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穷人的出路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依旧有了太多富人写穷人看的书,可是,穷人看依旧穷,依旧无地摆脱困境,改变现状。他们需要一本穷人写给穷人的书。这是一本为广大穷人脱穷而写的书;这是一本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思考、寻找、总结穷人出路的书;这是一部真实记录一个吃烂山芋长大的穷小子,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成为一名上市企业高管的脱穷史。作者用浅显易的语言,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曲折经历,也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读者人生应该明白的道理,指出了穷人的穷根所在。穷人的出路在哪里?读完本书,答案就在你的眼前。

内容推荐

《穷人的出路》是滕有玺据亲身经历写下的励志书,记录了一个出生寒门,从小吃山芋长大的孩子,如何一步步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苏州上市公司固锝副总经理、苏州通博电子器材有限公司董事的故事。那些所谓的苦难、贫寒、窘迫,比如站在冰水中割芦苇的经历,在《穷人的出路》中,通通成了轻描淡写的回忆。过去的穷困,对学生时代的他来讲,也曾如芒在背。甚至书上关于穷的字句,都让他敏感。拼搏了几十年,滕有玺的心态渐渐平稳,不再讳言那个穷字,而是乐于在书中,和读者分享他关于奋斗的私房经验。

偶像剧里的主人公总是满嘴奋斗宣言,成功似乎从来都是唾手可得的。到了滕有玺这里,奋斗变得历历在目。苦难真实却不让人绝望,步步为营的哲学,虽然经历曲折,故事却不失好看。这样的一本书,并没有灌输的姿态,没有急功近利的说教,也不是要兜售什么理念。有的都是作者想与读者分享奋斗、历练的真诚。时代是人物的注脚,滕有玺的标签里有草根企业家,亦有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

目录

推荐序一 路在脚上

推荐序二 一部踏出来的脱穷史

推荐序三 实现梦想要靠清醒的努力

推荐序四 折射人品光芒的书

推荐序五 寻找致富基因

推荐序六 脱穷贵在坚持

自序

网友评论

早年岁月:穷苦

 吃烂山芋长大的穷孩子

 寻找出头之路

 告别穷的借口

 穷人的影子

成长岁月:感恩

 源头活水

露天听故事

我的特殊朋友

 永远的尊师

父亲:我启蒙老师

陈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待人

曹老师:大胸怀的导师

吴总经理和村松部长:我工作中的良师

工作岁月:奋斗

 上错花轿嫁对郎

“橡皮”堆里的铅笔

一条精神上的“鞭子”

让自己每天“归零”

一位大学生的来信

 轻松度过转型期

找到我的“钻石宝地”

实践面前的“小学生”

向102分进军

“总对问题”才是金

问对问题有技巧

每天十问,保持轻松好心情

追求智慧的过程

坚持做重要的事情

 青云直上发展期

积累人脉很关键

下棋寻高手 弄斧到班门

我一直在推销自己

敢拼爱拼不如会拼

强烈的愿望是成功的起点

内部客户:不可以不爱的人

外部客户:我的爱人与亲人

善用乘除思考法

善于自我时间管理

跳出困住自己的“智障”

“赤足过火”的经历

找对方向 不走捷径

总有属于自己的收成

成功是“逼”出来的

婚姻岁月:用心

 幸福家庭是用心换来的

开始幸福之旅

婚姻是用心经营的

 求人不如求己

智慧就在你的心里

静心,诚意,热爱生命

人生岁月:规划

 人生的六个阶段

 打井给我的启示

 穷人和富人的差异

 脱穷的六个基本要素

后记 我与你一路同行

试读章节

我是一个吃烂山芋长大的穷孩子。在我出生后的很多年里,中国农村是广阔的、贫穷的。在我的家乡,山芋是主要农作物,也是父老乡亲们的基本口粮。现在餐馆里有一道“五谷丰登”的菜,一个大盘子里装着山芋、玉米之类的粗杂粮,人们都爱吃。可是在天天、月月、年年用山芋充饥的日子里,山芋却让人又恨又爱。爱它是因为有它人才不会饿死,恨它就是因为总是在吃它,吃得就像《水浒》里李逵说的那样:“嘴巴里淡出个鸟来。”

