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朴的珞乡/体验西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为“体验西藏” 丛书之一,记录了作者考察藏东南米林、朗县、隆子一带的见闻,积累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叙写了一种独特的生命感悟。对于民主改革时尚未走出原始社会的珞巴族,作者充满遐想、疑惑。带着这一系列的情感,作者走进了珞巴族的文化,珞巴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那里古朴的民族气息和青山秀水的神韵。

这是一本西藏人不能不读的书;这是一本山东人不会不读的书;这是所须关注西藏人的非读不可的书。

内容推荐

一个齐鲁文化熏陶出来的山东汉子,在西藏的雪域高原流连往返,为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奉献了30年的生命年华。此书记录了作者考察藏东南米林、朗县、隆子一带的见闻,积累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叙写了一种独特的生命感悟。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母亲河畔踏歌声

1 母亲节,母亲河

2 鲁霞风景

3 百岁老人与他的神话

4 在县委招待所

5 酥油茶的回忆

第二章 苹果之乡,史诗之乡

1 珞巴族老人们

2 边城米林与元帅的故事

3 古今中外话史诗

4 母系氏族社会的爱情之歌

5 父系氏族社会的祖先之歌

6 女性崇拜的英雄之歌

第三章 才召村里访冬娘

1 珞巴族女翻译亚娘

2 屹立在纳玉沟的里程碑

3 在冬娘家做客

4 博嘎尔部落的等级状况

5 冬娘的家史

第四章 博嘎尔部落的神话

1 开天辟地神话

2 万物起源神话

3 人类起源神话

4 祖先神话

5 英雄神话

第五章 现实中体认与传说中感知

1 博嗄尔部落服饰文化

2 博嘎尔人的饮食习惯

3 博嘎尔部落的民间传说

4 汤东杰布在珞瑜传教

第六章 祭祀舞蹈、图腾崇拜与动物故事

1 博嘎尔部落的祭祀舞蹈

2 图腾崇拜与“索苗仁”仪式

3 惟妙惟肖的动物故事

第七章 博嘎尔部落的婚恋与家庭

1 冬娘与亚兴的婚姻

2 抢婚已成了一种民俗活动

3 姑表、姨表可通婚

4 脑门上抹酥油表示花开有主

5 丰富多彩的婚嫁歌

6 夫妻关系的巨大变化

第八章 巫教、巫师与巫术

1 纳玉河畔穷林村

2 巫师达娘与巫术

3 神判习俗

4 女巫亚热与祭司

5 动人魂魄的跳鬼仪式

6 “鬼人”悲惨的命运

7 祭祀歌与“夹依”调

第九章 名胜古迹江南岸

1 前往阿巴达尼儿子的家乡

2 列山墓葬群与吐蕃葬俗

3 十三世达赖喇嘛及其行宫

4 来自朗敦村的转世灵童

5 加查——曲松行

6 猴子玩耍的坝子

7 赵尔丰屯兵遗址?

第十章 隆子县城考察

1 历史上的隆子宗

2 达赖出走经过的地方

3 当地珞巴族的来源

4 珞巴族的族称与珞藏关系

5 朝拜神山的风俗

6 系列神话《阿巴达尼和如如布加》

7 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8 触动心灵的歌

第十一章 多玉随想

1 三安曲林的甲措寺与玛尼堆石刻

2 斗玉乡与达多的《创世歌》

3 与石为伴、与树为伴的葬俗

4 陇村和它的“居民”

5 重回隆子县

第十二章 悠远的摇篮曲

1 摇篮畅想

2 凤凰之歌

3 富翁之歌

后记

试读章节

母亲节,母亲河

我们结束了墨脱县的考察工作,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多雄拉山,到达米林县的派区。为了庆祝我们安全顺利地归来,派区的乡亲们送来了白菜、豆角、葱等,恰逢国庆节将至,我们又向村民买了一只大公鸡。

