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礼法与人情”的关系为前提,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歧路灯》、《红楼梦》、《姑妄言》等作品为主要对象,结合历史文化及文学背景,考察传统家庭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家庭观念、情爱观念、道德理想以及家庭的阶层性特征等诸多问题。其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的本性和传统家庭的本质,有助于读者从另一侧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为个体人格的完善、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乃至民族性格的重塑提供有益的借鉴。
| 图书 | 礼法与人情--明清家庭小说的家庭主题研究/中华文史新刊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礼法与人情”的关系为前提,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歧路灯》、《红楼梦》、《姑妄言》等作品为主要对象,结合历史文化及文学背景,考察传统家庭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家庭观念、情爱观念、道德理想以及家庭的阶层性特征等诸多问题。其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的本性和传统家庭的本质,有助于读者从另一侧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为个体人格的完善、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乃至民族性格的重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录 导论:传统家族制度与家庭伦理秩序 第一章 《金瓶梅》:暴发户的家庭生活 第一节 《金瓶梅》之前的“家庭小说”传统 第二节 《金瓶梅》所开创的家庭小说模式 第三节 暴发户的家庭生活 第二章 《醒世姻缘传》:男权秩序的颠覆 第一节 薛素姐的虐待狂个性 第二节 家庭中男权的失落 第三节 婚姻的本相 第三章 《林兰香》:贵族家庭中的理想女性 第一节 贤妇的悲剧及典型意义 第二节 妻妾之间的同性恋 第三节 理想的妻子和母亲 第四章 《红楼梦》:封建大家庭的没落 第一节 家庭环境对宝玉个性的影响 第二节 个人爱情与家族利益之间的冲突 第三节 贾母、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 第五章 《歧路灯》:士绅家庭的衰落与复兴 第一节 子弟堕落的外在原因及心灵煎熬 第二节 夫妻之间的隔阂以及女人对家庭的破坏 第三节 忠仆形象的文化观照 第四节 两种类型的妻子 第六章 《姑妄言》:“合成性家庭小说” 第一节 “合成性家庭小说” 第二节 夫妻之间的性爱与情爱 余论:家庭生活的阶层性特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礼法与人情--明清家庭小说的家庭主题研究/中华文史新刊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段江丽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5086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8 |
| 宽 | 152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