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说明朝十八臣(图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宦官刘瑾专政、严嵩一手持权,魏忠贤则将乱国败纲推上了顶峰,导致了明朝的一蹶不振,直至最终崩溃在农民起义的浪涛之下。明朝的臣子值得一说,值得一看。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的封建王朝,明朝为什么可以在5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而满清在沿用了明朝的某些政治制度之后,又为什么可以延续268年的统治。

本书特意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让读者一领他们的风骚,也从另一个角度来全面地品味明朝近300年的历史。这些臣子,有文有武、有忠有奸。本书尽量全面地覆盖明代朝臣的众生相。

内容推荐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应天称帝始,至1644年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止,共持续了278年的时间,再加上苟延残喘20年的南明,近300年的时间里,又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上,书写了一段令世人争论纷纭的篇章。

在这近三个世纪的历史中,明朝与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是一个辉煌与衰落同在、荣耀与耻辱共存、抗争与屈服交织的矛盾结合体。这是由封建制度自身的特征所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但总体来看,明朝相对于之前的各朝与之后的清朝,其本身还算是比较有特色的,而且,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措施与成就,较之明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录

武略文韬首推徐达

◇英雄伺时而起勇士救主忘生

◇一举灭陈友谅两伐平张士诚

◇北上逐元顺帝功成封魏国公

开国宰相李善长

◇乱世难做陶朱公慧眼识主赴军营

◇筹粮备饷兵马壮出谋划策定江山

◇修史编律固国业恃傲难保晚节风

“帝师”刘伯温

◇负才人仕三挂冠明主再请始出山

◇运筹帷幄诛友谅决胜千里灭士诚

◇殚精竭虑固社稷坦言论臣遭毒戕

僧人宰相姚广孝

◇少入空门兼修儒道

◇运筹帷幄助燕夺位

◇呕心沥血修纂大典

传播中华文明、构建友谊之桥的郑和

◇皇帝意欲耀国富宦官扬帆赴远航

◇再度扬帆除暴主三番出海平逆臣

◇四下西洋行远海三保太监葬异乡

调羹臣擘杨士奇

◇家贫难挡少年志职轻依旧报君恩

◇辅佐太子呕心力 布衣寒士冠人臣

◇伴君伴臣善调羹为国为民步从容

◇再辅帝王挥余热养子不教抱憾终

留世清白惟于谦

◇大器早成少年才廉洁奉公革弊端

◇土木之变朝野耻保卫京都忠臣心

◇夺门之变波澜起清白声名后人知

宦党乱国贼刘瑾

◇借得东风力直上青云霄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藩王叛平日 国贼碎身时

除弊推新、惟理独尊的杨廷和

◇巧对句语惊四座路曲折终成首辅

◇辅朝政力劝昏帝扶新君革除弊端

◇“大礼仪”失君信任罢官职晚年凄凉

一代奸相严嵩

◇少年才智自风流磨剑十年待封侯

◇青云直上风借力 上楼抽梯窃国权

◇奸相持政满廿载朝野黑暗二十年

◇日落西山善恶报凄凉晚景儆后人

铁骨青天海瑞

◇少年树立报国志一篇《治黎》达众听

◇拒拜御史“海强项” 严惩豪强“海青天”

◇扶棺进谏钢做脊铁骨铮铮胆气豪

◇再次入仕理朝政夕阳依旧夺目红

震南驱倭俞大猷

◇将门虎子中武举平叛利刃初显锋

◇几番沉浮轻生死屡败倭寇卫海疆

◇巩边固防敌丧胆功高清廉震南方

救时宰相张居正

◇高才不负重望曲阿以得高官

◇主教幼帝才识任贤安邦定国

◇国政行“考成法” 财经挥“一条鞭”

