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地图/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地图能折射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旅游、地名等诸方面的变迁,而且将一直持续下去,地图是一份忠实的历史档案。它在收藏品中的变化最大,更新最频繁,信息量最为丰富与浓缩。你想了解关于老地图的过去与未来吗?本书为你详细介绍了我国自清代以来各时期有价值的老地图以及如何收藏老地图的相关知识,让你在地图的发展历史当中了解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知识。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我公司出版的“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之一,作者是老地图的收藏家。书中详细介绍了我国自清代以来各时期有价值的老地图以及如何收藏老地图的相关知识。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各历史时期的地图

 (1)清末地图/15

 (2)民国地图/16

孙中山与建国方略图/17

武昌亚新地学社的地图/18

中外舆图局的地图/21

商务印书馆的地图/22

中华书局的地图/24

世界舆地学社的地图/25

东方舆地学社的地图/26

《申报》地图/28

亚光舆地学社的地图/29

国际政治时事地图乃1

邮政舆图与电力分布图乃2

台湾省的旅游图/34

日本人在侵华时期编绘的中国地图/35

上海商业地图集/37

城市地图/40

其他出版单位的地图/43

 (3)新中国地图/45

抗美援朝地图/45

用山水画法绘制的名胜图/46

中国地形鸟瞰图/48

祖国建设成就图/48

一本政治教育的地图册/49

交通旅行图和城市图/51

其他地图/54

第三章 地图的收藏(上)

民间地图收藏活动/57

民间地图收藏组织及会刊/60

逛地摊觅地图记/62

快速、大量补充地图的捷径/68

收藏的品位要升华/69

杂志、报纸/71

地图展览/72

地图拍卖/76

第四章 地图的收藏(下)

清末至解放初期(1896-一1954)地图出版大事记/79

部分地图学家简介/84

地图收藏的主要工具书/86

试读章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并长期以来处于地图出版的领先地位,灿烂的中国文明史上有着地图文化的光辉篇章。

“地图”一词,在《辞海》(1999年版)中的注释为“运用数学法则和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将地表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表现在一定的载体上,以表达它们的地理分布及其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相互制约、内在联系和发展动态的图形”。

原始地图产生在有文字以前。先人们在劳作生活中绘出了象形的山川、道路、树木这些简单的地图符号。据史籍记载,《九鼎图》是传说中最早的地图,产生在夏禹时期,“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鼎上各有不同地区的山川、草木和禽兽图。这些地形物象是最原始的。以后随着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军事作战、官吏丧葬等的需要,地图制作不断地丰富起来了。尤其经过频繁的战争,对地图的精确度要求大大提高。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中出土了七幅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其中的三块板上正反面均绘有地图,另一块只有一面有地图。根据同时出土的竹简上的纪年和随葬品,该墓定为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这是属于秦国卦县的地理图,反映该地的山川形势及居民地、林木等的分布情况。虽然绘制比较简单,但表示了卦县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状况。它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舆地图。也是当今留传在世的最早的具有严格意义的实物地图。

1973年冬至1974年春,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绘在帛上的地图,共计三幅。这三幅图未注图名,为了研究方便,分别定名为《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根据随葬木牍所记纪年份,应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帛地图当时随医书、战国策等帛书叠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漆盒中,是现今发现的最早帛质地图。其中一幅帛图上的三十余条河流的流向、地理位置、水系结构等已与现代地形图更为接近了。那幅《驻军图》显然是经过实地勘察后绘制的,表明了九支驻军的位置、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要塞等。管子言:“凡主兵者,必先审知地图。”可见地图在当时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外已把马王堆帛地图写讲了世界地图史的教科书中,公认是世界地图史上的珍品。

我国现存最早的平面建筑图为《兆域图》(当时把墓室的规划图称之为“兆域图”)。它刻在一块铜板上,按比例绘制,表明了各自的位置、建筑物的部分名称和大小等,于1974—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陵出土,据考证,其时在公元前:300年,距今已2300多年了。

晋代地理学家裴秀(224—271)创立了“制图六体”地图编制的理论,阐述了比例尺、方位、距离间的关系,以及测算地形、地物间水平直线的方法,用规范的理论来指导地图的编制。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地图史上也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人们称裴秀为中国古代科学制图法的创始人。从西晋到清代一千余年中,人们在绘制地图时都贯彻了他的制图学理论。

