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杭州的古建筑/杭州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说起老杭州,人们就会想起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致。作为经营了千余年的两朝古都,从五代吴越国扩建罗城,一跃成为江南最大的城市,到南宋时成为京城,呈现出“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繁盛景象,杭州积淀下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本书将为读者展现大量杭州地区现存的年代为清以前的建筑以及始建年代在清以前,但现存建筑为民国以后重建的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代表性的建筑。

目录

目录

综述

宅邸.民居 /2

郭庄 /4

蒋庄 /7

坚匏别墅 /9

胡雪岩故居 /12

吴宅 /16

明宅 /19

于谦故居 /21

王文韶大学士府 /23

太平天国听王府 /25

小米园 /27

梁宅 /29

汪宅 /31

孩儿巷98号 /32

康庄遗址 /34

丁家花园 /36

高家花园 /37

萧山朱凤标故居 /39

萧山汤寿潜故居 /42

萧山蔡东藩故居

(临江书舍) /44

萧山娄家墙门 /45

萧山许家南大房 /48

余杭章太炎故居 /52

余杭吴道台宅院 /54

富阳窈口潘氏民居 /56

桐庐钟氏大屋 /60

临安龙岗章家民居 /65

古民居群落 /66

西兴老街古民居群 /68

萧山欢潭老街古民居群 /72

萧山进化古民居群 /76

富阳龙门古民居群 /79

临安河桥古民居群 /88

桐庐深澳古民居群 /92

桐庐凤川古民居群 /104

建德新叶古民居群 /110

淳安水下古城建筑群 /123

淳安芹川古民居群 /126

淳安孙家坞古民居群 /130

清河坊、鼓楼历史街区

古民居 /134

小河历史街区古民居 /137

拱宸桥桥西古民居 /138

青山湖移地保护古建筑群落 /140

古宗教建筑 /150

凤凰寺 /151

灵隐寺天王殿、大雄宝殿 /154

杭州天主教堂 /156

东岳庙古戏台 /157

海潮寺天王殿 /159

昭庆寺大殿 /160

天竺三寺古建筑 /161

净慈寺大殿、永明禅师塔院 /164

大石佛寺、智果禅寺、

 玛瑙寺遗址 /166

白衣寺 /169

萧山白龙寺 /170

萧山江寺 /170

萧山祇园寺 /171

余杭径山寺钟楼 /172

余杭釜托寺大雄宝殿 /174

临安禅源寺天王殿、韦驮殿 /176

临安开山老殿 /178

临安昭明禅院天王殿、

韦驮殿 /179

建德大慈岩寺大殿 /181

淳安松林庙 /183

抱朴道院 /184

商业及会馆建筑 /186

胡庆余堂 /188

张同泰药店 /190

方回春堂 /192

叶种德堂 /194

源丰祥茶号旧址 /196

万源绸庄 /197

两浙公所 /198

湖州会馆 /199

绸业会馆 /200

洋关 /202

宮父包 /204

祠堂.牌坊 /206

岳庙 /208

于谦祠 /211

孔庙大成殿 /213

阮公祠 /215

钱王祠 /216

萧山合莫堂 /219

富阳孙氏宗祠、家庙 /222

富阳春江王氏家庙 /226

富阳东图曹氏宗祠 /227

富阳大源史氏宗祠 /228

富阳大源蒋氏宗祠 /230

富阳大源骆氏宗祠 /231

富阳渌渚汪氏家庙 /232

富阳灵桥李氏家庙 /234

临安山边祠堂 /236

临安敦伦堂 /239

临安三槐堂 /240

临安淳德堂 /242

桐庐郑家厅 /244

桐庐申屠氏宗祠 /247

桐庐沈村殿 /252

淳安余氏家厅 /254

淳安汪氏家厅 /257

淳安方氏家庙 /259

淳安郑氏宗祠 /260

淳安海瑞祠 /261

淳安朱氏宗祠 /264