◇生前权倾朝野身后一败涂地

抗倭名将戚继光

◇少怀报国志书剑一身轻

◇筹划安国策经营戚家军

◇浙江平倭患福建显神威

◇南北戍边防睑蠛多悲情

旷世阉佞魏忠贤

◇市井无赖自阉身不择手段谋专权

◇木匠皇帝帝无权庵党祸国国遭殃

◇只手遮天明气尽一朝身死骂名留

一夫当关袁崇焕

◇急国难挺身请令受危命关外监军

◇敢战敢胜捷宁锦为国为民假议和

◇整边务欲复辽东严军纪斩毛文龙

◇明思宗中反间计袁崇焕遭凌迟刑

以身许国史可法

◇因大才受青睐承遗志做好官

◇节衣食以裕民严法度而治军

◇守正气镇奸佞熬心血督四镇

◇独力支撑危局誓死保卫扬州

民族英雄郑成功

◇归明因才得厚遇家国有恨不降清

◇觅根基决心南渡展雄风收复台湾

◇以仁以慈兴台策亦悲亦恨复国魂

试读章节

开国宰相李善长

李善长,元末明初政治家。在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南北之时出谋划策,屡建奇功,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伊始,他被封为宰相,成为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开国之相,并被晋封为“韩国公”。明朝的种种制度,大多由他拟定。他是朱元璋身边的萧何。然而他却居功自傲,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己,晚节不保,被朱元璋赐死,李氏九族70余口,统被灭门。

乱世难做陶朱公慧眼识主赴军营

元延祐元年(1314),李善长出生在安徽省定远县李家庄的一户小康之家中。祖父原为南宋的一名伍长,南宋灭亡后,他不愿为元朝卖命,宁可回家种田。几十年下来,倒也攒了个富足之家。父亲李思远继承家业后,勤俭持家,不到十年,李氏就成为了李家庄中的小康之户。

李善长是李思远的长子,聪明伶俐,一表人才。李思远对其寄予厚望,从他五岁起即聘庄中老秀才为其授“四书”、“五经”。李善长天资聪颖,过目成诵,进人私塾之后,很快便成了乡里数百名学童中的佼佼者。

17岁时,李善长的学识已远超乡下的老秀才和私塾先生了。为了锻炼他的才能,李思远托人将他送到知县府内做幕僚,他成了县太爷的文牍官。在县衙的一年中,李善长真真切切地见识到了元朝统治的腐朽。蒙古县太爷天达可汗不学无术,判书满纸白字,“斩首”写作“战首”,“一命呜(鸣)呼”写成“一命鸟(鸟)呼”,真令李善长哭笑不得。而这位白字老爷的家中,却豪奢无比,细细一打听,才知道这老家伙是捐了10万两白银,买来了这顶七品乌纱。至顺二年(1331)秋,18岁的李善长再也无心给县太爷挑错别字,索性辞职回家了。

李善长回家后,父亲李思远的意思是让他刻苦攻读,以备来年科举。然而他却另有打算,决心弃文从商。重农抑商的政策,几乎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那个时代,商人当然也备受歧视。李思远怒斥儿子道:“以你之才,定可考中,将来封妻荫子,亦光耀李家门楣,我送你至衙,实为让你通谙为官之道。而你一去经年,却欲从此九等之业,岂不辱我李氏一门?”李善长道:“如今朝廷,荒淫无度。官无官气,吏无吏风。但善于阿谀奉承,以银铺路,即可青云直上。”他将在衙门一年中的所见所闻,向父亲细述一番,又道:“父亲试想,此种情形,读书又有何用?不如安安乐乐做一个陶朱公(陶朱公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他在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为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场,隐居在陶地,从事商业,富甲一方,自称陶朱公。后人以此来指代富商)吧!”李思远转念一想,认为儿子所言不虚,遂不再逼他参加科举,转而支持他经商。

李善长的外祖父是茶商,家大业大,生意兴隆。老爷子听说外孙子不愿读书,想要经商,捋须一乐道:“外孙似我也!”于是就让李善长来滁州。老爷子正好缺一个管账先生,便让外孙来管理钱财。元统二年(1334),李善长来到滁州,走上了经商之路。

起初,他为两座茶庄和一个茶场管账,不仅账目十分清楚,而且常为扩大茶源、销路出谋献策,使生意更加兴隆。茶庄遂由原来的两座发展到四座,茶厂也发展到两个。老爷子见外孙是个经商的人才,便将其由管账的提升为场主,让他经营一个茶庄。李善长苦心钻研经营之道,将茶庄办得越来越红火,盈利超过其他三座,得到外祖父的夸奖。两年后,外祖父病逝。李善长离开滁州,回到定远县城,独自经销茶叶,开始办一个茶庄,名日百室香茗店,加工、批发、零售各种茶叶。不到两年,他的茶店竟遍布怀远、蚌埠、濠州、长丰、来安等11个城镇。其中女儿红、思春绿、十里香等销至大江南北各地,甚至远销至安南(今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几年以后,在李善长的苦心经营下,李家成为定远县的首富,生意也日益兴隆,日进斗金。

