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物种战争之地道战/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竹、黄满荣、杨红珍、张昌盛、杨静等编著的《物种战争之地道战》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红脂大小蠹、菊芋、截头堆砂白蚁、革胡子鲇、五爪金龙、美洲斑潜蝇、麝鼠、三裂叶蟛蜞菊、非洲大蜗牛、三叶鬼针草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本书的可读性更强。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内容推荐

《物种战争之地道战》由李竹、黄满荣、杨红珍、张昌盛、杨静等编著。

地道战叉名”坑道战”,是在地下挖坑道来进行作战的一种方式。进攻方利用地道破坏防守方的防御工事,并侵入其领土。防守方也可借地道隐藏自己,或将部分主力秘密转移到其他地方。地道还可以相互连接戍地下网络,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堡垒。可以说,它把《孙子兵法》所讲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演绎得十分生动。

在生物界物种之间的战争中,其实早就开始应用“地道战”这个战术了。红脂大小蠹在油松表面钻洞,然后在树皮下开始挖掘地道,一方面进攻树木的茎干,然后秘密入侵根部,同时也利用地道进行防守,避开天敌和人类的搜寻:菊芊块茎在地下秘密地储备新生力量,发达的根系向四处延伸,肆意入侵周边的领土:其他物种如麝鼠、截头堆砂白蚁等也或多或少地利用地道行走江湖,各显神通。但是,当进攻套路被对手熟悉后,一招鲜,还能吃遍天吗?

目录

红脂大小蠹

菊芋

截头堆砂白蚁

革胡子鲇

五爪金龙

美洲斑潜蝇

麝鼠

三裂叶蟛蜞菊

非洲大蜗牛

三叶鬼针草

试读章节

树皮下的隐居生活

别看红脂大小蠹的门户不起眼,外观看来只是一团不规则的又脏又黏的凝脂,大多数情况下连门口都分辨不出来,可它们家的内部却别有洞天。它们的家是类似地道一样的坑道,在昆虫居所中可以称得上是“宫殿”了。一般一个坑道有一雌一雄,开工建地道的工作是由雌虫完成的,雌虫钻透树皮到达形成层,甚至木质部表面也可以被刻食。雌虫铺好前进的道路后,雄虫随之进入坑道。每一棵松树只有少数几对“夫妻”来安家,它们喜欢把家安置在距离地面1米以下的树干或裸露的根部,树干越向上,坑道的数量越少,最高的坑道也就一人多高,这可以使成虫和幼虫能赶在越冬前尽快地蛀食到地下。

据观察得知,红脂大小蠹挖地道时,先横向挖几厘米长的一小段,然后转90。弯,向树的纵向挖掘母坑道,通常挖到根部。母坑道一般长达40厘米,形状各式各样,常为直线形、“L”形和穴形,还有不同程度的过渡型。

坑道建成后几天到一个月,蛀孔或侵入孔就停止流松脂了。雌虫和雄虫交配后,雌虫就开始产卵。每堆卵大约10~40枚,都堆积在母坑道的一侧,上面盖着紧实的木屑和虫粪,而在另一侧则是成虫的活动空间。幼虫孵化后不单独发育,因此无子坑道,而是形成共同坑,和成虫一起生长。随着幼虫的不断生长,其身后的坑道逐渐填充了红色木屑。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外侧边缘形成单独的蛹室,或在根部稍向下啃咬部分的木质部做成蛹室。蛹室由木屑构成,环绕在幼虫共同坑末端附近。成虫不断把虫粪、松脂和碎木屑从侵入孔排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红褐色的柔软的凝脂。当红脂大小蠹建造的坑道太深时,就用虫粪把坑道口堵住,然后在坑道口以下十几厘米的地方从内部再开几个新的排粪口,但并不咬穿树皮,只有坑道里的幼虫和成虫排出的粪便太多的时候,才把那层外皮咬破,把虫粪排出/树外。

可见,红脂大小蠹在树皮下的地道里过着隐士般的隐居生活,它们的卵、幼虫、蛹终生都在坑道中生活,成虫也只有在扬飞扩散和寻找新寄主时才离开坑道。红脂大小蠹一年可发生1~2代,成虫羽化后,成群地从侵人孔飞出来寻找合适的寄主。扬飞从4月中旬开始,5月中旬为扬飞的高峰期,6月中下旬扬飞基本结束。9月第二代成虫开始扬飞,之后大部分成虫就开始休养生息,准备在树皮下越冬了。尽管一年只发生2代,红脂大小蠹的扬飞期还是不整齐,一年中除越冬期外,在松林内都能看到红脂大小蠹成虫,但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越冬的除了成虫外,还有幼虫或蛹,大多在树干基部、主根、侧根树皮与韧皮部之间越冬,且主要集中在树的根部和基部,伐木树皮下也是红脂大小蠹的重要越冬场所之一。