萧山节孝承恩坊 /267

富阳众圃牌坊 /268

建德明石坊 /269

桐庐金氏牌坊 /269

桐庐上沈石坊 /271

淳安洪家王氏节孝坊 /272

淳安畹市王氏节烈坊 /273

龚佳育墓牌坊 /273

古塔.经幢 /276

六和塔 /278

白塔 /281

香积寺石塔 /283

保俶塔 /285

雷峰塔遗址 /287

西湖三潭石塔 /289

临安功臣塔 /291

临安普庆寺石塔 /292

临安南屏塔 /293

临安祈祥塔 /294

临安秀峰塔 /295

余杭双塔(舒公塔、安乐塔) /296

富阳联魁塔 /298

富阳同兴塔 /299

桐庐桐君塔 /300

建德南峰塔、北峰塔 /301

淳安琅琯塔 /303

淳安龙门塔 /304

淳安骨塔 /305

梵天寺经幢 /306

龙兴寺经幢 /308

灵隐寺石塔、经幢 /310

书院.藏书楼.社址 /312

文澜阁 /314

西冷印社社址 /316

求是书院 /319

万松书院 /320

敬一书院 /324

淳安瀛山书院遗址 /326

城垣.关隘.海塘 /328

凤山水城门 /329

鼓楼 /331

余杭水城门 /332

新登古城墙 /334

昱岭关 /335

千秋关 /336

马岭关 /337

独松关 /338

古海塘 /339

名词解释 /342

后记 /350

试读章节

郭庄坐落在西湖杨公堤卧龙桥畔,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为丝绸商宋端甫的私人宅院,时称端友别墅,俗称宋庄。初建时,因附近高庄养鹤,宋在庄园内蓄孔雀与之媲美,一时名噪湖上,后庄归汾阳郭氏,称汾阳别墅,俗称郭庄。1948年宅主人将郭庄无偿赠予私立斐章女中,解放后移作他用,建筑和园林渐渐损缺荒芜。1989年杭州市园文局开始整修,同时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郭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郭庄经修复对外开放。

郭庄濒湖构建,三面临水,占地面积9788平方米,总体平面呈矩形,为典型的前宅后园格局。

宅院位于庄南部,称静必居,是王人居家,会客之所。正厅坐南朝北,占地104平方米,通面阔13米,通进深8米,硬山顶,三开间抬梁式带外廊木构。厅前高悬“香雪分春”镏金匾额、厅内陈设精巧雅致,古色古香。厅后为一个颇具浙江民居特色的匹合院,朴素恬静,以石板铺地,正中凿一金莲池,池水清澈见底。

园林位于庄北部,称一镜天开。内设南北两个水池,以两宜轩及长廊分隔,南池呈不规则形态,四周构筑亭榭,并以假山叠石,四时花木点缀其间,浑然天成,幽趣盎然,是郭庄的精华所在。由池向东有一湖石叠成的假山,疏密相间,并与池岸假山湖石遥相呼应,假山洞中有一溪,使园中水池与西湖沟通,得湖外有湖之巧。假山上筑一亭,名曰“赏心悦目”,坐东朝西,面积7,8米,长、宽均为2,8米,四角攒尖,单檐,翼角起翘平缓,施以老角梁、仔角梁。登亭眺望,湖光山色及园内景色一览无余。北池则是以石板砌成的方池,池内原有曲桥及亭一座,现已不存,仅留桥墩27个。池上还架有平桥,朴实严谨,与绍兴农村一带的池塘格局颇为相似。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因此称此园有绍兴风格。

水池旁建西山爽气厅,坐南朝北,面积70平方米,通面阔12.8米,通进深4,9米,硬山顶,三开间穿斗式木构。水池东面有景苏阁,坐西朝东,面阔三间,通面阔10.5米,通进深5.8米,穿斗式带外廊木构,硬山顶;前后均用花墙与外界分隔,墙上开花鸟形漏窗,窗景宛然如画;东墙开月门,由门向外望,苏堤垂柳依依向人。园东濒湖为一片开旷的林地,从湖上望去,园内建筑在绿阴间若隐若现,别饶风姿。

郭庄构思精巧,古朴典雅,<江南园林志>称:”郭庄雅洁有似吴门之网师,为武林池馆中最富古趣者”“网师”即苏州网师园,然郭庄又借西湖外景,使西湖风月招之即来,为我所有,可谓略胜网师园一筹,为西湖园林中最具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私家宅园。P4-6

