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审判城堡/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独辟蹊径的创作广泛地影响了当代各国文学,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他当之无愧地被尊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城堡》是卡夫卡三部未竟长篇之一,篇幅最大,也最富有卡夫卡特色,被公认为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布洛德甚至称《城堡》是“卡夫卡的浮士德”。小说写的是主人公K为进入城堡而徒然努力的故事。作品寓意深邃,内容怪诞。通过一个迷宫似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长篇小说《审判》描写一个银行职员突然被秘密法庭宣布逮捕,却未宣布他的罪状,而且行动仍然自由……

内容推荐

长篇小说《审判》标志着卡夫卡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小说描写一个银行职员突然被秘密法庭宣布逮捕,却未宣布他的罪状,而且行动仍然自由。他自知无罪,只好处奔走,托人说情。但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被法庭起诉,要想摆脱是难乎其难的事。小说的最后,两个黑衣人在一个晚上把他架走,并秘密处死。

长篇小说《城堡》突出体现了卡夫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小说描写主人公K来到城堡领地的一个村庄,企图进入城堡。他用尽一切手段:冒充土地测量员,勾引城堡官员的情妇,找村长,给学校当校工,等等。结果就是无法进入城堡。小说没有写完,据勃洛德说,作者的计划是:K奋斗到弥留之际,终于接到城堡的通知,可以住在村子里,但不许进城堡。

目录

审判

一 被捕——先与格鲁巴赫太太、后与布尔斯特纳小姐的交谈

二 初审

三 在空荡荡的审讯室里——学生——办公室

四 布尔斯特纳小姐的朋友

五 打手

六 K的叔叔——莱妮

七 律师——厂主——画家

八 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

九 在大教堂里

十 结尾

城堡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八(续篇)

十九

二十

试读章节

准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无缘无故地被捕了。每天八点钟,女房东的厨娘总会把早餐端来,可是这一天她却没有露面,这种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K又等了一会儿,倚在枕头上,看着马路对面的一位老太太,她似乎正用一种对她来说也许是少有的好奇目光注视着他。K觉得又气又饿,便按了按铃。随即听见有敲门声,一个他从来没有在这幢房子里见过的人进了屋。此人身材瘦长,然而体格相当结实,穿着一套裁剪得非常合身的黑衣服,上面有各种褶线、口袋和纽扣,还有一条束带,其装束像是一个旅游者。因此,身上的一切似乎都有用,虽然人们不大清楚,他现在为什么要这样打扮。“你是谁?”K从床上欠起身子问道。但是,那人并不理睬K的问话,好像他的出现是用不着解释的;他只说了一句:“你按铃了吗?”“安娜该给我送早餐了。”K说。他随即默默地、聚精会神地琢磨起那人来,打算弄清楚到底来者何人。那人没让K琢磨多久,便转身朝门口走去,把门打开一条缝,以便向显然就站在门后的某人报告:“他说,安娜该给他送早餐了。”隔壁房间里传来一阵短暂的哄笑声,算是回答;这阵笑声听起来像是好几个人发出来的。虽然那个陌生人没从笑声中听出什么名堂来,自己心中也无数,可是他却像传达一个声明似的对K说:“这不行。”“这可真新鲜,”K大声说道。他从床上蹦起来,匆匆穿上裤子。“我得瞧瞧隔壁是些什么人,看看格鲁巴赫太太该怎么向我解释这件事。”然而,他立即意识到,他不应该大声说这句话;这么做就等于以某种方式承认,那个陌生人是有权关注他的行动的。然而,他觉得此事在目前无关紧要。但是,陌生人倒真是这么理解K的话的,因为他问道:“你不觉得你留在这里更好吗?”“如果你不说明你是谁,我就既不待在这里,也不让你跟我说话。”“我已经说得够清楚了。”陌生人说。然后,他自作主张,猛地把门打开。K走进隔壁房间,脚步慢得出乎自己的意料;乍一看,房间里的所有东西似乎是头天晚上就摆好了的。这是格鲁巴赫太太的起居室;里面有各种家具和陈设,地毯、瓷器和照片摆得满屋子全是。也许起居室里的空间比往常大了一些,但是刚一进屋是不能发现这点的,尤其是因为屋里的主要变化是有一个男人坐在敞开的窗户跟前看书。那人抬起眼睛,瞧了K一眼。“你得待在自己屋里!难道弗朗茨没对你说过吗?”“说过,但是,你在这里干什么?”K一面问,一面把他的目光从这个刚刚见到的人身上移向那个名叫弗朗茨的人——弗朗茨还站在门旁。接着K又把目光移回来。K透过敞开的窗户,又看了一眼对面的老太太;她怀着老年人特有的好奇心,走到正对面的窗户跟前,打算看看这儿发生的一切。“我还是去找格鲁巴赫太太吧……”K说。他好像想摆脱那两个人(虽然他们离他相当远),打算走出屋去。“不行,”坐在窗前的那个人说。他把书扔到桌上,站了起来,“你不能出去,你被捕了。”“原来是这么回事,”K说,“不过,为什么逮捕我呢?”他加了一句。“我们无权告诉你。回到你的屋里去,在那儿等着。已经给你立了案,以后会按程序把一切都讲给你听的。我这么随随便便地跟你讲话,已经超出了我得到的指示范围。但是,我希望除了弗朗茨以外,谁也没有听见我讲的话;弗朗茨刚才对你也太随便了,也违反了给他下达的明确的指示。在为你选择看守方面,你是幸运的;如果你继续这样走运,你就可以对最后结果感到放心了。”K觉得自己应该坐下来,可是他发现,整个屋子里除了窗前有把椅子外,没有地方可以坐。“你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告诉你的都是真话,”弗朗茨说。他和另外那个人同时朝K走来。那人比K高得多,不断拍着K的肩膀。他们俩人仔细看着K的睡衣说,他现在不应该再穿这么考究的衣服了,但他们将负责保管这件衣服和他的其他内衣;如果他的案子结果不错,他们以后就把这些衣服还给他。“把这些东西交给我们比交到仓库里去要好得多,”他们说,“因为仓库里经常失窃;另外,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卖掉,而不管你的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你则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类案子会拖多久,尤其是近来这些日子。当然,到了最后,你也能从仓库中得到一些钱;但是,首先他们付给你的钱少得可怜,因为他们把你的东西卖给最老练的行贿者,而不是出价最高的顾客;其次,大家都知道得很清楚,钱每隔一年,每经过一个人的手,就要减少很多。”K对这种劝告毫不在意,他不认为别人有权支配他自己所有的东西;因此,对他来讲更重要的是必须清楚了解自己的处境;但是,有这两个人在身边,他甚至无法思索。第二个看守——他们准是看守,不会是别的人——的肚子老是相当友好地顶着他。只要他一抬眼,就会看见一副和看守胖乎乎的躯体毫不相称的面孔:这是一张干瘪、瘦削的面孔,上面长着一个向一边扭曲的大鼻子。他的目光好像正越过K的头和另外一个看守交换着看法。他们可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正在谈些什么?他们可能代表什么权力机关呢?K生活在一个有正式宪法的国家里,全国一片歌舞升平,所有的法律都在起作用。谁竟敢在他的寓所里抓他呢?他一直倾向于对事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只是当最坏的事情发生时,他才相信事情果真会这么坏;即便危险已迫在眉睫,他也不为明天担忧。但是,他觉得目前采取这种态度并非上策;他当然也完全可以把这一切当作是一个玩笑;一个他在银行里的同事由于某种不清楚的原因而策划的不甚高明的玩笑。也许因为今天是他三十岁生日,这当然是可能的。也许他只须朝着这两个人的脸会意地笑笑就行了,他们准会和他一起笑起来。也许他们只是在街角干活的搬运工——他们看起来很像搬运工;因此,他只看了那个名叫弗朗茨的人一眼,便决定暂时不放弃他可能在这两个人面前占有的优势。日后,他的朋友们可能会说,他居然不知道开玩笑;这种小小的危险是存在的。尽管他不习惯从经验中学习,但他也回忆起,在几个不太重要的场合中,他不顾所有朋友的劝告,丝毫不考虑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一意孤行,最后不得不付出极高的代价。那种事决不能再发生了,至少这一次不能重演;如果这是一场喜剧,那他就要坚持演到底。P3-5

