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子大传(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全书随着孔子行踪及其思想变化,适叙则叙,适议则议,叙议结合,不拘一格,还特意摭录传闻,以为新旧对照,鉴别真伪之资,既重学术性、科学性、系统性,又重通俗性,努力做到深入浅出。本书将有助于今天的大众解读孔子,从而洞悉奥秘、获取启迪、吸取智慧。

目录

第一章 孔子的诞生 /1

  一个新生命的出世 /2

  “野合”辨略 /6

  关于孔子诞生的传说 /10

第二章 没落殷人贵族后裔 /13

  “丘也,殷人也” /13

  由显贵到没落的祖先 /16

  不景气的武士家庭 /27

第三章 贫贱好学的少年 /33

  生活从阙里开始 /33

  自幼贫寒 /40

  初学“六艺” /43

第四章 艰难的自学自立 /47

  生活的强者 /47

  相礼之儒 /55

  开自学成名之先河 /59

  崇拜周公 /65

  “为君子儒” /70

第五章 “三十而立” /75

  创办私学 /75

  “有教无类” /81

  “文行忠信”之教 /87

  “因材施教” /102

  启发诱导 /107

  全社会瞩目 /109

第六章 到京城求学问礼 /112

  文化考察 /112

  “问礼于老聃” /120

  “问乐于苌弘” /127

  关于孔子的传说 /132

第七章 维护礼的尊严 /135

  批评三家大夫 /135

  愤然离鲁 /14O

  抨击苛政 /147

第八章 齐国岁月 /149

  涉足齐国 /149

  高氏家臣 /155

  “严事晏子” /158

  景公顾问 /169

  “接淅而行” /175

  在齐听《韶》乐 /178

  赴杞观夏道 /186

  “嬴博观葬” /189

  关于孔子的五则传说 /192

第九章 豪饮寂寞苦求索 /195

  “无道则隐” /195

  从事传统文化研究 /210

  开拓私学新局面 /217

  培塑君子人格 /220

  人评与时评 /230

第十章 政坛流星 /240

  出仕机缘 /240

  宰中都 /243

  晋升鲁司寇 /248

  齐鲁夹谷之会 /256

  “摄行相事” /265

  树立良相形象 /268

  “堕三都” /272

  碰壁 /280

  难舍难离父母国 /284

第十一章 发展“仁”学 /290

  “人而不仁,如礼何” /290

  “仁”的思想. /293

第十二章 进出于卫国 /306

  适卫受监视 /306

  匡、蒲被围困 /315

  不愉快的岁月 /320

第十三章 适陈 /336

  途中遭际 /336

  南国惆怅客 /342

  一个新说的产生 /354

第十四章 滞留楚境 /367

  旷野笑声 /367

  叶公问政 /377

  边陲漫游 /383

  宰我奉命赴楚都 /392

  遭隐者讥讽 /397

第十五章 重返卫都 /405

  疾病在归途 /405

  “必也正名乎” /414

  死与灾患的讨论 /419

  “鸟则择木” /426

  精导的穿梭游说 /435

第十六章 游历各国的收获 /444

  文化视野的开阔 /444

  思想体系的成熟 /452

 新知新说 /465

  关于孔子师徒的传说 /474

第十七章 礼尊国老 /477

  归鲁 /477

  关心鲁国政治 /485

  对季氏的批评 /499

  沐浴请讨 /507

第十八章 晚年的教育活动 /513

  教育弟子从政与举贤 /513

  师徒情 /522

  博大的教育理论体系 /533

  教学之余 /551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 /563

  弟子分化的潜流 /595

第十九章 集传统文化之大成 /608

  概说“六艺” /608

  论次《诗》《书》 /613

  修起《礼》《乐》 /618

  序《易传》 /623

  作《春秋》 /627

  获麟辍笔  /634

  关于孔子的几则传说 /638

第二十章 生命的终结 /642

  连遭不幸 /642

  一曲悲歌哲人萎 /651

第二十一章 身后的命运 /660

  弟子的怀念 /660

  后人的景仰 /669

  千古诠评 /674

  “孔子热”瞻念 /684

附录 /694

  一、孔子周游列国诸侯示意图 /694

  二、孔子年谱简编 /695

  三、孔子世系简表 /709

  四、鲁公世系简表 /713

  五、鲁卿大夫世系简表 /715

试读章节

山川钟灵秀,晉国毓圣哲。

在横贯华夏波涛翻滚的黄河之南,雄峙着一座拔地通天傲然特立的北岳泰山,慑沧海,镇长河,大有主宰天地之概。其宏伟、豪迈而壮观,是无以比拟的。勉喻之如一位峨冠博带的伟丈夫,面南而踞,俯视远方。南麓汶水、泅水若带然,流向湖海;峄山、防山、尼山等又恰似其锦袍上装点的珍珠。巍巍泰山,浩浩黄河,阅尽人间沧桑,注视着,期待着圣哲的出现。

