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登高海自平--当代艺术手记/艺术东西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近年的艺术手记。作者置身于学科中心之外,随缘韧游,以别于传统的理念展现了其所倡导的“四论”:文明融通论、设计创悠论、艺术因变论、美学大一论。传达了作者以美术与设计为切入点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的最新信息。

目录

总序一:东西东西/1

总序二:东来西去/3

自序:登高海自平/1

一、文明大走势

 我的“世纪三大新猜想”/3

 民族性与类文明/9

 改变人类命运的第十大宣言/13

 翟墨说墨/19

二、设计新理念

 上帝般创生,协同地悠存/25

 论创物一创生为设计之要义/28

 设计理念的随需应变/39

 批评包豪斯/45

 附一 一论建立有民族优良道器文脉的有机设计体系(梅映雪)/46

 附二 二论建立有民族优良道器文脉的有机设计体系(梅映雪)/48

 附三 三论建立有民族优良道器文脉的有机设计体系(梅映雪)/56

 附四 包豪斯在中国真的过时了吗? (唐星明)/61

 质疑“人本设计”/65

 附一 人本:设计伦理之轴心(郑也夫)/70

 附二 寻找核心词:人本还是生态(郑也夫)/73

 瓶颈咽不下蛋和巢/76

 附欣赏“鸟巢”(翟梁子)/80

 强化中国画的图式设计/82

 中国美术馆应是美术精神性学术性公共性的统一/87

 慧心妙眼/89

 抽象的韵律/91

 民族设计五人谈(翟墨 陈绍华 蔡军 陈绶祥许平)/93

三、美术品评点

 黄宾虹“内美”密码解读/111

 约见先哲/121

 郑板桥“怪”在哪里/126

 大山大海的二重唱/139

 凝到化境自飘逸/143

 一分为三与中国写意雕塑/118

 抽而有象听徽韵152

 冰火铸关东/156

 正则与神游/164

 小民大气/169

 青春逼人/172

 缪鹏飞抽象画的个性生成/176

 叶片里的神秘宇宙/181

 捕捉偶然中的神奇/185

 出渊多在新雨后/191

 重复的好处(外一一章)/194

 画家评点十六则/196

四、讨论与访谈

 翟墨研究个性三人谈/219

 美学的第二次诞生(章韶华)/210

 边缘的拓荒者(陆少游)/224

 语言即刨造(谷泉)/226

 艺术遇到资本:有理能否说清(翟墨 胡继华杨斌)/228

 蹲下来与孩子对话——翟墨谈少儿美术(记者孙玉洁)/236

 把根留住(记者黄欣)/241

自跋 一个刨生悠存主义者的学术追求/245

附录 翟墨学术年表/255

试读章节

伴着新世纪和新千年的到来,我的美学和艺术研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概括地说,我有了“世纪三大新猜想”(中外禁果与文明进程同步、科学发明与社会形态同构、人性层次与美学梯级同格),在此“三同”基础上形成了“创生悠存”主义,建立了“大一美学”体系。它们构成了我的元创性理论成果。

中外禁果与文明进程同步这一猜想,始于我在“返本开新”中对中外元创典籍“二经”(《圣经》、《道德经》)密码的新破译。其切入点是对《圣经》中创世故事的三个质疑:

其一,为什么上帝禁止亚当夏娃吃智慧果却特地把智慧树指点给他们?

其二,亚当夏娃偷尝了智慧果而被赶离伊甸园时才发现伊甸园东边被把守的生命树,为什么智慧树在先生命树在后而不是相反?

其三,上帝变乱人们的语言使其无法沟通难以建成通天的巴别塔,巴别是不是改装了的更重要的一种禁果?

