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家普拉东诺夫一直对革命时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十分关注,并从哲学根本问题的高度进行思索,他的作品富含哲理,具有思想深度。该书收入的是他的小说代表作,如《格拉多夫城》、《美好而狂暴的世界》和《基坑》等。他的小说惯以象征和暗讽的方式,表达出深邃的思考,他的叙述颇有现代意味,简洁中又带有戏谑的成分。
普拉东诺夫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许有些陌生,但在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上他却占有重要的一章。该书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普拉东诺夫的作品集。
| 图书 | 美好而狂暴的世界(普拉东诺夫小说)/经典印象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俄罗斯作家普拉东诺夫一直对革命时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十分关注,并从哲学根本问题的高度进行思索,他的作品富含哲理,具有思想深度。该书收入的是他的小说代表作,如《格拉多夫城》、《美好而狂暴的世界》和《基坑》等。他的小说惯以象征和暗讽的方式,表达出深邃的思考,他的叙述颇有现代意味,简洁中又带有戏谑的成分。 普拉东诺夫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许有些陌生,但在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上他却占有重要的一章。该书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普拉东诺夫的作品集。 内容推荐 打开安·普拉东诺夫的小说,想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死前一年,即一九六七年抱怨道:“假如像普拉东诺夫和布尔加科夫这些作家的作品,写完之后就能和读者见面的话,那么,我们所有的人的思想就会比现在不知要丰富多少倍了。” 普拉东诺夫惯以象征和暗讽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革命、人与自然的冲突等复杂而深邃的思考。在中篇小说《基坑》中,人们的挖掘欲望所通往的是双重的无望:向下的虚空和向上的虚妄。向下的不停挖反而将贫农、中农和出身雇工的无社阶级带入地层深处,带入更黑暗的部分。向上突入即企图在现世的、整个社会组织的层面上实现彼岸的千年王国——一座人人即将搬入其中的臆想中的共产主义大厦——其结果却是古拉格集中营。他们不停劳作,共产主义大厦却始终没有建起一砖一瓦,他们拼死拼活所得到的只是越挖越深的基坑。 普拉东诺夫的叙述颇有现代意味,简洁中又带了那么点戏谑的成分。当人们在乌托邦之梦前,将宗教般的狂热与真理相提并论,当我们再也不需要谎言,再也没有时间在风花雪月中逍遥,渴望在真实中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像普拉东诺夫这样还能够保持冷静旁观的笔触,至少还能桃亮真实的灯捻,给那些失去方向的人们一些智慧的光。 目录 格拉多夫城 美好而狂暴的世界 弗罗 七月的雷雨 回归 第三个儿子 基坑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美好而狂暴的世界(普拉东诺夫小说)/经典印象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俄)普拉东诺夫著//徐振亚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91696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7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03-01-01 |
| 首版时间 | 2003-01-01 |
| 印刷时间 | 2003-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