国庆节,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都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那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受苦受难的屈辱历史,开创了西藏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新篇章,因此藏区各族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怀有极深的感情。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甚至带有某种宗教色彩的深厚的情感,一直延续着。据派区军队接待站的战士们讲,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除了主食大米之外,蔬菜根本满足不了供应,就靠周围的藏族乡亲们送一些。多少年来,战士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乡亲们的供应却不曾中断过。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共产党、毛主席的队伍,自己不吃也要给战士们吃。

10月1日,一早起来,我们正忙着过节的事。忽然,丹娘的一辆军车开进了院子里,一下跳下好几名战士。原来,军车是给接待站运送物资的。早就听说,丹娘要来军车,我们将搭上这辆便车,经丹娘去鲁霞珞巴村考察,没想到军车提前来了,我们一阵忙乱,将散乱的物品打包装车,和接待站的小战士握手告别,一个个爬上了车厢。 车在轰鸣中开出了庭院,几个转弯后,已不见了派区的影子。

西藏的1O月是寒冷的。我坐在胡乱堆放的行李上,身上披着破旧的黑棉大衣。路两旁的树木飞一般地向后方退去,逐渐消失在快速升高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的流水分外平静,如镜的江面在山岭森林的变换中呈现出斑斓的色彩:淡绿、粉红、浅黄、深蓝、雪青,晶莹剔透,分外艳丽。更为动人的是,江心处漂浮着大大小小的绿洲,其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花草,呜叫着的鸟儿,在绿洲与江岸之间往返飞行。还有那江心的沙洲串,山脚的沙洲链均悦人耳目。白云飘浮的对岸,偶有片片的村舍,还有屡屡炊烟。偶而~叶牛皮船,从江的此岸划向彼岸。绝妙的景致,使我的思绪一下飘到了大江的源头。

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的江曲藏布和当却藏布,似两条闪亮的银色飘带,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雪山群峰之间腾空而下,这便是雅鲁藏布江的源流。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奔流于青藏高原南部,最后于巴昔卡流出国境。它在我国境内全长2093公里,流域面积约238000平方公里,平均流量达每秒3000立方米,河床海拔一般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汇集了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众多的河流。在这些支流经过的区域,形成了辽阔的平原,如多雄藏布下游河谷平原、年楚河江孜日喀则平原、拉萨河谷平原、尼洋河林芝河谷平原等。平原上人烟稠密,阡陌相连,城镇密布,湖泊碧蓝,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地带。

在西藏人民的心中,雅鲁藏布江是一条神圣的河流。“雅鲁”相传是藏族酋长的始祖;“藏布”则是“赞普”的转音,而“赞普”是藏民族发展史上的部落首领。可见,雅鲁藏布江是与藏族祖先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美丽富饶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养育了西藏各族人民。因此,被西藏人民誉为“母亲河”。

军车沿着母亲河南岸溯流而上,到达丹娘,已是下午五点多钟,天还亮亮的。远望,丹娘周围的风光绮丽迷人:蓝蓝的天幕下,皑皑雪峰气势磅礴,气象万千。五颜六色的野花开满了河岸,花草丛中,浮动着雪白的羊群、乌黑的牦牛和马匹。经与丹娘营首长商量,军车将我们直接送到了鲁霞武警派出所。

鲁霞武警派出所占地面积很大,据说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派出所。两排平房在女墙围起的庭院的中段,北面的大块土地上,除了战士们种植的小块白菜地以外,尽是没有开垦的荒草地,盖上三四座大楼是不成问题的。住房南边宽阔的庭院里,开满了粉红色的扫帚梅花,随风摇曳着,偶尔一两朵白色的,特别引人注目。这个派出所多半是珞巴族,剩下的就是四川汉族。为了丰富军营生活,所里办起了小水电、小广播。因当天是国庆节,喇叭里不停地响着流行歌曲,在柔美的歌曲和欢声笑语中,我们和指战员们吃起了美味佳肴。晚上举行了录像晚会,电灯一直亮了个通宵。

