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军调岁月(合作在1946)/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以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过渡阶段,即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这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及美国政府参与的军调活动为线索,反映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建国和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军事进攻的战略思想和方针策略,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时中共与美国政府和重庆当局之间的复杂交往与谈判活动,讴歌了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领袖们高超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艺术和指挥才能。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还有惟妙惟肖的秘密细节,气势恢弘,视野开阔,丰富可读,是研究和了解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华政策与演变的必读书,堪称纪实文学的精品。

内容推荐

首页是周恩来、马歇尔与张治中三人军事小组在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前合影,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解放战争处于过渡阶段。国共两党在次此期间举行了和平谈判,美国政府参与协调,三方展开了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斗智斗勇,这一时期也是未来中国与中美关系走向的分水岭。

目录

序:北平城有这样一座院落

卷一 十万主力抢进东北,中共战略大转移

延安呼叫曾克林,延安呼叫曾克林

代主席连夜开会,延安刮起了“东北旋风”

渡海遇阻,礼帽长衫的“富商”向苏军亮出延安老照片

卷二 美国需要一个威望很高的人去中国

赫尔利以为已经将中共装进自己口袋里了

营口清朝炮台的旧炮筒子,吓退了美蒋两员勇猛的战将

杜鲁门为赫尔利出尔反尔大为激怒

卷三 “世界最了不起的人”飞往中国

罗斯福说过不能离开两样东西:轮椅与-5歇尔

马歇尔预言总统之“政策底线”将会使美国大丢其脸

马歇尔一抵上海,为什么罕见地大动肝火

卷四 军调执行部是世界历史上最奥妙的组织

初见面,蒋介石就对马歇尔使出反苏法宝

周恩来与马歇尔:中美两个最有魅力的人之首次会晤

病中的毛泽东不能不向马歇尔发出最后通牒

和平艰难地露出了一线曙光

卷五 北平暗夜中有了一座灯塔

叶剑英中将登上马歇尔的专机

军调部一成立,有声与无声的较量就开始了

郑介民躲在吴佩孚的什锦花园里炮制阴谋

“红色情报首脑”进驻了翠明庄

得知有人在瓦顶潜伏了三晚,叶剑英吟出一句诗来

卷六 马歇尔要赠送一架专机给毛主席去华盛顿

马歇尔不得不对蒋介石进行“强硬的劝导”

为和平民主之前景鼓舞,中共中央讨论从延安东迁淮阴

周恩来飞往重庆遭遇重重险情,惊心动魄

马歇尔:可以赠送一架专机给毛主席去华盛顿

卷七 三个上将在一个神圣的古寺里谈判

蒋介石对马歇尔的整军草案大为恼火

在神圣的古寺里谈判,违约是会遭到神灵之惩罚的

马歇尔:抽三个师去参加联合占领日本,其中一个师为中共部队

卷八 独特的飞行巡视中,马歇尔会见了毛泽东及各地的中共名将

这完全是一次“马歇尔风格”的飞行巡视

北平:和平使者来到遭受蹂躏八年之久的古城

张家口:聂荣臻教训了傅作义之后,欢迎马歇尔一行飞抵视察

集宁:汇报在飞机上进行的时候,贺龙在跑道上迎着朔风吸烟散步

济南:一个山东省,两个司令、两个省长进行和平会餐

徐州:马歇尔不能不向新四军军长表示歉意

新乡:从解放区获释的马法五将军抢了马歇尔的风头

太原:马歇尔对关公画像说,马、张、周三将军已经在“上清寺”结义了

归绥:马歇尔为什么又飞回塞外降落在离集宁近在咫尺的地方

延安:毛泽东说怕热而希望常住淮阴,开会时才到南京去

汉口:为应付场面,李先念中将在王震少将陪同下在街上买皮鞋

卷九 王震在顽军重围中成了“国军少将”王震部队驰骋大半个中国越过五岭,为什么又挥师北返?