自西周初年至战国时代,泰山之南的辽阔大地都属于鲁国。据古史载:“神农氏都陈,徙都曲阜”,“黄帝生于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商王南庚曾都曲阜,至盘庚而迁于殷,后即为古奄国之都。周公旦东征践奄,迁其君于薄姑,周王朝即将曲阜分封给周公长子伯禽,建为鲁国。正是这方山灵水秀、四季分明、色彩艳丽的土地,孕育着人类的睿智哲人。

鲁国境内,即今山东曲阜,有一条蜿蜒起伏、状似苍龙、东西逶迤长七八里的高阜,人们称之为曲阜。后来曲阜又成为一座城市和行政区划的名称。鲁国的国都就建在曲阜之上。不过,在先秦典籍中人们称鲁国国都为“鲁”,还不称为曲阜。这里便是孔子、儒家学派的发祥地。

鲁都东南有个乡,因境内有昌平山而名为昌平乡。昌平乡境内有一个陬邑,其长官即为大夫叔梁纥,因而叔梁纥家便居于陬邑内的阙里。因此,司马迁说“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P2-3

序言

孔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光辉的丰碑。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自古以来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以其思想学说、智慧、人格、精神影响中国2500多年,古人誉为“至圣”、“万世师表”,现代人誉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的影响就达到国外。他影响了越南、朝鲜、韩国、日本等世界东方各国,还形成了“孔子文化圈”(或称“儒家文化圈”),被誉为“东方圣哲”。

孔子不仅影响了世界东方,成为东方文化的象征,而且影响了世界西方各国,受到西方各国思想家、学者、政治家等各类人士的尊敬和推崇。例如: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已经仔细读了孔夫子的书”,“我在其中只看到最纯粹的道理,而没有骗人的东西。“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他称孔子是“真理的解释者”。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1793年起草《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时更是直接引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成为广泛流传的佳话。

德国学者毛来福说:“德国人民非常尊崇孔子,孔子思想具有极其博大的内涵,是中国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孔子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传教士费希礼说:“孔子集群贤之大成,故孔教根本之深,不惟在已往,而且有功效于将来,不唯深入中国之人心,而且有功效于世界。”

美国诗人、哲学家艾默生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哲学上的华盛顿”,“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美国学者顾立雅说孔子的许多思想对现在西欧的“最基本的社会和政治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我们尤应缅怀与推崇这位思想家的贡献。”美国的旅游圣地大峡谷有一山,就命名为孔子山。

孔子的名字,传遍全世界!

孔子被认为“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代表着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有功效于世界”,“影响了全人类”!

1988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举办“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世界五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学者出席大会。

美国《人民年鉴手册》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在世纪和千年双重换新,全人类反思历史、瞻望未来时,孔子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热门话题,一股“孔子热”滚滚而起!

世界各国人士推崇和怀念孔子,不仅是出于情感和历史研究的需要,更是出于获取启迪、吸取智慧的需要。

有识之士认为,孔子“有功效于将来”,在新世纪、新千年中继续与人类同行,孔子的学说将凭借其蕴涵于深层次的普遍理念、智慧、精神,对人类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孔子可以提供他人不能提供的智慧和借鉴!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会议宣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影响如此之大、如此之久的奧秘何在?孔子的魅力、孔子的智慧何在?他有哪些智慧值得今人吸取?

《孔子大传》一书将有助于今天的大众解读孔子,从而洞悉奥秘、获取启迪、吸取智慧。

自从2000年前的史学家司马迁为孔子作传,关于孔子的传记、志书、述闻、谱牒不断出现。可是,往往不是一般文化水平的大众读者所能读懂的。近几十年来,随着孔子研究的逐步深入涌现出不同体裁、不同规模的孔子传记。百花齐放,各有贡献,值得称赞!可是,学术性论著不易普及,故事性传记稍嫌失真众多通俗性的小册子又欠系统详尽。《孔子大传》尝试吸取众家之长而避其短,全书随着孔子行踪及其思想变化,适叙则叙,适议则议,叙议结合,不拘一格,还特意摭录传闻,以为新旧对照鉴别真伪之资,既重学术性、科学性、系统性,又重通俗性,努力做到深入浅出,方便大众阅读。

何谓智慧?简单说来,就是人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所谓孔子的智慧,也就是他认识事物并运用其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关系、世界的和平与魅力、精神家园、“道德长城”等)的能力,以及他在面对与处理这些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发明和创造能力。有鉴于此,尽管作者是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专门研究孔子20多年的学者,却既没有把《孔子大传》写成“学术论著”,也没有自己总结出几条“孔子智慧”去“教导”读者。而是根据长久研究所得的科学成果,依照孔子一生的运行轨迹,运用较为简明的语言,如实地再现孔子生活的大小环境、遭遇的各种人物和各样的具体现实问题及其所表现出的心态、言行、应对方策等,让读者通过孔子的思想言行处事,自己去体察孔子。获得启迪,肯认和吸取其智慧。这样既避免了说教,显示了对读者的尊重,也会更有益于不同读者有针对性地获取启迪,认定、吸取智慧。

在大作付印之际,欣为是序。

                  赵宗正

            2002年9月于山东省社会科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子大传(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宗舜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425848
开本 32开
页数 71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50
出版时间 2003-04-01
首版时间 2003-04-01
印刷时间 200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13
145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