母亲河畔,与人民子弟兵欢度母亲节,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个国庆节。P2-5

序言

我和西藏有缘

不知怎么的,总感觉我和西藏有缘j

说来如梦……

1972年10月,我正在…东老家读高中。其时的祖国还处在一个火红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火焰依然在中国大地上燃烧着,但似乎怏烧到了尽头:我们那里的中小学已经复课,虽然并不那么十分正规。忽然有一天,家中收到了止我进京报考中央民族学院的通知书(后来才知道,是我在西藏工作的叔叔给报了名)。通知书上盖着深红色的印章,印章上除了汉文还有其他不认识的文字。事情真是太突然了,我那个普通的农家院落,如开锅般地沸腾了。祖祖辈辈和土坷垃打交道的赵家十几位老人,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作出了一个完全一致的历史性的重要决定——让孩子进京一我和堂弟背起简单的行装,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匆匆辞别了生我养我的那个普通农村,拖拉机——汽车——火车,终于来到了天安门前,来到了祖国首都北京

入学考试并不像现在这么正规,只写一篇有关歌颂祖国的作文。据说我的作文写得不错,算是录取了。可天有不测风云。被录取的人太多,中央民族学院一下接收不了那么多,因此有一部分同学要到西藏民族学院去。经研究,凡是有亲戚关系的同学,一律要分两地。由此,弟弟留在了北京,我被分到了陕西省的咸阳。

咸阳在何处?没有印象。一群人立马去翻地图,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被称为咸阳的那个城市的确切位置虽曾学过一点中国历史,皮毛而已,早已忘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国历史上曾赫赫一时的秦朝的都城不就是咸阳吗?哪个晓得!

就这样,一个多月后,又像做梦一样,我被西去的列车懵懵懂懂地带到了秦朝都城——咸阳。在锣鼓声中,我们被一辆大卡车拉进了由军人站岗的西藏民族学院

谁能料到,自从我进了那个镶嵌有红色大五角星的铁皮大门,就再也不曾离开过,转眼间已是三十二年 正所谓,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儿时的梦想,逐步演化成了这样一个长长的历史过程,一生的追求和奋斗,都和这所高等学府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命运乎?缘分乎?谁能说得清楚。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藏民族学院从筹建到现在一直坐落在古城成阳。她是属于西藏的,是的,她一直属于西藏;她为西藏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和建设人才,被西藏人民称之为“干部的摇篮”;她和西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这种联系,使我多次走进西藏,走进那片令人神往的雪域高原。

1974年7月,年少的我,就曾沿着川藏公路,到过西藏东部的昌部地区招生。沿途有数不尽的山弯险路,看不完的绿水青山,听不够的水歌鸟鸣。那是我第一次进藏,第一次看到西藏绝美的山川和蓝得神奇的天空,第一次结识勤劳善良质朴的藏族群众,第一次见到有着高原之舟美誉的乌黑发亮的牦牛,第一次喝酥油茶、吃糌粑……总之,有数不清的第一次。

就是这第一次进藏,当我带着三十几个藏族学生返校的途中,发生了两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第一件发生在中途小站的一个饭馆里。当时我们要了七八桌菜,每桌都要了一条大鲤鱼。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进入小餐厅,可接着又纷纷退了出去,个个紧锁着双眉。我一问才知道,他们不吃鱼,藏民族没有吃鱼的习惯!“师傅:真是……真是对不起,藏族同学他们不吃鱼,我,我原来不知道。您看……”当七八条散发着香味的鱼,又被端了回去的时候,一颗试图探索西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种子,却悄悄地埋进了我的心底。第二件是在西藏驻成都办事处第二招待所。已经是下半夜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七八个同学语无伦次地叫喊着:“老师……我们人一个死了!”“老师,人死了!”

