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孩子要想有良好的学习和做事的能力及效率,就一定要练就在何种情况下都能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陈菲墨编著的《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心理动力,提出了一些专注力的培养方法和训练方法,希望本书能成为家长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良师益友。

内容推荐

陈菲墨编著的《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心理动力为目标,提出了一些专注力的培养方式和训练方法,希望《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能成为家长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良师益友。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爱孩子,就从塑造孩子的专注力开始吧!

目录

第一章 专注力让孩子变得不平凡

 别让孩子成为“走神小王子”

 拖延症是从小缺乏专注力的缘故

 孩子反应慢半拍,怎么办

 究竟何为专注力

 专注力成就天才少年

 培养专注力应遵循的六大原则

第二章 专注力之家庭影响法:好家长胜过好老师

 给孩子一个温馨而整洁的家庭环境

 孩子需要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学习的孩子“请勿打扰”

 不要一直“追”孩子

 孩子讨厌唠叨的家长

 要相信孩子,别扮演“警察”角色

 好孩子不是批评出来的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思路

 保证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

 孩子的营养不能马虎

 把孩子从闭塞的空间解放出来 

 棍棒教育过时了 

 别让孩子被家庭矛盾所困扰

第三章 专注力之兴趣培养法:喜欢什么,才会更专注于什么

 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保护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 

 孩子的兴趣不是父母的兴趣

 让孩子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赞美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催化剂 

 孩子的兴趣需要家长的参与

 与孩子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 

 用有意思的问题引导孩子的注意力 

 兴趣培养不能太生硬 

 枯燥的学习中也藏着乐趣

 专注也需要劳逸结合

 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第四章 专注力之情绪感染法:热情会让效率事半功倍

 多给孩子积极的情绪刺激

 让焦虑从孩子身边走开

 把忌妒从孩子的心里赶出去

 别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不畏难的孩子才有专注力

 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给孩子一条远离自卑的通道

 乐观也能让孩子专注起来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孩子相信失败不是终点站

 帮孩子从紧张中解放出来

 适时给孩子来点成功的体验

 不要让孩子自信过了头

 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

第五章 专注力之纪律约束法: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引导才有正路

 责任心催生专注力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培养孩子更好的自控能力

 让孩子远离骄奢之气

 和孩子一起制定“纪律表”

 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

 把大任务分成阶段性的小任务

 有了时间的督促,也就有了专注力

 教会孩子如何“收心”

 有了作息时间表,孩子的生活更健康

 孩子只能遵守切实可行的要求

 适当惩罚,让孩子学会自律

 惩罚要与奖励并重

第六章 专注力之随时训练法:不浪费每一个可以提高专注力的机会

 专心听讲,让思路跟着老师“跑”

 让阅读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学会等待,就能学会自我控制

 关闭心灵之窗,用耳朵“看”世界

 转移注意力也不是难事

 扫除孩子的知觉障碍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帮孩子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

 让你的孩子“动”起来

第七章 专注力之游戏娱乐法:寓教于乐才会不疲劳不抗拒

 “说话”也能增强专注力

 专注力始于“大开眼界”

 灵敏的听觉让孩子更专注

 在认知事物中培养专注力

 聚精会神地享受“刺激”

 爱动脑筋的孩子更专注

 让孩子体验数字中的无穷乐趣

试读章节

洋洋和光光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两个都非常活泼开朗,在课余的时候。总是孩子们的中心,集体活动也很积极。但是,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就让老师觉得头疼了,因为两个孩子都喜欢走神,总是不在状态,两个人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看看那,非常不安分,要是他们两个的视线对上了,还会小声地笑。有时还会影响到周围同学的注意力。

在期中考试之后,学校组织召开了家长会,老师针对两个孩子的情况和他们的妈妈分别进行了谈话。回到家之后,洋洋首先承受了妈妈的怒火。妈妈非常生气,教育洋洋: “今天丢人死了,全班那么多孩子,老师单单说你们两个,你看看你,平时就总是走神,干什么都不用心,现在老师说你了吧?”可是没教训几句,洋洋妈就发现,自己的儿子看似在接受批评,但这个时候又走神了!这让洋洋妈怒火中烧,提高了声调,冲着洋洋吼了起来:“你有没有在听我说什么啊?我在教育你,你竟然这个时候还不思悔改,还不专心。我看你是没救了,罚你今天晚上不许看动画片,还要打扫自己的房间!”