王震为什么在顽军重围中换军服成了“国军少将”

周恩来苦心运筹,终于从重庆直接往中原地区派来了执行小组

“中共打人”风波之后,三方终于签署了《罗山协议》

卷十 中原:即使全军覆灭。也要保障战略全局的胜利

福特笑着对王震说:看来我跟你是有缘分的哟

福特对李先念说:早就听说你是“专给日本鬼子做棺材的将军”

在王震与美军将领周旋的华懋公寓,26年后中美发布了《上海公报》

王震从延安回到宣化店说:即使全军覆灭,也要保障战略全局的胜利

卷十一 马歇尔返回美国时,东北仍然是个大火药桶

尚未解决东北问题,自信的马歇尔就急切地回国述职

鲜花、诺言、握手、干杯,使马歇尔自以为真成了“和平将军”

毛泽东召回周恩来,以退为进,促成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

卷十二 东北火药桶爆炸了

马歇尔眼看要到手的援华巨款,突然间变成肥皂泡

沈阳机场,冲锋枪口对准耿飙一行军调部中共代表

周恩来与陈诚,又处于奥妙而复杂的近距离接触之中

周恩来电报,使不愿攻打长春的林彪改变了决策

卷十三 毛泽东:不怕与国民党弄僵,但不应和美国弄僵

马歇尔仍然“自投罗网”,他不是那种能够接受失败的人

毛泽东:不怕与国民党弄僵,但不应和美国弄僵

马歇尔:“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太有美国式冷幽默了

重庆这个谈判城市,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

关于马歇尔专机、美军运输机与中共人员、黄金皮箱与金条背心

卷十四 叶剑英,在逆流中的北平

滕代远公馆被突袭,使叶挺未能自重庆飞来北平

混在王府井人流中的刺客举起了手枪

我很高兴尼克松说叶“是一个有巨大内在力量的极其可爱的人”

费正清:悄悄的张家口之行,乘驴车等枪声停了过交界线

在蒋介石飞临北平这天,叶剑英当街作大义凛然的演讲

卷十五 山重水复,东江纵队北撤

方方一到广州,就享受在沙面孤岛上被监视的“礼遇”

这位国军中将,被称誉为“党外优秀的布尔什维克”

管他是元帅也好,将军也好,我们要“将”马歇尔一“军”

中央社也发不出的新闻:廖大公子出狱后重返广州

毛泽东:我们没有军舰、没有飞机,但是海南岛上有冯白驹啊

在驶往北平的慈禧老专列上,毛泽东给曾生讲“南越王”

卷十六 化装秘密突围——中原大突围的先声

中原局绝密任务:打探一条往华北解放区转移的秘密通道

周恩来闯过洪水,到宣化店秘密部署中原突围

伤病员列车,终于从国民党军枪口下的广水车站缓缓北去

化装转移与合法转移,使中原大批干部得以保存下来

卷十七 艰难岁月。对中国前途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艰难决策

蒋介石不能不接受一条松花江将双方隔开的事实

马歇尔:怪不得史迪威常骂这个人“出尔反尔”

“马歇尔夫妇在华吵翻了”,谣言“出口”美国惊动华盛顿

梅园新村:美国大电台掩护自装小电台向延安发出绝密情报

周恩来在马歇尔专机上“犯错误”,立即周密补救并向中央检讨

胡乔木:人们不知道1946年夏天毛主席怎么在关键时刻下决心的

卷十八 中原突围:胜利地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招待执行小组美蒋代表的文艺晚会后,突围悄悄地进行

中原部队主力一下子就消失在大别山的深山密林里

疑心重的美军中校还是中了李先念设的“空城计”

马歇尔吃惊了,要中原的两个执行小组不去北平,

直接来南京汇报

“皮有功”:一个人,一支野战旅,一本袖珍地图集,一个震惊中外的奇迹!(上)

“皮有功”:一个人,一支野战旅,一本袖珍地图集,一个震惊中外的奇迹!(下)

“皮夫人”:一个挺着八个月身孕的女人化装突围之经历

卷十九 苹果树下,毛泽东笑谈战争能不能打赢

为驻华大使的光彩,魏德迈甚至考虑飞去伦敦裁缝街精制西装

“半个美国人,半个中国人”在最后的时刻被马歇尔相中了

听说魏德迈遭周恩来半路“拦截”,蒋介石沮丧得说不出话来

这年夏天,毛泽东在延安说:美帝我不怕,就是怕热

卷二十 美国的大炮轰走了美国的鸽子

执行小组不断追着中原突围部队抛撒传单

作为军调部中共代表随员的毛楚雄也一起被活埋了

蒋介石用美国的大炮轰走了美国的鸽子

卷二十一 周恩来:我们要准备再穿几年草鞋

对长袍包裹着的那颗心开枪:司徒雷登上任得了一份血腥“见面礼”

“你刚出任大使,是不是蒋介石故意给你出难题?”

