画家群体。以此来概括绘画发展史,既能较全面地涵盖各类绘画现象,也能突出绘画发展的主干,在阐明画派于中国绘画历史流变和演进中的特殊意义与独有价值的同时,也大致能勾画出画史发展的主要轮廓。因为千余年的卷轴画史乃至几百年的一个朝代,均会涌现出成百上千的画家,形成千差万别的风格,如何加以总体把握和本质概括,是画史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一个朝代而言,决定其时代发展主流的是一批名家、几种“样式”、几个流派和中心地域,将这些论述清楚,时代风格和断代画史的主要面貌就出来了,而这些方面正是画派所囊括的内容;同样,千余年的绘画发展脉络,主要也是各朝代的前后承接及继承与变化,后浪推前浪地向前演进,而画派也着意于阐明艺术渊源、前后传承和后世影响,跨时空地论述该派在整个画史中的生成、发展和作用,将各时代贯穿起来。因此,从画派这一视角来阐析画史,对把握各时代的绘画主流、主体风格、突出成就以及千年画史的主要脉络、衍变轨迹、传统承续,都将会显得更加简要、明晰和系统。这也是编撰这套《画派》丛书的宗旨,希冀对画史研究有所裨益。

本丛书初定34分册,时代自六朝至清末。各分册初定题目为《魏晋南北朝人物画流派》、《唐、五代山水画流派》、《唐、五代人物画流派》、《李成、范宽及其传派》、《赵佶与北宋“院体”》、《李唐与南宋“院体”》、《宋元水墨花鸟画流派》、《李公麟白描传派·梁楷减笔画派》、《赵孟频与“吴兴画派”》、《宋元青绿山水与米氏云山》、《元四家及其传派》、《明代“院体”》、《明代“浙派”》、《“吴门四家”与“吴门画派”》、《董其昌与“松江派”》、《徐渭、八大与写意花鸟画派》、《蓝瑛与“武林派”》、《陈洪绶和晚明变形人物画》、《曾鲸与“波臣派”》、《王时敏、王原祁与“娄东派”》、《王鉴、王■与“虞山派”》、《恽寿平与“常州派”》、《石涛与“宣城派”》、《弘仁与“新安派”》、《龚贤、髡残和金陵诸家》、《扬州八怪》、《高其佩与“指头画派”》、《历代界画流派》、《郎世宁及其传派》、《沈铨与“南苹派”》、《京江画派》、《晚清仕女画流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

各分册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序”,即本序,主要阐明画派涵义、包容范围、对研究画史的特殊意义。第二部分为“画派叙论”,着重叙述该派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艺术渊源背景,开派或领袖人物的生平、画学道路、艺术主张和风格特点,重要成员的艺术特色,该派总体的绘画风貌。第三部分为“名家名作赏析”,选择开派人物和重要成员的代表作品,逐件进行赏析,图版约40幅作品,文字说明包括画家简介、作品自然状况、题材考证、内容叙说、画法渊源、风格特点、独特价值等。第四部分为“影响与评论”,从美术发展的角度,旁征博引画史文献,说明该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并站在今天的高度,评论该派在艺术文化上的独特价值及可资借鉴之处,倘该派画家传世作品存在真伪问题,还适当进行鉴考。第五部分为“年表与资料”,年表分历史背景、艺文大事和画派纪事等栏,资料选编有关这一画派的主要专著、论文和画集。

本丛书作为我国首次推出的中国画派系列丛书,带有尝试、探索性质,从画派的框定、题目的归纳、分册的体例到作品的赏析、资料的选编等方面,都带有不够成熟和完善的痕迹,甚至有失当之处。然本丛书尽力邀请国内著名的中国绘画史专家来担任分册主编,主笔撰写,以他们渊博的学识和精深的造诣,想必能弥补其中的不足,并在运用新的视角和思路来研究绘画史方面,积累新的经验,推出新的成果,为以后更深入的画派研究铺上一块基石。

单国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赵孟頫与吴兴画派/画派中国绘画的传承与群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维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021047
开本 16开
页数 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09.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85
21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