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当代西方翻译研究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翻译历来反为,正是搬运他山之石,雕琢本土之玉,或反向往外搬运,功效亦然。这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翻译各方面的知识。本书的基础是《国翻译理论评价文集》,它堪称“为今后做有系统的引进所作的一次初次尝试”。如今,本书成为前人期盼的“有系统的引进”。

目录

绪论        /1

第一部分:模式   /8

1、翻译的多维透视 /10

2、翻译过程的模式化/50

第二部分:意义   /105

3、词义与句义   /108

4、逻辑、语法、修辞/152

5、语篇与话语   /209

第三部分:记忆   /253

6、语篇处理    /255

7、信息、知识和记忆/291

8、结束语     /336

附录        /337

参考文献      /343

索引        /365

序言

人们都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翻译历来所为,正是搬运他山之石,雕琢本土之玉,或反向往外搬运,功效亦然。如今我们对关于翻译本身的研究成果,也系统地、成套地从西方加以引进,同样是抱有这样的借鉴他人、促进自己的愿望。这便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译丛”之缘起。

一、译丛选编的目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里,我国的翻译研究同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单从发表的论文看,每年我国外语界在百余种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外国语言研究类论文3000多篇,其中翻译研究类论文占20%,即每年约有600篇左右的翻译论文发表。著作的出版也逐渐增多,近十几年问已出版翻译研究论著数十种。可是相比之下,我们对国外翻译研究的译介却很少.迄今仅有奈达(摘选)、卡特福德、斯坦纳(摘译)以及前苏联的巴尔胡达罗夫等少数几家。通英文的研究者可以直接阅读大部分西方原著,但英文之外的研究者就不易读到或读懂这些翻译理论书籍。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翻译学科的发展。

西方翻译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发展迅速,新论迭出,对其加以翻译介绍,无疑有益于拓展我们的研究思路,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二十几年前,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曾编辑了一本《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虽然是个小薄本,但其中评介了奈达、纽马克等多位国外翻译理论家的论述,令当时的翻译研究界和翻译专业师生耳目一新。该书堪称是“为今后做有系统的引进所作的一次初步尝试”(该书序言);时隔二十余年,我们希望这套译丛能成为前人期盼的“有系统的引进”。

翻译在历史上有沟通文化、传播学术之功能,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翻译又有繁荣文化、启发创新之功效。尤其值得指出,翻译的一大价值是“内化外学”或 如哲学家贺麟先生所说的“华化西学”:“使西洋学术中国化,灌输文化上的新血液,使西学成为国学之一部分”(见张岂之编《译名论集》贺麟之序,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我们不能只指望懂外语的人从外文了解外域思想。外域思想只有被翻译成 本国语言文字,也就是说,本国的语言文字中已有词汇可以表达新的思想、新的概念,这种新思想新概念才真正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为我们所吸收,所运用,激发我们的研究。在我国传承千年的翻译研究基础上,借鉴西方现代翻译理论,或可使中国翻译研究的话题模式更为丰满。这就是我们选编这套译丛的基本出发点。

二、译丛的代表性与特点

这套译丛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当代的,所选基本是近十余年间的西方翻译理论著作;其二是多视角的,而不仅是语言学派的,文艺学派的,或其他什么学派的,亦即有代表性。以拟收入本译丛的十本书来说,1)从语言学视角探讨翻译 的有: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Practice(((翻译 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0g- nition andContext(《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话语与译者)));2)从语言交往功能方面探讨 翻译的有: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Translation in Systems(((系统中的翻译》);3)综合性研究的有: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描述翻译学及其 它》),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词典》),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Approach(《翻译研究:综合 法》);4)从历史上看译者作为的有: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Translation(《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5)翻 译实践方面的有: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n"anslator-Training(((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式》)。即使同属语言学视角的研究,也有以认知、关联、话语、语用、心理等多理论框架探究翻译现象的分别。

三、译丛编译的几条原则

在基本确定翻译的书目之后,我们对全书的翻译处理和术语的翻译分别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

全书的翻译:

(1)忠实性原则。译文应力求忠实原作,表达顺畅,不得随意节译或改译;译毕应自校或请他人核校一遍。

(2)统一性原则。对于可能出现的政治问题、无把握的词句,须另纸记录,标明页码、行数,附于译作之后,由主编统一解决。

术语的翻译:

(1)透明性原则。即大致能从译文看到原文的影子,或者说多少能够从译文回译(19ack—transl~ion)到原文;并尽量采取词典对等(dictionary equivalent)的办法,力图做到一词一译。

(2)一致性原则。即同一木语反复出现时,除非因上下文不同而在概念上另有所指,一般应取一致的译法。

(3)简洁性原则。即用最恰当、最简洁的字词移译源语中的术语。

此外还对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规定,如1)人名、非常用术语、地名、专有名词等,首次出现时,应在译文后括注外语原文;随文括注出处时的人名不译;2)原作注释和译者、校者注释均作当页脚注,在注释之后分别标明“原注”、“译注”、“校注”;3)原书书目不予翻译,直接附于译作后;4)原作所附术语、人名索引,可沿用;必要时可添加术语、专名等索引。

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套丛书各译本的质量。

最后,我们感谢每一位参加翻译的同志的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感谢香港城市大学的朱纯深、香港岭南大学的张南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立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穆雷、中南大学的张旭等朋友的关注和在选题上的帮助。同时,感谢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研究系翻译研究项目的帮助,以及外研社在出版上的大力支持。

翻译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交流活动,对这一活动的探讨构成了翻译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各国各民族可以相互借鉴的基础。我们有选择地吸收国外有价值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相信一定会有利于我们自己翻译研究的深入。愿本套译丛的出版能对我国译学理论建设和研究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当代西方翻译研究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贝尔
译者 秦洪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047300
开本 32开
页数 3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5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9: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