周恩来:我到上海就是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和谈陷入僵局了

周恩来部署撤退:我们要准备再穿几年草鞋

马歇尔以回国施压,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张家口休战十天

卷二十二 军调岁月的最后时刻

中共不再挽留马歇尔“调解”,开始使用“人民解放军”称谓

马歇尔终于下决心秘密乘小飞机去上海会晤周恩来

叶剑英向中央要求坚持到军调部的最后时刻

放弃张家口:红旗不久就会重新飘扬在大境门城楼上空

为了黄镇,白瑞格上校摆出手枪和冲锋枪,拉得枪栓啪啪响

卷二十三 神秘的中国成了马歇尔的滑铁卢

马歇尔通过司徒雷登,策划“死马当作活马医”

美老说:本司徒不是彼司徒,不跟中国人民在一起非真司徒

马歇尔退居幕后导演:和谈进入最后一幕

最后与马歇尔辞行:周恩来脱下了将军服,邓颖超换上了旗袍

马歇尔自嘲:我在中国完成的惟一任务就是给副官主婚

多元尾声:后来许多事都可以追溯至这次难忘的军调岁月

三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参加过军调,是我党一笔难得的财富

毛泽东:北平入城式要将美国造的坦克、重炮拉出来,经过美国领事馆门前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职业军人,心中有一层很深的遗憾

基辛格对叶剑英说:要是马歇尔将军活着就好了

试读章节

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去重庆的当晚,朱老总、陈云、彭真来到刘少奇所住的窑洞里研究工作,午夜之后也散会离去了。这个晚上,刘少奇夜不能寐,连窑洞外的秋虫呜叫声,也显得很噪耳。毛泽东离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作出正式决定:在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由他代理中共主席职务。他更觉得自己身上责任之重大。

秘书送来两个热馒头。他让秘书再次给案头的油灯添了油。秘书添油后,将灯芯头的炭末剪去,油灯陡然更亮了,案头放着的那份公开发表的《中华民国和苏联友好同盟条约》文本,清晰明亮了许多。

他这才感到饿了,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回想着刚过去的一天。

这天中午,他刚刚在延河边的机场送毛泽东、周恩来等登上那架美军飞机,前去参加与蒋介石进行的重庆谈判。昨天,他和毛泽东谈了整整一天一夜。两人谈的内容很广很多,当时两人情绪亢奋。在这历史大转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离开了,那熟悉的身影、声音,甚至那接连不断的刺鼻烟味,突然间都不在这儿了;他突然感到由他来主持中央领导工作,其感觉与过去大不相同,特别有了一种紧迫感。

最紧急的任务就是处理东北问题。

离开机场,他立即赶到延安城郊的中央党校大礼堂,对首批整装待发去东北的干部团作送行讲话:

——我们还是决定要派军队到东北去,能走路的先走,能快走的先到,到了热河边境瞪着眼睛望一望,能进去就进去,以后再抽些队伍抽些干部去东北,抽几万去。一切要看情况,有空子就钻,铁路不能走就走大路,大路不能走走小路。日本人垮了,满洲皇帝溥仪捉到了,苏联红军走了,国民党还没有去,你们要赶快去抢占!

——你们要日夜赶路,越快越好,赶到东北就是胜利!

早在抗战中后期,他尚未来到延安,已经在山东与毛泽东电报往来,探讨在战后为争取同国民党合作建国,把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到东三省的问题。1944年9月1日,他刚刚担任中央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时,就提出“要准备一批干部做满洲工作”。1945年5月间,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就几次强调:“要准备20到20个旅,15万到20万人,脱离军区,将来开到东北去。”

同年8月9日凌晨1时,苏联红军150万大军出兵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

延安方面是为大反攻的到来而极其欣喜的,但是也有遗憾。

在这个时候,在延安的中共高层领导人虽然预料到日本法西斯也将面临与德国法西斯一样投降的命运,但是,谁也没有估计到形势发展得如此迅猛。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共产党的精英们,正云集在延安,按预定计划举行中共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又按部就班地举行七届一中全会,整个大会的代表们仍然留在延安,还没有返回原地区。P4-5

序言

北平城有这样一座院落

抗战刚刚胜利不久的那个时候,北京还叫北平。

1946年1月中旬,虽然数九寒天中的北平冷得出奇,本来在已经被国民党接收的北平城里,国民党接收之混乱与黑暗,到处是腐败、无耻,贪官跋扈,特务横行,众百姓看在眼里,冷在心里。

“八路军也来到北平城了!八路军的参谋长叶中将来了!八路军战士就在东单的一个院子门口站岗哪……”

这么一则消息,你传我,我传你,在北平百姓心头带来了暖意和好奇。抗战八年来,八路军奋战抗击日寇的业绩,早就从太行山、冀中大平原,甚至从北平城郊传进城里。受尽日军蹂躏的北平人民就盼望着在北平城看到八路军、欢迎八路军;没想到,接收北平的却是原来远在天边大西南的国民党军队。如今,八路军终于来了——好些市民冒着严寒,要亲眼目睹八路军的风采。

