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学原理(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阿弗里德.马歇尔所著。这本书中所阐述的经济学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尽管马克思的《资本论》已经揭穿了庸俗经济学的辩护理论,但它对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是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

目录

原著第一版序言/11

原著第八版序言/17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绪论/23

第二章 经济学的实质/34

第三章 经济概括即经济规律/48

第四章 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57

第二篇 若干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绪论/69

第二章 财富/73

第三章 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82

第四章 收入;资本/90

第三篇 论欲望及其满足

第一章 绪论/103

第二章 欲望与活动的关系/105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111

第四章 欲望的弹性/121

第五章 一物不同用途的选择;立即使用与延缓使用/136

第六章 价值与效用/142

第四篇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

第一章 绪论/157

第二章 土地的肥力/162

第三章 土地的肥力(续前);报酬递减的倾向/168

第四章 人口的增长/192

第五章 人口的健康与强壮/211

第六章 工业训练/222

第七章 财富的增长/236

第八章 工业组织/256

第九章 工业组织(续前);分工;机械的影响/265

第十章 工业组织(续前);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280

第十一章 工业组织(续前);大规模生产/290

第十二章 工业组织(续前);企业管理/303

第十三章 结论;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324

序言

本版是第七版的再版,仅在细小的问题上有些更改,而第七版差不多是第六版的再版。本版的序言与第七版的差不多是一样的。

本书的第一版中,含有在适当时间内出版第二卷以完成本书的诺言,到现在已有三十年了。但是,我订出的计划规模太大了,由于现代的工业革命在发展的速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一个世纪之前的变化,这个计划的范围——尤其是现实的方面——就随着 它的推动而日益扩大了。所以,不久我只得放弃以两卷完成本书的希望。我的随后的计划曾经不止一次地进行更改;一部分因为形势的发展,一部分因为我有其他工作要做以及精力的衰颓。一九一九年出版的《工业与贸易》实际上是本书的继续。第三 本(关于贸易、金融和工业的将来)则高深得多了。我打算尽我力之所及,在这三卷书中研究经济学的一切主要问题。

所以,本书仍然是研究经济学的一般入门的书;在某些方面——虽然不是在一切方面——类似研究经济学的基础的作品—— 罗雪尔及其他经济学家把这类作品放在他们所写的关于经济学的几卷书籍中的最前面。本书不涉及通货、市场组织这一类的特殊 论题,至于工业组织、就业和工资问题这一类论题则主要是研究它们的常状态。

经济进化是渐进的。它的进步有时由于政治上的事变而停顿或倒退,但是,它的前进运动决不是突然的;因为,即在西方和日本,它也是以部分自觉与部分不自觉的习惯为基础。天才的发明家、组织者或财政家虽然似乎可以一举而改变一个民族的经济组 织,但是,他的不纯然是表面的和暂时的那一部分影响,一经研究就可知道,也不外乎是使得久已在准备中的广泛的建设性的发展 达到成熟而已。在大自然的表现中,那些最常发生的、而且是如此井井有条以致能被仔细观察和精密研究的表现,是其他大多数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经济研究的基础,同时,那些时作时辍的、罕见的和难以观察的表现,则常留到以后阶段再进行特殊的研究。“自然不能飞跃”这句格言,对于研究经济学的基础之书尤为适合。

上述两类不同的表现之对比,可从大企业的研究之分配于本书和《工业与贸易》中得到例证。如果任何产业部门对新的企业提供了公开的机会,这种企业发展成为第一流的企业,而过了相当时期也许又衰落了,这个产业部门中的正常生产费用就能根据“一个 代表性企业”的情况来估计,所谓代表性企业就是享有很大一部分的内部经济——这种经济属于组织良好的个别企业所有——和由于整个区域的共同组织而产生的一般或外部经济。这种企业的研究属于研究基础之书的范围是适当的。基础稳固的在政府部门 或大铁路公司手中之独占事业,调整它的价格所依据的原理,诚然 主要是为它自己的收入打算,但多少也考虑它的顾客的利益,这种原理的研究属于研究基础之书的范围也是适当的。

但是,当托拉斯正力图控制一个广大市场时,当利害相共的团体正在建立和解散时,尤其当任何特定的企业之政策方针不光是受着眼于它自己营业的成功的思想的支配,而是服从大的股票市场的操纵或某种控制市场的运动时,正常的活动就退避三舍了。 这种问题在研究基础的书中是不能适当地研究的,它属于研究上层建筑的某一部分之书的范围。