由此层层深入,我发现,《圣经·创世记》里有上帝特嘱勿食智慧果、勿食生命果、勿建巴别塔的禁律;《道德经》里也有绝圣弃智、少思寡欲、小国寡民不相往来的戒条。一如老子所透露的“正言若反”的奥秘,“二经”对禁果的态度实质上都是以禁为诱,以禁为进,引导人类一步步走向文明;而亚当夏娃对混沌果一智慧果一生命果一通天果(巴别果)的依次偷食,暗喻了人类对渔猎文明一农业文明一工业文明一信息文明的依次开发。描述了人的生成及其能商一智商一情商一趣商的进化次序,预测了美和艺术的元变一谐变一裂变一聚变的因变规律,也指示了人类“复乐园”即在人间自创伊甸园的必经道路。

——我想,这就是中外禁果次序与文明进程同步的先知预言和神谕。

科学发明与社会形态同构 这一猜想,源自我对科学史和社会发展史的交叉考察和比较。其偶发点是“核裂变”之于世界大分裂大战乱的20世纪、“核聚变”之于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为什么如此地巧合与同构?

由此前后追溯,我发现,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明,都标志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重大跃迁,也伴随着社会形态格局的悄然改变。

渔猎文明属于前科学阶段,原始人处在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氛围中,其思维方式是互渗思维,其集体表象为混沌一体,其社会形态为原始公社。

农业文明是科学的初级阶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劳动形成了人类的循环思维。其社会形态是宗法制的小国寡民。

工业文明是科学的确立阶段,牛顿力学的诞生催生了拉普拉斯决定论和线性思维,严密的工业分工导致了分析思维、对立思维和裂变思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孕育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思维。其社会形态是国家间世界。

工业的飞速发展刺激了人类膨胀的物质占有欲和掠夺欲,严密的工业分工也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和矛盾的激化;两次世界大战和原子弹的使用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宣布了充满天人、人人、身心悖论的文明史上半部的“终结”。

信息文明是科学的飞跃阶段,是人类文明史下半部的“肇始”。以核聚变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成就以及由此伴生的协同思维、系统思维、场流思维等非线性思维都是对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超越。其社会形态进入全球世界。

上半部与下半部的最大区别是:人类由自发进化转向自觉进化,社会由裂变为主转向聚变为主,文明由非文明方式推动转向由文明方式推动。人类开始明白对立斗争只是事物最粗疏最偏执的一种关系,千差万别的现象深层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也不是别人的中心,破坏环境或杀害他人都无异于自杀,世上几乎所有重要事情特别是避免共同毁灭的事情必须协同合作才能解决。

——我想,由“合”到“分”到“以合驭分”,是社会形态变化的必然趋势。

人性层次与美学梯级同格这一猜想基于我对美学形态学的反思。其超越点是我在主编“美学新眺望书系”时的自我叩问。康德说“美是对无限的眺望”,那么,什么样的美学形态,才真正能够“眺望”无限而且算是“新”的?

由此上下求索,我发现,主客美学的本质之争已经难以为继,而实践美学、生命美学、意象美学及部门美学等等又都停留在各执一端或各居一层的境界自说白话;虽然它们都深入揭示了人性的某一方面,然而信息时代呼唤的是能够包容、超越、导引各端各层的层次美学或融创美学,而对“元始大一”的多层、高层回归,可能是“初异中,中异终,终不异初”(龚自珍语)的返本开新最佳选择。

汉字里浓缩了最多的美学信息,我对“美”字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其一,“美”字是整个宇宙的缩影。中国古代以“龟”代表“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隆起的龟背为天,平坦的龟腹为地,背腹之间为气;文字由它诞生P3-4

序言

地球村时代是时空缩略的时代。它令人想到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两个缩略词:在时间上,我们用“春秋”约言“一年四季”,而不用“夏冬”;在空间上,我们用“东西”约言“四方万物”,而不用“南北”。这真是有趣得很。

“艺术这东西”,的确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从“原始”到“古典”到“当代”,它从“架下”到“架上”又到“架下”,从“变生活为艺术”到“变艺术为人生”再到“变人生为艺术”,伴着人类从“群体生存”到“个体生存”又到“类体生存”的螺旋式升华。研究不同艺术在这升华过程中的变异与趋同、“意义与阐释”更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

“东西”,又指东方与西方。近代“西风东渐”以来,视觉艺术形态的变化的确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比起对中国本土艺术的研究来,我国对西方艺术长期停留在“编译”状态,对其有独特见解和个性的深入研究和比较研究一直是个较薄弱的环节,不过仍有一些以艺术为生命的学者默默地充满乐趣地于此耕耘着、播种着。