P13-14

序言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应天称帝始,至1644年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止,共持续了278年的时间,再加上苟延残喘20年的南明,近300年的时间里,又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上,书写了一段令世人争论纷纭的篇章。

其实,在这近三个世纪的历史中,明朝与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是一个辉煌与衰落同在、荣耀与耻辱共存、抗争与屈服交织的矛盾结合体。这是由封建制度自身的特征所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但总体来看,明朝相对于之前的各朝与之后的清朝,其本身还算是比较有特色的,而且,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措施与成就,较之明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先谈政治:明朝初期,朱元璋即罢宰相而设内阁,使封建制的中央集权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而内阁辅臣的权力则处于分散状态,皇帝的意图能够自上而下顺利地实施。因此明朝政局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

再说经济:随着封建制度2000多年来的发展,封建制的经济已是强弩之末。明朝中后期对工商业的宽松态度,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垂垂老矣的明朝也看到了一线希望。朝廷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无疑也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人民的生存、生活有了基本的保证。所以,除了明末推翻明朝的李自成起义以外,明朝很少发生过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这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很少见的。

军事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布衣,赤手空拳打下江山,养成了重武轻文的寡性,这也使得明朝在建国之初,能够无往而不利,拥有了仅次于元朝的疆域。之后,虽然有文臣在治国方面独领风骚,但明朝的军事力量也不可小视:北京保卫战,没有使其成为第二个南宋;抗倭的胜利,也是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值得大书的一笔;抗击清军的战争,也让雄心勃勃的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头痛不已;收复台湾,则为明朝(或者说南明)的军事辉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军事实力还是较为突出的。

在国际的交往方面,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鼎盛的:郑和频频出使,各国使节纷纷来华,与中华帝国在友好的基础上建立了双赢的外交关系。其时的中国,不仅将中国先进的文明传扬世界各地,也广泛汲取着外国的成就,为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化方面: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起,便逐渐开始重新重文轻武,所以,科举制度在明朝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朝廷能够最广泛地将人才笼为己用,使得辅帝治国的能臣源源不绝,后继有人。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独领风骚,它的诗词歌赋比不上唐宋,但却在新的领域绽开了一朵奇葩,那就是白话小说。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并称为明朝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东周列国志》等至今仍脍炙人口。

科技方面:明朝虽然没有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但它是总集历史的一个时期。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硕果累累的前期王朝。《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籍。而《永乐大典》则集天下图书于一体,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之所以能取得以上的业绩,并不是因为皇帝的英明,而主要应归功于明朝的臣子。

建国之初,武有徐达冲锋陷阵,文有李善长、刘伯温出谋划策;成祖时期,姚广孝殚精竭虑,郑和七下西洋;再往后,“三杨”辅佐仁宣之治,于谦力保北京不失;杨廷和力促改革,海刚峰(海瑞)铁骨丹心;张居正挥“鞭”天下,俞大猷保卫海疆;戚继光力抗倭寇,袁崇焕威震满清;史可法以身殉国,郑成功收复台湾……

可以说,若没有这些名臣的忠心辅佐,明朝的统治,恐怕不能绵延如此之久。

兴也因臣,败也因臣。明朝之衰,同样也缘由臣子。请看,宦官刘瑾专政、严嵩一手持权,魏忠贤则将乱国败纲推上了顶峰,导致了明朝的一蹶不振,直至最终崩溃在农民起义的浪涛之下。

由此可见,明朝的臣子值得一说,值得一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的封建王朝,明朝为什么可以在5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而满清在沿用了明朝的某些政治制度之后,又为什么可以延续268年的统治。

基于此,本书特意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让读者一领他们的风骚,也从另一个角度来全面地品味明朝近300年的历史。这些臣子,有文有武、有忠有奸。本书尽量全面地覆盖明代朝臣的众生相。

编者能力有限,本书中不乏谬处,还望同仁志士,不吝赐教。

编者

2005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说明朝十八臣(图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桑希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74420
开本 其他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5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8: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