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阅读张爱玲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才女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悄然告别人世至今,张爱玲研究已经蔚为大观,“张爱玲学”迅速地成为“显学”。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前所未有地汇集了1949年以前社会各界,包括傅雷、胡兰成、柳存仁、李君维等知名人士,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看法和态度,文章见解独到、品评深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更好的感受张爱玲及其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内著名“张学研究”专家陈子善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的一册,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前所未有地汇集了1949年以前社会各界,包括傅雷、胡兰成、柳存仁、李君维等知名人士,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看法和态度,文章见解独到、品评深刻。看完此书,既能深入了解这位才女及其作品在解放前的真实状况,也可感受到当时社会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重视和关爱。

目录

弁 言 /陈子善

综 论

论张爱玲的小说 /迅雨(傅雷)

论张爱玲 /胡兰成

《传奇》的印象 /顾乐水(章品镇)

说张爱玲 /柳雨生(柳存仁)

论苏青及张爱玲 /谭正璧

张爱玲与左派 /胡览乘(胡兰成)

张爱玲的风气 /东方□□(李君维)

读张爱玲《传奇》 /吴小如

小说散文评说

写在《紫罗兰》前头(二则) /周瘦鹃

《倾城之恋》、《琉璃瓦》评介 /马博良(马朗)

《封锁》略评 /胡兰成

《传奇》集评茶会记 /胡兰成

评张爱玲的《流言》 /许季木

《流言》管窥

——读张爱玲散文集后作 /谔 厂

南来随笔 /沈启无

苏青评张爱玲小说散文(四则)

话剧电影评说

《倾城之恋》演出特刊评论选

  如果《倾城之恋》排了戏 /柳雨生(柳存仁)

  喜悦的等待 /白 文

  读《倾城之恋》 /苏 青

  舞台上的《倾城之恋》 /霜 叶

  “动”的《倾城之恋》 /实斋(司马斌)

  流苏的话和柳原的话 /张爱姑(张茂渊)

  倾城篇 /应 贲

  无题篇 /麦 耶(董乐山)

  《倾城之恋》与《北京人》 /童 开

评舞台上之《倾城之恋》 /沙 岑

细腻简洁

——观<倾城之恋)后 /无 忌

《倾城之恋》赞 /蝶衣(陈蝶衣)

观《倾城之恋》 /柳雨生(柳存仁)

舞台上的《倾城之恋》 /左 采

《倾城之恋》 /应 贲

《倾城之恋》 /金长风

所谓“浮世的悲欢”

——《太太万岁)观后 /方 噔

评《太太万岁》 /沙 易

《太太万岁》的太太 /东方婦蛛(李君维)

恕我不愿领受这番盛情

——一个丈夫对于《太太万岁》的回答 /洪 深

我们不乞求也不施舍廉价的怜悯

——一个“太太”看了《太太万岁》 /莘薤

附 录

女作家聚谈会

试读章节

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一些的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史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但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总觉得世界上真有魔术棒似的东西在指挥着,每件新事故都像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除了这类不着边际的话以外,读者从没切实表示过意见。也许真是感到过于意外而怔住了。也许人总是胆怯的动物,在明确的舆论未形成以前,明哲的办法是含糊一下再说。但舆论还得大众去培植;而且文艺的长成,急需社会的批评,而非谨慎的或冷淡的缄默。是非好恶,不妨直说。说错了看错了,自有人指正——无所谓尊严问题。

我们的作家一向对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五四以后,消耗了无数笔墨的是关于主义的论战。仿佛一有准确的意识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区区艺术更是不成问题。其实,几条抽象的原则只能给大中学生应付会考。哪一种主义也好,倘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检、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决不能产生一件像样的作品。而且这一切都得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战争与和平》的原稿修改过七遍:大家可只知道托尔斯泰是个多产的作家(仿佛多产便是滥造似的)。巴尔扎克一部小说前前后后的修改稿,要装订成十余巨册,像百科辞典般排成一长队。然而大家以为巴尔扎克写作时有债王逼着,定是匆匆忙忙赶起来的。忽视这样显著的历史教训,便是使我们许多作品流产的主因。

譬如,斗争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人生一切都是斗争。但第一是斗争的范围,过去并没包括全部人生。作家的对象,多半是外界的敌人:宗法社会,旧礼教,资本主义……可是人类最大的悲剧往往是内在的。外来的苦难,至少有客观的原因可得而诅咒、反抗、攻击,且还有赚取同情的机会。至于个人在情欲主宰之下所招致的祸害,非但失去了泄仇的目标,且更遭到“自作自受”一类的谴责。第二是斗争的表现。人的活动脱不了情欲的因素;斗争是活动的尖端,更其是情欲的舞台。去掉了情欲,斗争便失掉活力。情欲如无深刻的勾勒,一样失掉它的活力,同时把作品变成了空的躯壳。

在此我并无意铸造什么尺度,也不想清算过去的文坛;只是把已往的主要缺陷回顾一下,瞧瞧我们的新作家把它们填补了多少:

一、《金锁记》

由于上述的观点,我先讨论《金锁记》。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情欲(passion)的作用,很少像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从表面看,曹七巧不过是遗老家庭里的一种牺牲品,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不足道的渣滓。但命运偏偏要教渣滓当续命汤,不但要做她儿女的母亲,还要做她媳妇的婆婆——把旁人的命运交在她手里。以一个小家碧玉而高举簪缨望族,门户的错配已经形成了悲剧的第一个原因。原来当残废公子的姨奶奶的角色,由于老太太一念之善(或一念之差),抬高了她的身份,做了正室;于是造成了她悲剧的第二个原因。在姜家的环境里,固然当姨奶奶未必有好收场,但黄金欲不致被刺激得那么高涨,恋爱欲也就不致被抑压得那么厉害。她的心理变态,即使有,也不致病人膏肓,扯上那么多的人替她殉葬。然而最基本的悲剧因素还不在此。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种情欲压倒了,才死心塌地来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复燃,要求它的那份权利。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可怕的报复!

可怕的报复把她压瘪了。“儿子女儿恨毒了她”,至亲骨肉都给“她沉重的枷角劈杀了”,连她心爱的男人也跟她“仇人似的”,她的惨史写成故事时,也还得给不相干的群众义愤填膺地咒骂几句。悲剧变成了丑史,血泪变成了罪状:还有什么更悲惨的?

当七巧回想着早年当曹大姑娘时代,和肉店里的朝禄打情骂俏时,“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当年的肉腥虽然教她皱眉,但那究竟是美妙的憧憬,充满了希望。眼前的肉腥,却是刽子手刀上气味。这刽子手是谁?黄金——黄金的情欲。为了黄金,她在焦灼期待,“啃不到”黄金的边的时代,嫉妒妯娌姑子,跟兄嫂闹架。为了黄金,她只能“低声”对小叔嚷着:“我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为了黄金,她十年后甘心把最后一个满足爱情的希望吹肥皂泡似地吹破了。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

“沐浴在光辉里”,一生仅仅这一次,主角蒙受到神的恩宠。好似项勃朗笔下的肖像,整个的人都沉没在阴暗里,只有脸上极小的一角沾着些光亮。即是这些少的光亮便直透人我们的内心。

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了……

这一转念宛如一个闷雷,一片浓重的乌云,立刻掩盖了一刹那的光辉;“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被暴风雨无情地扫荡了。雷雨过后,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已晚了。“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完了,永久地完了。剩下的只有无穷的悔恨。“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她留恋。”留恋的对象消灭了,只有留恋往日的痛苦。就在一个出身低微的轻狂女子身上,爱情也不曾减少圣洁。

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脸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淌着眼泪。

她的痛苦到了顶点(作品的美也到了顶点),可是没完。只换了方向,从心头沉到心底,越来越无名。忿懑变成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她眯缝着眼望着儿子,“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多怆痛的呼声! “……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于是儿子的幸福,媳妇的幸福,女儿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作恶毒的嘲笑,好比公牛面前的红旗。歇斯底里变得比疯狂还可怕,因为“她还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凭了这,她把他们一齐断送了。这也不足为奇。炼狱的一端紧接着地狱,殉难者是不肯忘记把最亲近的人带进去的。

最初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情磨折了她一世和一家。她战败了,她是弱者。但因为是弱者,她就没有被同情的资格了么?弱者做了情欲的俘虏,代情欲做了刽子手,我们便有理由恨她么?作者不这么想。在上面所引的几段里,显然有作者深切的怜悯,唤引着读者的怜悯。还有:“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绷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如果她挑中丫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也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这些淡淡的朴素的句子,也许为粗忽的读者不会注意的,犹如一阵温暖的微风,抚弄着七巧墓上的野草。

和主角的悲剧相比之下,几个配角显然缓和多了。长安姊弟都不是有情欲的人。幸福的得失,对他们远没有对他们的母亲那么重要。长白尽往陷坑里沉,早已失去了知觉,也许从来就不曾有过知觉。长安有过两次快乐的日子,但都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自愿舍弃了。便是这个手势使她的命运虽不像七巧那样阴森可怕,影响深远,却令人觉得另一股惆怅与凄凉的滋味。“Long,LOng ago”的曲调所引起的无名的悲哀,将永远留在读者心坎。

结构,节奏,色彩,在这件作品里不用说有了最幸运的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下列几点:

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燥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对于七巧、季泽、长安、童世舫、芝寿,文章里都没有专写他们内心的篇幅;但他们每一个举动、每一缕思维、每一段谈话,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两次叔嫂调情的场面,不光是那种造型美显得动人,也还综合着含蓄、细腻、朴素、强烈、抑止、大胆等许多似乎相反的优点。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即在没有动作没有言语的场合,情绪的波动也不曾减弱分毫。例如童世舫与长安订婚以后:

……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而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阑干,阑干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空旷的绿草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还有什么描写能表达这一对不调和的男女的调和呢?能写出这种微妙的心理呢?和七巧的爱情比照起来,这是平淡多了,恬静多了,正如散文、牧歌之于戏剧。两代的爱,两种的情调,相同的是温暖。

至于七巧磨折长安的几幕,以及最后在童世舫前毁谤女儿来离间他们的一段,对病态心理的刻画,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彩文章。P3-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阅读张爱玲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子善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38048
开本 32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04-05-01
首版时间 2004-05-01
印刷时间 200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28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6: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