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表现的是我党、我军领袖、将帅及普通革命者延安时期的恋爱、婚姻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特殊时期的经典爱情、传奇故事、浪漫细节、各有特色的爱情诗篇,令读者不时抚掌大笑,拍案叫绝。
图书 | 红色婚姻档案(第2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表现的是我党、我军领袖、将帅及普通革命者延安时期的恋爱、婚姻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特殊时期的经典爱情、传奇故事、浪漫细节、各有特色的爱情诗篇,令读者不时抚掌大笑,拍案叫绝。 内容推荐 共同的信仰,不懈的追求; 特殊的礼物,独有的细节; 浪漫的爱恋,别致的婚礼; 永恒的情感,经典的故事; …… 这一切,构成了那年那月那时的婚姻风景。 目录 高天流云 重比翼兮和云翥 ——杨开慧·毛泽东/3 毛泽民的婚事 ——朱旦华·毛泽民/9 亲上加亲的恋情 ——贺 怡·毛泽覃/17 万紫千红妒幽香 ——张茜·陈毅/25 圣洁的玉兰花 ——张洁清·彭 真/32 “小天使”与“红小鬼” ——李 昭·胡耀邦/38 战地黄花 战地黄花分外香 ——李又兰·张爱萍/47 露润小蕾迟迟开 ——楚青·粟裕/60 风雨行舟共安危 ——黄 克·王尚荣/66 踏着硝烟去成亲 ——范景明·王宗槐/79 花开有期凤鸣有时 ——何鸣·聂凤智/91 长风巨浪共行舟 ——张双群·陈再道/97 芳香的黑牡丹 ——杨静·詹才芳/106 战歌搭成新鹊桥 ——张 文·洪学智/115 战火中的青春 ——王志远·胡奇才/124 风雨传奇 虎口里的鸳鸯别 ——罗茵·江丰/131 “无玉不爱有夫可拓” ——白 茜·贾拓夫/135 夜渡冰河的新娘 ——栓 秀·高富有/142 汹涌爱河里溅起的浪花 ——王惠芬·王莘/148 抗争一世的天作之和 ——刘 沙·吕正操/152 挣不断的黑色锁链 ——杨汉秀·赵致和/159 零落成泥碾作尘 ——孙维世·金山/167 风尘情侣 ——齐淑蓉·张苏/172 昨夜星辰 崛强的火种 ——缪敏·方志敏/181 共渡劫波的双飞燕 ——曹干先·吴焕先/184 未成眷属深情永驻 ——陆若冰·林毓南/191 不思量兮自难忘 ——吴桂荣·郭 兴/197 天生丽质双飞燕 ——龚 澎·乔冠华/203 十年风雨情重于山 ——章含之·乔冠华/211 死神曾经三叩其门 ——李开芬·朱良才/224 征途携手共艰危 ——钟月林·宋任穷/232 自黄河上游起飞的双燕子 ——王定国·谢觉哉/237 海外连理 五台情爱传千秋 ——陈玉英·洪 水/247 异国奇情坎坷路 ——李莎·李立三/253 东方的战神与美神 ——翟云英·刘亚楼/267 爱河风雨扑朔迷离 ——王安娜·王炳南/276 “洋顾问”的短暂婚姻 ——肖月华·李德/280 五味俱全的恋歌 ——叶华·萧三/284 沉重的纪念 ——柯兰·唐一正/292 一载婚姻百岁情份 ——郭庆兰·柯棣华/297 风云浩荡 爱河浮槎直搏风云 ——李秀文·叶挺/303 风云波荡鹊桥遗恨 ——涂俊明·张浩/324 松柏有本性 ——唐棣华·黄克诚/341 艰难苦恨终不悔 ——王泉媛·王首道/357 雷电里的双海燕 ——赵志珍·杨成武/367 诗情画意风尘色 ——曾 菲·赖少其/374 虎口里度蜜月 ——王一知·周保中/382 永不凋落的鲜花 ——张乃一·李达/391 长风巨浪共艰危 ——经普椿·廖承志/396 萍水相逢也有缘 ——宋晓菡·何基沣/403 无情未必真豪杰 ——杨虎城与他的三位夫人/409 试读章节 长沙县清泰乡(今开慧乡开慧村下板仓屋)杨昌济家,1901年11月6日生下一个女孩,杨昌济为女儿取名开慧,又名霞,字云锦,期望女儿的一生灿烂如云霞,前程美丽似锦……下板仓是个好地方,三面环山,青松翠竹,银光闪闪的板仓河从田野中逶迤流过。人们的生活清贫简朴,却又充满着盎然生机。 开慧7岁时进入长沙县杨公庙官立第40小学读书,三个学期后,转到离板仓五里多路的隐储学校。辛亥革命发生不久,开慧又转到衡粹女校,继而又转到麻林桥附近的县立第一女子高小。开慧上学期间,父亲每两年从国外回来一次,给女儿讲一些外域见闻和简单的道理,在父亲的鼓励下,女儿刻苦自学,阅读了不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并练出了一手成熟的毛笔字。开慧特别爱读《木兰辞》,自小立下了不让须眉的爱国之志。 1913年春,杨昌济结束了在国外近十年的留学生涯,回到长沙,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开慧和母亲、哥哥一起,也从乡下迁入了长沙。同年,20岁的毛泽东也进入长沙一师求学,并拜杨昌济为师,他与蔡和森一起经常到杨先生的寓所求教,自然而然地也就结识了杨开慧。 杨昌济对这个聪明的女儿很看重。“要栽大树柱长天”的杨昌济在与这些青年学生议论时事、抨击时政、互相交流思想时,常常向青年人推荐待在一旁而不言不语的女儿开慧的学问。这批学生中,毛泽东给杨开慧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918年夏天,杨昌济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开慧随父入京,住在北京鼓楼大街后豆腐池胡同9号。不久,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到了北京,杨昌济推荐他到李大钊主持的北大图书馆工作。毛泽东经常到杨家看望老师,有时也在杨家吃住,他常把进步书刊和自己写的文章、笔记送给开慧阅读。开慧对才华出众的毛泽东爱慕日深,毛泽东也多次向秀美、娴雅的师妹流露爱意。后来,毛泽东去了上海,二人的书信往来不断。她给他的信,开头只写一个“润”字;他给她的信,开首也总是一个“霞”字。 1920年初,杨昌济去世,开慧扶柩南下,将父归葬于板仓。她自己来到长沙城,进了福湘女中。7月,毛泽东从上海返回湖南后,穿一袭旧长衫,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福湘女中,在选修班的教室旁找到了杨开慧。他邀请她去省学联帮助他展开工作,开慧一口答应。这年冬季的一天,毛泽东忽然对身边的一位伙夫说道:“你去准备点酒菜,今晚我要请客了。”伙夫心里感到奇怪,因为毛泽东那时经济很不宽裕,工作又特别紧张,请客吃饭的事从未有过。晚上,毛泽东带来了一些客人,皆是他平日最要好的朋友和战友。大家吃饭喝酒,兴高采烈地谈今论古。杨开慧殷勤地敬酒、送菜,招待客人。夜色深时,毛泽东才郑重地宣布:“今晚是我和开慧结婚的日子。蒙大家前来祝贺,我们十分感激!” 客人们大感意外,纷纷说道:“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早点告知?我们也好带点纪念品来,以表示祝贺。”P3-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色婚姻档案(第2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闻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昆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40831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