洋洋觉得很委屈,红着眼圈说:“光光的妈妈从来就不这样说他。再说我又不是不想专心听讲,实在是管不住自己。”确实,光光的妈妈就像洋洋说的那样,回家之后并没有批评光光,甚至说都没说。因为光光妈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现象,随着他的成长,他的注意力也会越来越集中,用不着自己操心。

就这样,洋洋的妈妈和光光的妈妈都靠自己的一套理论教育孩子。结果,洋洋和光光的专注力没有丝毫的提高。洋洋因为总是被妈妈教训,提前进入了叛逆期,连老师的话都不听了。而光光呢?无论老师怎么说,他都笑嘻嘻的样子,还说:“我妈妈说这是正常的,不应该总因为这件事说我。”随着升学考试临近,课业越来越重,两个好朋友的成绩却一起下降了。

洋洋妈和光光妈现在一定悔不当初,明明自己的用意是好的,怎么孩子就是不能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走呢?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疑惑了,对于两位妈妈的遭遇也深有感触,都说孩子的专注力要培养,但是这个程度很难拿捏,管得严了,就会像洋洋妈一样,孩子会对自己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这样不但亲子关系出现裂痕,还不利于孩子的管教。

都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的现象,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试着不去逼孩子,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总行了吧?可是又会遇到光光妈所面临的问题,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许有的家长要问了,孩子的专注力一定要培养才行吗?怎样培养孩子专注力才比较合适呢?

1.关注孩子专注力的发展动向

很多家长可能都不太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专注力的发展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 “走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

通常情况下,孩子在4岁之前专注力都不强,即使是感兴趣的事情,可能注意力也只能维持不到10分钟。等孩子升入小学之后。注意力有了提升,基本上能够维持20~25分钟。所以说,有的时候家长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向,从而判定孩子是否有“走神”的危机。

2.适时引导,适当教育

有的家长一看孩子走神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评了再说。事实上,我们也已经说过了,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专注力水平,如果强行要求孩子提高注意力,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也有可能让孩子对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作为家长,一定要适度教育,这点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在他年龄范围的标准内,家长可以适度引导,没有必要……

序言

专注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也即注意力。

“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著名的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库维也曾说:“天才就是不断地注意。”

可以说,一个人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在某项工作或者事业上取得成就。但凡拥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的人,总会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突出成绩。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只有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所做的事情之上,专注于这一个目标,才能够在这个目标上取得成功。对孩子来说同样如此。

一个孩子要想有良好的学习和做事能力及效率,就一定要练就在何种情况下都能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而不要心猿意马,东张西望。可以说,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基础。那些聪明的孩子之所以聪明,除了其本身所具备的天赋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学习和科学的训练。父母们不妨注意一下,这些孩子往往坐得住,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他们能够有高度而持久的专注力和自控力。可是,更多的孩子则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不够专心,这让家长们很是头疼。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问题。

我们知道,即使是成年人,专注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关注。更何况是孩子?如果我们要求孩子什么都注意,那么最终可能就什么东西都注意不到。但是,在注意的目标熟悉或不是很复杂时,我们却可以训练孩子同时注意一个或者几个目标,并且不忽略任何一个目标。这其实就是有效注意的能力问题。另外,孩子几乎每天都在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转移这两种状态下学习和生活,每天要上好多节课,每节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这就要求孩子具备转移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这两项能力。

针对上述种种现实情况,父母极有必要帮助孩子激发专注力、培养专注力、训练专注力。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书。本书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心理动力为目标,提出了一些专注力的培养方式和训练方法,希望本书能成为家长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良师益友。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爱孩子,就从塑造孩子的专注力开始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菲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37450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2013140202
中图分类号 B842.3-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