这套丛书,是定居西方、留学西方、访问西方、留守东方的几位学子,在新千年之始对东西艺术的研究笔记。比起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两极对立的“东西风压倒论”,他们多了些“双赢多赢”的宽容和自信;比起80年代急切浮躁的“西学热”,他们多了些“静沐西风”的深刻和沉稳。还不敢说他们“学贯东西”,但他们起码不同程度地有着“东寻西找”、“东奔西跑”、“东张西望”、“东涂西抹”的经历。他们的艺术研究,超越了东西方“隔岸远眺”的距离,也超越了旅游者“走马观花”的匆忙,而是住下来、沉下去,从“视觉·躯体·文本”解读西方艺术,以“优选·提升·融创”构建全球文明。

“艺术东西丛书”就这样“说东道西”,告诉你“东西艺术”这“东西”曾经是怎样的“东西”,将成为怎样的“东西”,帮你理清艺术与时俱进的原委,助你提高艺术鉴别欣赏的能力。

“艺术东西丛书”就这样“东环西顾”,以全新的大视野,从东向西,从西向东,将“西风东来”和“东风西去”结合起来,将“本土世界化”和“世界本土化”互动起来。

在经济一体化、文明全球化的今天,这套丛书各有重点地为读者提供了解读“艺术东西”的新模式、新理念、新角度、新方法。

愿读者喜欢它。

主 编

2004年春·北京

后记

我于1978年踏着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鼓点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美术理论专业,成为王朝闻先生的首届硕士研究生,并开始介入当代美术批评,粗粗算来已有二十五个年头。二十五年,弹指一挥,当年读研期间每到饭时同学们围着球台肆无忌惮地纵论天下大事或幽默风趣地评说鸡毛小事的情景恍如昨日,那是一种长期饥肠辘辘后的精神会餐,是新思潮的丁当撞击和蝉蜕般的当代启蒙;可是毕竟岁月如川不息不返,如今我们带的硕士生博士生看我们,也许一如当年人学时我们看自己的导师:先生老矣!尚能饭否?

睫在眼前常不见。自己总结自己的学术个性,有自明之利也有自蔽之弊。这里尝试揽镜自照,希望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前额和后脑勺。

2002年12月4日,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室的一次批评家小聚中,程大利对程征说“翟墨不同于别的美术批评家之处在于,他经常得到的不仅仅是美术信息,而是美学和思想文化信息。他总是处于学术前沿。他不是为批评而批评,而是在理论建树的基础上批评,所以有高度和深度。”还说,“他的心态、生态年轻,这是一种无形资产。”

国际自然与社会科学院院士章韶华在《美学的第二次诞生——我读翟墨》中说:“所谓‘翟墨美学’,就是以聚焦式的美学源泉思维、普适性的美学价值思维、网络化的美学定位思维、悟超态的美学境界思维为思维方式的大思维美学,就是用这种思维方式确立了美学来源、美学价值、美学定位、美学境界的新理论美学;当然,它同时又是以‘大一美学’为代表的、标志美学第二次诞生的暂时‘非主流’的美学。”[章韶华:《美学的第二次诞生——我读翟墨》,载《美术观察》,2003(4)]他对我带的研究生说:“你们要得真传,应该透过你们导师的美术理论家头衔,看到他深层的美学家、思想家内涵。”

一位会看手相的博士后朋友发现我右手掌心分布着七颗胼胝体小星,说:“你无机心、贪心、野心,却有童心、爱心、良心;有北斗七星抓在你手里,你把握着自己的方向。”

这些友人之论,算是“旁观者”的参考之谈吧!

作家王蒙自称是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那么,我呢?根据我一贯对“创生悠存”——创造新的生态环境、生存方式、生活质量、生命价值,以利于全人类的悠然共存、悠久同存——的倡导呼吁和强调,是否可以自称是个“创生悠存主义者”?

我曾为自己的著作写过几首“题扉诗”,它们基本上浓缩了我的学术见解和追求。下面以我这几首诗为线索,分别巡视“创生悠存”和“大一美学”的几个侧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登高海自平--当代艺术手记/艺术东西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翟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59853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53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6: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