爱也罢,恨也罢,山芋管饱就成了幼小的我的梦想。遇到歉收的年份,好山芋晒成山芋干缴公粮,烂山芋留着自家吃。有时候连烂山芋也没有多少,而烂山芋一下锅,便如槐树花散开一般,稀释得只有水!那时歉收的年份又特别多,所以,以烂山芋为标志的贫穷就成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是种切肤之痛。

因为穷,小小年纪的我就要替父母分担劳作。因为穷,油灯不得不早早吹灭,我想利用晚上自习也成了画不圆的饼。尽管我已经非常努力,终究因为这些客观原因,第一次高考仅以两分之差落第,带给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因为穷,一年后即使我的高考分数过了北大、清华的录取线,我也不得不接受提前录取的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还是因为穷,考研复习阶段,我患上感冒不敢就医,进而转成肺炎,差点与曹教授失之交臂。

贫穷在我的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迹。少年时代,为了替自己挣学费,寒假里在其他同龄人高高兴兴地玩耍时,我却要拿着镰刀,跟着大人上苇滩割芦苇。那时候芦苇是建筑的主材料。一根芦苇一折就断,十根芦苇并在一起就很难折断,几十根、上百根芦苇扎成把子,耐压力更强,所以建房造屋时,芦苇把子可以替代木椽子,价格却相对便宜得多。割芦苇是一件很苦的工作,寒冬腊月,苇滩里的水都冻成冰壳,冰壳有薄有厚:踩在厚冰壳上,凉气从脚底直往上钻,但也只是不太舒服而已;如果踩到薄冰壳,冰壳裂开,脚全浸在冰冷的水里,鞋就成了冰砣砣,那种疼真是钻心刺骨!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回家换鞋,因为这一来一回时间就给耽搁了,一天割不了几捆芦苇。再说回家也无鞋可换,我只有一双棉鞋,还是豁了口的。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一个人只有一双棉鞋,而且还是旧的、破的,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保暖功能。可这么一双鞋也来之不易,是大哥穿不下了给二哥,二哥穿不下了给三哥,最后才传到最小的我的脚上。这时还能对付着穿,可见我们兄弟对这双鞋是多么的爱惜,现在的孩子也许已经无法想象这种情景了。割芦苇是体力活,出汗多,北风一吹,汗水就成了冰屑。

但汗仍在不停地出,汗是热的,把冰屑融化了,融化了的冰屑又和刚流出的汗水合在一起,又让刺骨的北风吹成了冰屑。就这样一次次水成冰、冰成水、水又成冰,一天下来,里外衣服全湿透了、结成冰,仿佛一件盔甲缚在身上。我就穿着这件冰“盔甲”,拖着疲惫的双腿,摸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涌起一阵阵的恨,恨那个“穷”字!

割芦苇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被老苇桩戳破脚。割芦苇原本要贴地割,但那些偷懒的人为了省劲,就在割的时候把镰刀向上抬一两寸,留下一些芦茬。隔年留下的这些一两寸芦茬,我们叫做“老苇桩”。老苇桩的头非常尖锐,一不留神踩到它,鞋底就会被戳穿。

我就被老苇桩戳过,一下子扎穿脚心,鲜血直流。穷人家的孩子有点伤流点血都不当回事,我当时也没在意,用块破布包扎后继续割芦苇。因为没钱,后来也就没上过医院。在穷环境里生活的人,都会养成这样一种观念:孩子没那么金贵,没那么娇气,就像小猫小狗,随他们自己长大,一点小伤小病的,没必要求医问药。家人和我都没理会脚心这个小伤口,照常天天去割芦苇,不料这个小伤口一天天溃烂,变成我的大麻烦。要不是村里一位老大爷用土方草药治好了它,我很可能会落下残疾。  就这样,我起早摸黑割整整一个寒假的芦苇,才能勉强凑足一个学年的学杂费。

Q:什么是穷,什么是富,没有绝对的论断。您要我们脱的是怎样的穷呢?