序言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杭州还基本保存着南宋以来的街坊格局和不少有一二百年历史甚至年代更久的古建筑。岁月流逝、风雨侵蚀,这些建筑已经伤痕累累。于是有人把杭州称为“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破烂当然不好,城市要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提高,改变“破烂城市”的形象的步伐也理所当然要加快。这些年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建设大踏步前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我以为仅仅用”破烂”二字来概括杭州城市过去的形象是不完全的。这”破烂”中其实有一部分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只不过年代久远,这些珍贵的遗产蒙上了一些尘垢,显露了破旧的外貌而已,这些建筑是城市文脉传承和延续必不可少的载体,在我们未认识它们的重要性以前却往往把它们一概列入拆除之列。于是,当我们周边都显得非常现代化的时候,我们会突然感到这个城市好像缺少点什么。除了西湖以外,这座城市和其他城市还有些什么区别?那令人神往的名城风范,江南遗韵何在?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它们的魅力,不在于外表浮华的建筑,而在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明显的传统特色。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近些年来在城市建设中简单地把高楼大厦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是否正确,即使在农村,我们也常常对那些片面追求使用面积和实用性,简单模仿西式建筑,而失去传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住宅群感到遗憾。我多次去过杭州农村几处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落,常为这些民居鲜明的地域特色,设计的巧妙、建筑的精美以及和环境的协调而感叹。我时常在想:现在我们的一些建筑包括一些外表看似华丽的农居能像古民居那样,经得住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考验吗?创新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一味地守旧,显然不符合时代的精神,但排斥传统,失去特色,把那些优秀的传统建筑的元素和符号丢掉,用浮躁的心态去建设城市和农村,将使这个地方失去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最后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建筑具有记载的功能。当我们回忆往事时,常常都与发生这些事的建筑联系在一起。如果这些记载着人世变化的建筑物已不存在,我们会感到长久的茫然。人是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一幢古建筑不仅如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同时也记录了发生在建筑中的众多事件和大量历史信息,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宗族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化;大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和历史。它是历史,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古建筑(还有近代优秀建筑)的保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所幸的是,经过几十年反反复复的实践,人们已逐步感悟到这一点。特别是”橫扫千军如卷席”的旧城改造已近尾声,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会因为我们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而深感惋惜,于是下决心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加强对已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的保护,并且实实在在地保护和修复了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专家和有识之士不断地呼吁,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古建筑保护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我认为,仅仅靠政府去保护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政府要办的事很多,不可能把古建筑的保护全部包下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还有不少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如风烛残年的老人需要抢救性的保护,其中很多并非国家所有。因此建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古建筑保护机制乃是当务之急,否则仍可能发生如旧城改造中古建筑被成片拆毁的情-况。有的地方已出台了“古建筑保护条例”,采取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群策群力,以多元投入代替政府单元投入,以市场运作代替只保不用等等做法,并已初见成效。但愿我们也能及早行动起来,使保护古建筑这件刻不容缓的工作能进一步落实好。

我们编《杭州的古建筑》这本书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杭州目前还保存着的一些古建筑,为人们欣赏这些古建筑提供一些帮助,以唤起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些古建筑的保护。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筑的大规模展开,对古建筑保护既是严重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希望我们能抓住机遇。把杭州城乡的古建筑妥善地保护好,合理地利用好。

                       马时雍

                     2004年春于寿山居

后记

编写这本书花了一年多时间,我几乎到每一处古建筑都去走访了一遍,有的甚至是几遍,还拍下了近两千幅照片。当这本书出版之际,我感到十分欣慰,但心情并不轻松,我欣喜地看到,经历了历史的风雨和变迁,全市还有这么多保存基本完奸的古建筑,不少古建筑得到保护和修缮,可以”延年益寿”,传诸后人,本书介绍的仅是其中一部分。但有时我也感到忧虑:去年冬天这本书初稿形成时还存在的一些古建筑,今年再去现场时却发现已被拆毁,因此不得不在书中将其删除;一些古建筑虽然已被列入文保单位,但风烛残年,岌岌可危,看了让人心酸。更多的是散落在农村的古民居,和它们相伴的是一些年逾古稀的老人,也和这些古建筑一样,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凡是所到之处,当地的人们无一例外地希望:抢救性地保护这些古建筑已是当务之急,否则我们将愧对后人。但愿这本书的出版,能在这方面发挥一点小小的作用。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和各县(市、区)文保所的大力支持。卓军、余洪峰、郎旭峰、高念华、傅宏明、陆文宝、方明华、鲍艺敏、施家农,朱倩、朱晓东、崔太金、许重岗、胡智勇、胡剑、尧志刚、王建华、柯士成、蔡东群、陈华林、史庭荣、蒋金乐等同志为本书撰写了初稿。马时雍、徐冰、俞志和、鲍艺敏、吴宗其、叶盛高、吴昱等同志为本书提供了照片,本书中少数照片的作者未能联系上,请子鉴谅。李子荣、高念华同志对部分文稿进行了审核,余洪峰同志对大部分文稿进行了修改。我在对全书进行总纂和修改时,增加了部分内容和图片。为了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古建筑,我们还在书后对一些专用名词作了简单的注释,并附了十几幅示意图,这些图片部分来自<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杭州出版社的编辑们为出好这本书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古建筑的知识十分专业,由于学识水平有限,书中缺陷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杭州的古建筑/杭州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时雍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36649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4-09-01
首版时间 2004-09-01
印刷时间 200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