今天在西安碑林可以看到两幅珍贵的宋代石刻地图。一幅为全国性的地图——《禹迹图》。它采用的是“计里画方”的制图法,开辟了我国方格网制图之先河。专门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赞道:“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为当时中国在地图学方面大大超过西方而感到惊讶!”另一幅石刻地图是《华夷图》,这是一幅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图。在苏州的博物馆,我们还能欣赏到两幅珍贵的宋代石刻古地图。一幅为《地理图》,这是一幅较为完整的中国地图,由南宋黄裳绘制。当时寓有唤醒皇帝与权臣不忘收复北方领土、统一祖国的拳拳之心。另一幅为《平江图》(平江即现今的苏州市),这是一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碑刻平面图。图中表现了城墙、护城河、县衙、街坊、寺庙等,其中标有名称的桥梁就有三百余座,不愧为“水都”啊。图中有几百座宋代建筑物,其中的报恩寺塔、开元寺、瑞光塔、盘门等至今还在。诸君在游览之际可细细鉴赏。

元代朱思本(1273—1333)用10年心血编绘了《舆地图》——当时的中国全图。该图以中国为主体,外国为映衬,内容较详细,是元、明、清初绘制全国总图的范本。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首次绘成了《郑和航海图》。明代罗洪先编制的《广舆图》含图45幅,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全国性综合地图集。

明末清初,随着航海通商,传教士进入中国,把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带到了中国,促使中国地图的测绘科学进入了新阶段。

清代康熙皇帝主持编制的《皇舆全览图》历时10年,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实测地图集。当时聘请了西方传教士,购置了仪器,经过经纬度实测绘制而成。如此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实地测量,在中国以至在世界均属创举,走在世界各国前列。同时对台湾进行了第一次实测,绘制了台湾府地图,并测注了珠穆朗玛峰,表明了其位置在中国境内。这部巨作的精确性和质量都在所有欧洲地图之上。自此至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渊源于此图。

清末魏源编制的符每国图志》共100卷,采用科学的经纬度法编制,为我国第一部世界地图集,扩展了图人向外群糯见野。

在我国,地图一向被古代统治者视为主权的象征,由官方测绘,深藏于内府。尽管科技含量达到一定水平,但百姓根本无法看到,难以普及。

P7-10

序言

我国素称文物之邦,历代遗留下来的古文物,多不胜数,不仅可供我们稽考先贤制作之源,寻索其变化之迹,也是中华先祖精神之结晶、民族文化之表现。古代工艺的兴废,每与国运世变、政经发展有密切关系。举凡国家政治清明者,其制品必定精良:反之则不然。譬如汉唐陶器,其规模之宏大,远胜辽金。清代自嘉庆以后.其瓷器之质亦远逊盛清——康雍乾三朝。古文物之收藏现象亦是如此,灾年饥民,盛世文物,千真万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更强,民更富,收藏之风蔚然而起.作为中国人,我自豪;作为收藏家,我鼓舞。

中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遗产,对这些国宝珍品,如何保存研究,如何出版陈列?藉以发扬光大我国艺术与文化,实是我中国人之共同责任。今万卷出版公司(原辽宁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分门别类逐年推出,无疑是对“藏宝于民”这个良策之喝彩,是应受到公众欢迎及支持的益事。

嗜古敏求。不独可以陶冶性情,更可从中领略到不少书本上所缺乏之实际知识。古文物经历千载朝代更迭与兴衰,欣赏之余,也感到人生造化,可使个人对于成败得失。处之泰然。此外,要成为一位快乐的文物鉴赏家,更须具有深厚涵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才能明辨真伪,详考文物之历史源流。

在此竞争之现代商业社会中,收藏及鉴赏文物无疑是一种无形的自我提升,也深具潜移默化之协调作用。从个人之亲身体验而言,我深感受用不浅,乐趣无穷。想来,“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的作者藏友们,大概也会有这般感受。

                           徐展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地图/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玉坤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14813
开本 24开
页数 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
出版时间 2004-04-01
首版时间 2004-04-01
印刷时间 200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1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1
167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