油松等能散发出一种引诱红脂大小蠹的化学物质,而其他阔叶树等非寄主植物散发出的物质则对它们有趋避作用,所以红脂大小蠹能灵敏地嗅出它们喜欢的食物并准确定位。另外,红脂大小蠹个体之间还能发出一种化学信息素叫聚集信息素,这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却是红脂大小蠹的风向标。当一只成虫占领一个树干时,会释放这种聚集信息素向同伴们通风报信:“这里有好吃的,大家快来吧!”几天之后,其他的个体就被引诱过来集体为害,导致松树几天之内就会死亡。

对于一个新的栖息地来说,一般是雌虫先入侵,随后雄虫被雌性的气息吸引过来,共同建造它们的家。夫妇两个分工明确:雌虫负责开山辟路,雄虫则在后面做排出蛀屑和松脂等善后工作。

红脂大小蠹自己肆意妄为的同时,还带来了部分帮凶。现已报道红脂大小蠹与10种长喙壳类真菌伴生,其中大部分是植物的致病菌。当红脂大小蠹入侵时,其携带的病原菌也会伴随其入侵,其中黑脂小蠹细帚霉等伴生菌属于对松树具有高致病性的病原菌,它可以降低植物的抵抗力,从而更利于红脂大小蠹的入侵,使松树遭受虫害和病害的双重打击。虽然在我国油松受害死亡多是蠹虫为害的结果,但仍有部分油松的死亡原因是由于侵入害虫携带的蓝变菌造成。同时,红脂大小蠹除了自身携带有害的伴生菌外,还可以诱导寄主油松产生抑制其他种类伴生菌生长的化合物,以此来协助它携带的有害伴生菌在入侵地的侵入。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包括了虫—菌种种间协作、虫—寄主相互作用、菌—寄主相互作用和菌—菌种间竞争4个方面,验证了红脂大小蠹与其伴生菌的共生关系在入侵地的发展和保持,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入侵模式——共生入侵。

P10-14

序言

没有硝烟的战场

——《物种战争》序

谈起物种战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当你出国通过海关时,倍受关注的就是带没带生物和未曾加工的食品,如水果、鲜肉……。因为许多细菌、病毒、害虫……说不定就是通过生物和食品的带出带人而传播的,一旦传播,将酿成大祸,所以,在国际旅行中是不能随便带生物和食品的。

除了人为的传播,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随风飘浮的昆虫,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声,却无异于一场激烈的战争,同样能造成损伤和死亡,给生物界和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北京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创作的这套丛书之名便由此而就《物种战争》,既有“地道战”“化学武器”“时空战”“潜伏”“反客为主”“围追堵截”“逐鹿中原”,又有“双刃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物种战争的诸多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学生物的,但从事地质工作,几乎让我走遍世界,没少和生物打交道,没少受到这无影无形物种战争的侵袭:在长白山森林里被“草爬子”咬一次,几年还有后遗症;在大兴安岭,不知被什么虫子叮一下,手臂上红肿长个包,又痛又痒,流水化脓,上什么药也不管用,后来,多亏上海军医大一位搞微生物病理的教授献医,用一种给动物治病的药把我这块脓包治好了。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感到生物侵袭的厉害,更不用说“非典”“埃博拉”……是多么让人恐怖了!越是来自远方的物种,侵袭越强。

我虽深知物种侵袭的厉害,但对物种战争却知之甚少。起初,作者让我作序,我是不敢接受的。后经朋友鼎力推荐,我想,何不先睹为快呢,既要科普别人,先科普一下自己。不过,我担心自己能不能读懂?能不能感兴趣?打开书稿之后,这种忧虑荡然无存,很快被书的内容和写作形式所吸引。这套丛书不同于一般图书的说教,创作人员并没有把科学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读者,而是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每个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丛书的可读性更强。

为了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创作者们没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查阅的科学文献,而是深入实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向从事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学习、请教,深入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状况,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更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由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屡见不鲜,且呈现出传人的种类和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将个人行为与全社会的公众生态利益结合起来,加强公共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将入侵物种堵截在国门之外。

如今,物种战争已经打响,《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愿广大民众掌握《物种战争》所赋予的科学武器,赢得抵御外来物种侵袭战争的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2014年10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物种战争之地道战/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竹//黄满荣//杨红珍//张昌盛//杨静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49167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2014293237
中图分类号 Q111.2-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