A:古古先生(《穷人缺什么》的作者)曾说,通常人们所说的

“穷人”就是没钱的人。那么,缺钱达到什么程度才算“穷”呢?每个时期的标准不一样,每个地方的标准不一样,每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同样数量的财产,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很大一笔财富,但对另一个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没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心目中又有自己的判断,会“觉得”谁是穷人,谁是富人。这个“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所说的穷人,主要是指“身处困境的人”。这种困境可能是由于物质的匮乏造成,也可能是由别的原因造成,归根究底,是缺少“问对问题”的能力所导致的,而“占有”等都是表象。

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锦衣玉食,但可能依然日夜不得安宁;没有钱的人,尽管每日难过,也可以挺起胸膛,安心自在。这也就是说人生的幸福快乐,贫与富并不构成绝对的条件。

从前,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在坟墓间修行也泰然自得;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都说明贫富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人可以穷,但内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是你肯不肯去开采它。你如果肯开采,就是真正的富者。P4-9

序言

路在脚下

我第一次见到有玺,是在1997年5月29日固锝公司的公开招聘会上。当时他貌不惊人,但目光坚定,拥有研究生学历而并不自恃,固锝立志成为“世界二极体行业第一”的目标深深地吸引着他,使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我们这个当时仅有300人的校办企业。我当即录用了他。

有玺是江苏北部农村吃着山芋长大的穷孩子,他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考上大学并取得研究生学历。进公司后,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做起,从部门助理、部门经理、部长一步一步走来,直至成为主管生产的厂长、公司的副总经理和监事会主席。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力争第一,做到最好。固锝公司从校办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有玺也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从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多年来,有玺一直想写一本书,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穷人的出路》得以成书。有玺说这是一本写给穷人(其实更应该是想脱穷的人)看的书,确实如此。而我要补充的是,这本书是有玺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他的成长历程就是穷人寻找出路且成功找到出路的过程。只有对“穷”有最切肤的感受、脱穷愿望最为强烈、寻找出路的脚步最为坚决、思索人生最清晰的人,才写得出这样明白、睿智而生动的文字。惟其如此,这本书也就更具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穷人的出路》不是皇皇巨著,却实实在在地为穷人指明了出路,值得一读。当然,它也不仅仅只针对穷人,有心进取的人也不妨读之,必将会有所得!

(吴念博: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市政协常委、苏州市工商联常务执委、苏州市仲裁委员会特聘专家组成员、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荣誉大使。)

后记

我与你一路同行

如果本书能够改变你的生活,尤其是改变你“问对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将会是我撰写本书真正的回报。希望你能将收获或感悟告诉我,我会非常愉快地和你分享;如果你有任何疑问,请告诉我,我将竭尽全力和你一起探讨解决。我的联系方式是:y.x.teng@hotmail.com

本书得以付梓,我要感谢帮助我、鼓励我、关心我、培育我和支持我的各位老师:曹阳老师、陈文建老师、吴念博董事长、村松久仪先生、陈安之老师、郭荣校长、朱秀林校长、曾美华总经理、吴开银校长、滕有帅助理、刘天晴老师、沈明老师、丁林老师、陈建明高级工程师和陈佐禹高级工程师等。

感谢固锝公司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帮助:钱一鹏厂长、杨小平厂长、李志军总工程师、戴世清厂长、章坚部长、金子部长等。

感谢德胜洋楼公司的聂圣哲总裁、北京冠卓顾问公司的辛玉军总监和上海群峰公司的华敏总经理,他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感谢我的母校——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和阜宁县东沟中学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教导和培养。

感谢我的家乡阜宁县委和陈良镇等各级领导和乡亲们对我和家人的长期照顾、关心和支持。

感谢我的父母、姐姐、哥哥、岳父、岳母,他们让我完成了学业,让我产生强烈的“脱穷”愿望;感谢我的太太曹爱红,是她的鼓励和操劳,让我一心扑在工作上。

感谢古吴轩出版社施曙华主任,是他的帮助和启发,才让我完成本书。

感谢天涯社区各位网友,他们与我一起探讨和交流,让我更快更好地完成了本书。

最后,用这句话——“我与你一路同行”送给正在为“脱穷”而奋斗的朋友,也送给正在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拼搏的朋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穷人的出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滕有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19480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0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