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远的八一五
内容
编辑推荐

二战胜利来之不易,作为标志的“8月15日”是个具有象征性的历史转折点。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书带您进入那一年的“8月15日”,体验瞬间历史,珍惜永久和平。

内容推荐

1945年8月15日12时整,“玉音录音”,这盘由日本裕仁天皇在御政务室接连亲口录制两遍的,好不容易避开极少数日本军国主义狂热分子搜查的,不得已要向全世界人民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无条件投降诏书,在日本广播协会大楼第八播音室正式播出了。  ……

目录

序:扫描多色的八一五

出重拳,制顽敌

追问迟到的投降

熬来的胜利味不同

积之厚,发之猛

红色延安的八一五

最后一战

永远的纪念

 ·读史有感悟:谁主沉浮?

 ·焦点人物:毛泽东在八一五前后

 ·深度阅读书目

夕照下的陪都

合法政府的“积极”作为

被忽视的人民欢乐

 ·读史有感悟:夕照下的陪都

 ·焦点人物:蒋介石在八一五前后

 ·深度阅读书目

天亮前的敌占区

沦陷区:黎明前的欢乐

东北人民的欢乐和关东军的末日

余毒未尽的731部队

台湾的光复

 ·读史有感悟:好政府和好人的底线

 ·焦点人物:溥仪在八一五前后

 ·深度阅读书目

朝鲜半岛与八一五

悲喜交加的八一五解放

白凡金九与李承晚

 ·读史有感悟:“三八”线是如何形成的?

 ·焦点人物:金日成小传

 ·深度阅读书目

“玉音”回响在日本人心中

军国主义者最后的日子

平民百姓在八一五

不同政见者的八一五

 ·读史有感悟:八一五后昭和时代的

中日关系略记

 ·焦点人物:昭和天皇小传

 ·深度阅读书目

苏联的远东之战

显赫的战役

历史性的人民胜利

成功的外交

 ·读史有感悟:八一五后的中苏关系

 ·焦点人物:斯大林小传

 ·深度阅读书目

八一五前后的欧美

从冲绳到广岛

对苏外交与“原子外交”

美军独占日本

美国人的太平洋战争

读史有感悟: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

中美关系

 ·焦点人物:杜鲁门小传

 ·深度阅读书目

八一五:结局或开始

后 记

试读章节

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蒋介石和丘吉尔决定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2月8日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会晤,罗斯福提出讨论领土托管问题,并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鲜人民做好自治的准备之前,“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于是,战后由中、美、苏、英四国对朝鲜实行临时托管的方案便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下来。  北纬38度线原本是一条自然的和地理的划线,在朝鲜境内的这条线长约300公里,这样的划分将朝鲜半岛分为面积大体相同的两部分。最早人为地从军事或者政治上划分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国提出来的。真正使“三八”线成为从军事角度利用的分界线,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朝鲜驻军的兵力部署进行调整时实现的。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北部的军队归关东军指挥,南部的军队为大本营所属。这样,“三八”线在实际上就为后来苏美军队对日本关东军作战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八”线事实上被美苏两国加以利用,又有其突然性和偶然性。在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之前,美苏两国没有就各自的作战区域进行明确划分。  当苏联军队向满洲和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600英里以外的冲绳岛。因而日本战争机构的突然崩溃,在朝鲜半岛造成了真空局面。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由美国方面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美苏双方分别占领朝鲜和接受日军投降的具体分界线问题。  “三八”线的最初提出有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就是: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对日宣战并大举进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举行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在朝鲜的受降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这时,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于是,“三八”线就这样在一次会议上,匆忙地由两位美国上校提出来了。  这个“三八”线划界的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并于8月14日为杜鲁门批准。次日,杜鲁门便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杜鲁门批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这样,“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但他们一接到关于分界线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9月8日,首批抵达朝鲜的美国军队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这是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名副其实的合作。  后来历史的发展表明,“三八”线对于所谓受降的军事意义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美苏两国对“三八”线的确认本身已经包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序言

1945年8月15日12时整,“玉音录音”,这盘由日本裕仁天皇在御政务室接连亲口录制两遍的,好不容易避开极少数日本军国主义狂热分子搜查的,不得已要向全世界人民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无条件投降诏书,在日本广播协会大楼第八播音室正式播出了。