经济学家的目标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力学。但是,生物学概念比力学的概念更复杂;所以,研究基础的书对力学上的类似性必须给予较大的重视;并常使用“平衡”这个名词,它含有静态的相似之意。这个事实以及本书中特别注意的近代生活的正常状态,都含有本书的中心概念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之 意义。但是,事实上本书始终是研究引起发展的种种力量,它的基调 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然而,我们要研究的力量为数是如此之多,以致最好一次研究几种力量,作出若干局部的解答,以辅助我们主要的研究。这样,我们首先单独研究某一特殊商品的供求和价格的初步关系。我们用“其他情况不变”这句话,把其他一切力量当作是不起作用的:我们并非认为这些力量是无用的,不过是对它们的活动暂不过问而 已。这种科学的方法早在科学发生之前就已存在了,自古以来明 达的人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困难问题,就有意或无意地采用这个方法了。

到了第二阶段,在原来被假定不起作用的那些力量中,有较多的力量发生作用:特殊种类的商品之需求和供给的条件之变化开始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开始对这些条件之复杂的相互作用加以观察。渐渐地,动态问题之范围扩大了,而暂时的静态的假定之范围缩小了;最后就接触到国民收益分配于许多不同的生产要素这一重大的中心问题。同时,动态的“替代”原理经常发生作用,使任何一类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间接地受到其他要素的供求发展的影响,即使这些要素是属于毫无关联的产业部门。

这样,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不论为好为坏都不得不要求变化和进步的人类。片断的静态假定,是被用来暂时辅助动态的——或不如说是生物学的——概念。但是,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必须是关于活力和运动的概念,即使只在研究它的基础时也是这样。

在社会历史中曾有各个阶段,而在这些阶段中土地所有权所产生的收入之特点,支配了人类的关系;这些特点也许会重点占优势。但在现代,新土地的开发,加上水路运费的低廉,差不多阻止了报酬递减的倾向——这是按照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使用报酬递减个名词的意义而说的,那时英国劳动者每星期的工资往往低于 半蒲式耳上等小麦的价格。但是,如果人口的增长即使按现在增长率的四分之一长久继续下去的话,则从土地的一切用途(假定和现在一样不受当局的限制)上所得的总地租价值,也许会超过从其 他一切形式的物质财产所获得的总收入;即使到那时这些财产也许会体现等于现在二十倍的劳动,仍是如此。

在本书的历次再版中(一直到第八版)日益注重上述的事实;并日益注重以下这个有相互关系的事实:在每个生产和贸易部门中,都有一个边际,在那边际之内,任何一个生产要素的使用量的增加,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有利的;但是,超过了这个边际,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再有增加,就会产生递减的报酬,除非需要有增加,同时要与某一生产要素合用的其他生产要素随着也有适当的增加。 对于以下这个补充的事实也同样地日益注重:这个关于边际的概 念不是一律的和绝对的:它是随着所研究的问题的条件而变化的, 特别是随着与它有关的时间之长短而变化。关于它的法则是普遍 的,即:(1)边际成本并不决定价格;(2)决定价格的力量之作用,只 有在边际上才能清楚地表现出来;(3)必须依据长期以及持久的结果来研究的边际,与必须依据短期以及一时的波动来研究的边际, 在性质和范围上都是不同的。

边际成本的性质之不同,的确造成了以下人所共知的事实:在一个经济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中,那些不易探知的结果比那些表面的、引起粗心的观察者注意的结果,往往更为重要,而且处于相反的方向。这是在过去的经济分析上所存在的和感到麻烦的主要困难之一;这种困难的全部重要性,恐怕还没有被普遍地认识到,而在完全了解这种重要性之前,我们也许要做比现在多得多的工作。

在经济学的材料之极其不同的性质所容许的范围内,这一新的分析法逐步地和尝试地力图把小量增加科学(通常称为微分学) 的方法用之于经济学。近代我们之所以已能对自然的性质加以控 制,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得力于这种方法。这种新的分析法仍然是幼稚的;它没有独断之见,也没有正统的标准。它还没有经历充分的时间以获得一套完全确定的术语;所以关于名词的最适当使 用和其他附属问题的意见分歧,正是正常发展的标志。可是,事实上,在用这个新方法积极地从事研究的人之中,尤其是在曾经学习过物理学上较为单纯和明确、因而较为高深的问题的人之中,对于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表现了显著的和谐与一致。这个方法对于经 济研究上它所适合的虽不多,但重要的部分,居于支配地位,不必 等到下一代,大概就不会再有争论了。

在本书历次再版的各阶段中,我妻都给我帮助和提示。每版都极其得力于她的建议、关心和见解。凯恩斯博士和普赖斯先生校阅了第一版,对我帮助很大;福拉克斯先生也为我出力不少。在各版中的某些地方,在特殊问题上给我帮助的许多人之中,我要特别感谢艾希利、凯南、埃杰沃斯、哈佛菲耳德、庇古与陶西格诸位教授;以及贝里博士、法伊先生和已故西季威克教授。

1920年10月于剑桥曼第诺莱路六号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学原理(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马歇尔
译者 朱志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11570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1964-10-01
首版时间 1964-10-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8
出版地 北京
201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