老百姓听说有八路军站岗的那个院子,就在繁华的东单闹市区里。在东单北大街有这样一座院落:大门口左右两边,各站有一名持枪的士兵。其中一个是国军的国民党宪兵,另一名就是八路军战士。有热心的西单居民告诉来看八路军的人们:穿美制皮鞋、挎美国新式冲锋枪的,是国民党军士兵;另一个打绑腿穿黑色老布鞋,挎着缴获的日本步枪的,就是八路军战士。双方都佩有共同的臂章。当时,这个盾牌形的臂章是国共双方共同请人设计的,上面写有“军事调处执行部”几个字。参考三方有关的颜色,蓝色是国民党旗和美国国旗的主色,中共党旗主色是红色、镰刀斧头标志是黄色;因此,设计方案经三方会谈,达成一致:三连环用黄色,底色用蓝色。人们还看到这个院子里,不断有中国、美国两国军官装束的人来来往往,时而也有美军吉普车进进出出,车头飘扬着有三环的小旗。热心者也介绍说,进出的八路军军官胸前佩戴着一个圆形的铜质证章,圆证章当中也是一个三环图案,三环上方刻有“军事调处执行部”七个繁体汉字,下方一左一右两枝麦穗做衬底,刻着醒目的“中共代表团”五个字。许多老百姓们虽然没能看见叶剑英中将,但是能看到持枪站哨的八路军战士已经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

这个院子就是鼎鼎有名的协和医院,当时俨然成了一座兵营。

它就是刚刚宣布成立的军调部大本营。

这个地方清代称为东单牌楼北大街,在晚清时代光绪二十二年就由六个外国教会开办了协和医学堂,中国官民曾经资助数千金,也有说皇太后曾经“下赐内帑银一万两”;当时校址在东单北新开路口内,不久后因经济上难以为继,由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开办的洛氏驻华医社接管。接着,洛氏医社又看中了东单三条胡同原清朝豫亲王的没落府第,偌大的院子里,有多年失修的楼堂亭榭,杂草丛生林木花径。美国人略施权计,很快便以12.5万美金作价,买下了东单的这片府第,以美国最先进的医学院为榜样,耗资750万美金建起了这个有名的宫殿式的协和医院。建筑外部飞檐滴翠的琉璃瓦,龙凤图案的雕梁画栋,而内部是西方现代化装修,使用现代化_的医疗设备。这个中西结合的医院,在20世纪20年代初建成,耸立在东单闹市之中,十分凸现显目,其规模与气势很快就超过了原有的英国、德国、法国等外国人开办的医院。日伪时期,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部分美国人都撤离归国了。日本投降数月来,中国局势不稳,国共摩擦不断,内战的火药味愈来愈浓,协和医院的许多美国人尚未返回。前来中国调处国共冲突的马歇尔将军派白鲁德上校到北平打前站。白鲁德是马歇尔将军的女婿,担任着军调部的办公室主任,一眼看中了这个院子作为军调部的总部。

于是,协和医院将整栋主楼都腾出来给军调部。

当时留下一张在军调部门前三方领导人在冬日阳光下的合影,在中共党史、国民党史籍及美国外交档案中都看得到:中共方代表叶剑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美国代表罗伯森并列站在当中有大理石浮雕的门前台阶之上,台阶两旁是汉白玉雕花栏杆,三人之头顶上紧挨屋檐下高挂着一块中英文横匾,上面写着:

军事调处执行部

THE EXECUTI VEHEAD QUAR TERS

“北平军调部”是它的简称,它从成立至关门,总共经历了1年零29天,这是一个以美国人做中间调解人,在国共两方间调处冲突,旨在抗战胜利后在中国消除内战、寻求和平,曾一度使人萌生过希望,以为和平民主即将降临,但是内战的战火很快就宣告了以失败而结束其历史使命的机构。但是,它毕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之后走向外交舞台迈出的第一步,其中好些参加各地军调工作的八路军将领们,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外交演练,中共的将校们与美国的将校们有着一段令人难忘的交往。内战一结束,这些中共将军们的许多人,走出国门,成为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顶梁柱,成为20世纪著名的外交家。

本书记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本书与笔者另一本著作《美军观察组》,既各自独立,又是姐妹篇,其中内容与事件延续相连,人物的命运相互连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军调岁月(合作在1946)/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敦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17200
开本 32开
页数 5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04-05-01
首版时间 2004-05-01
印刷时间 200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3: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