它的播出,标志着人类在20世纪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彻底结束。在这次战争中,数千万人的生命或死于战火,或死于侵略者残忍的铁蹄蹂躏之下,或瞬间在原子弹热辐射中化为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切的罪过都源于法西斯这具令人战栗的恶魔。它的结束,使得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从战争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再度享受到和平的阳光。

二战胜利来之不易,作为标志的“8月15日”是个具有象征性的历史转折点。转折点之前是旧有的世界秩序和思想意识,转折点之后是全新的世界格局和价值观念。对英美法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胜利意味着各自势力范围的重新洗牌,美国从此崛起,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英法则一蹶不振,从此成为美国的附庸,直到欧盟的再度异军突起。1945年以后,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对手只有苏联。二战虽然给苏联带来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战后的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并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东欧,这极大地影响了战后东欧以及亚洲的格局。世界在美苏争霸的阴影下逐渐分化为对立的两极,支持旧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经济理论、外交政策、生活方式、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英国在二战中元气大伤,虽然没有像法国那样遭遇本土沦陷,但对其失守的亚洲殖民地显然是无能为力了。同时,二战还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刺激了民族主义的复兴,许许多多的民族在二战的废墟上建起了独立的国家。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和牺牲。据统计,八年抗战,中国有3500多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使得中国近一半多的省市遭受战火的蹂躏,以致战争结束之后处处满目疮痍,令人惨不忍睹。八一五不仅标志着这场灾难的结束,而且标志着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反抗资本主义列强武装侵略的第一次全局性胜利,还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推行侵略和殖民政策的100多年历史的终结。随着一系列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经历60年之后的今天,虽然世界已经朝向多极化的格局发展,人类相对和平共处了一个甲子,多数参与二战的国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法西斯主义的毒菌并未完全根灭,侵略主义、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余孽和带给人类灾难的种种污泥浊水还继续残留着。这一切令我们忘不了回首扫描人类在20世纪走过的充满血腥的坎坷历程。回顾历史,可以增添一点清醒剂;扫描历史,就是审视人类自身。而八一五也并非全是胜利的喜悦,它是多色的:红色的延安代表着解放的希望,夕照下的陪都重庆则暗示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沉沦,乳白色晨曦中渐趋清晰的上海正盼望着天亮,弥漫着焦土的黑色东京预示着军国主义可悲的下场,如日中天的美苏放射着炽热的光芒,却将地球的另一面推向黑夜,“三八”线就是美苏对抗的产物……这一切值得我们去分辨、去细察。

后记

本书缘起于2004年清华东亚文化讲座后一次会后的讨论。

犹记当日在座的王中忱、董炳月两位先生与笔者言及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庆祝和纪念这一来之不易的历史时刻,让后人不忘记那一场民族艰苦卓绝的战争,应当做一点具体的工作。历史上,八一五彻底结束了日本的侵华历史。经历了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八一五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朝鲜从殖民地的屈辱中获得了解放。对美国和苏联、对英法甚至整个世界,八一五是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真正终结,是世界历史发展和世界格局重新调整的一个转折点。我们谈到,选择八一五为中心点,在60周年后重新追述当时的历史,既具有历史纪念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非常高兴的是,中华书局正有相近的出版策划。因缘际会的结果,就是奉献给诸位读者的这本《永远的八一五》。

本书各章执笔者如下:第一章:蔡乐苏(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第二、三章:赵建林(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第四章:杜尚侠(退休高级教师);第五章: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第六章:李泰永(清华大学历史系中韩历史文化研究所韩方所长、教授);第七章:王奇(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第八章:匡咏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编辑);结束语: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主编者对全书做了统稿,并根据全书总体需要,对部分章节的位置和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祝安顺、赵建林参加了全书的最后统稿。朝鲜半岛部分的“读史有感悟”、“焦点人物”由统稿者补充。台湾部分编写过程中,曾得到了汪明辰的帮助;本书从确认编辑思想到文字修改、图片选择等多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中华书局祝安顺先生的帮助;本书的版式有一定的新意,偶数面的图片是针对其右边的所有文字,此创意得到白薇女士的帮助,谨此一并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远的八一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晓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7066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52-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