序言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是奥地利作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享有很高的世界声誉。美国作家w.H.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由此可见他的文学地位。

卡夫卡是犹太人,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的一个商人家庭。一九O一年他考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后来屈从父亲的意志转修法律。一九O六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法院实习一年,以后一直在布拉格工人事故保险公司供职。他一九一七年患上肺结核,以后辗转各地疗养,一九二四年在维也纳基尔灵疗养院病逝,年仅四十一岁。

卡夫卡从小爱好文学,中学时就大量阅读易卜生、尼采、斯宾诺莎、达尔文等人的作品。大学时结识了终身好友、作家马克斯·勃洛德,并同他参加一些布拉格文学界的活动,这时期他最喜欢法国作家福楼拜和德国戏剧家赫勃尔。工作以后,卡夫卡对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同时对中国老庄哲学产生了很大兴趣,这些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卡夫卡的作品都是在业余完成的,他一生给后人留下的主要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1912—1914)、《审判》(1914—1918)、《城堡》(1922)和以《变形记》为代表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审判》标志着卡夫卡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小说描写一个银行职员突然被秘密法庭宣布逮捕,却未宣布他的罪状,而且行动仍然自由。他自知无罪,只好四处奔走,托人说情。但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被法庭起诉,要想摆脱是难乎其难的事。小说的最后,两个黑衣人在一个晚上把他架走,并秘密处死。

长篇小说《城堡》突出体现了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小说描写主人公K来到城堡领地的一个村庄,企图进入城堡。他用尽一切手段:冒充土地测量员,勾引城堡官员的情妇,找村长,给学校当校工,等等。结果就是无法进入城堡。小说没有写完,据勃洛德说,作者的计划是:K奋斗到弥留之际,终于接到城堡的通知,可以住在村子里,但不许进城堡。

卡夫卡的艺术手法是多方面的,他善于通过奇妙的构思勾勒出夸张和荒诞的画面,把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理,常人与非人并列在一起,把虚妄的离奇荒诞现象与现实的本质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上他那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纯客观叙述方式,构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的艺术风格。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审判城堡/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卡夫卡
译者 钱满素//汤永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2346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