我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来不及穿好衣服,惊慌失措地跑下楼去。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学生躺在地上,嘴里吐着白沫,痛苦地蠕动着。我飞快地跑到招待所值班室,要了辆汽车,迅速抱起比我小不了几岁的那个女孩子,坐到了驾驶室里。车飞一般地向医院开去。望着她痛苦扭曲的面孔,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说实话,我那时还是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大孩子,我对自己的亲妹妹都没有这样过。

后来才知道,这个学生得的是臆病,打一针休息一会儿就慢慢恢复了。可就是那次,我分明感到,我的心已经和这个女孩子,和她的父母亲人,和她所属的民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多少年过去了,也不知那个女孩子而今人在何处,家在何方。每当想起那个非同寻常的夜晚,就会有一股无法扼制的暖流在心中涌动……你在西藏还好吗?

又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旅行。1986年7月至12月,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门巴族和珞巴族文学史的编写任务,我作为西藏民族学院门珞文学考察组的影视资料搜集人员,爬上了令人神往的世界屋脊,遍历了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四个地区所在地,及门巴族和珞巴族聚居的墨脱、米林、隆子、错那在内的许多县域,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目睹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独特的门珞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人文景观和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感悟了独特的门珞文化韵味。

巧得很。1992年6月至8月,为了完成《中国民族文化大观》门巴族卷和珞巴族卷的编写任务,我又随西藏民族学院文化考察组,考察了东起察隅西至日喀则的广大区域,首次目睹了人家园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两次门珞文化考察,我和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及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和西藏的少数民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怎么会有两次呢?缘分。不是缘分,又能是什么?

外国和内地到过西藏的游客,大都亲眼目睹过古城拉萨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和三大寺,体验过山南雅砻河谷的文化氛围,但较少有人去过阿里,因为通往那里的路遥远而艰险。而生活在西藏的当地人,可能有不少人去过阿里,目睹过古格王宫的雄姿和遗韵,但较少有人到过林芝地区的墨脱、察隅,尤其是墨脱,因为那儿如同绝境,随时随地都伴随着死亡。可我去了!无论是拉萨、山南、林芝,还是昌都、那曲,都留下过我的足迹。我走惯了西藏的路,见惯了西藏的人,喝惯了西藏的酒,听惯了西藏的歌……

多年了,当我在内地出差甚或旅游,每每谈及西藏,总习惯地在前边加上定语“我们”两个字,即“我们西藏”,心的深处就流泻出莫大的自豪感,使命感;每当从媒体上看到有关西藏的信息,即喷发出一种冲动感,亲切感,愉悦感。好像这是有关我家的事情,我个人的事情。多少次。当那过于纯朴的心灵承受不住风刀雨箭的时候,我也曾动摇过,试图离开民院,离开西藏,到内地去寻找心目中的仙山琼阁,安慰自己受伤的灵魂。然而,我那冰冷的心又一次次被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那巨大的磁力和热力所吸引,所包容,所融化。我终于没能走出上帝划定的缘圈,与那缘圈中的蓝天白雪、珠穆朗玛同在。

三十二年的风风雨雨,三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不断地坚定着我的脚步,锤炼着我的意志,净化着我的心灵,充实着我的人生。我整个的人,从肉体到思想到灵魂,已经完完全全地属于西藏,属于雪域高原那片充满着神奇和梦幻的丰美的土地。

我是西藏人,实实在在,我是西藏人。不然,援藏的汉族大军里,为什么没有我们?

很久了,我就有一个愿望:把我多年来在西藏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献给参加和关心西藏建设的人们。为此,每次去西藏考察或短时间工作,我都记了详细的日记。可当我几次真的来谋划这件事情的时候,的的确确感到知识贫乏,力不从心。潮水一次次涨起来,又一次次退下去。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而那种出书的欲念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旺盛,更狂躁,仿佛有一种无法抵挡的力量推着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向着那块伊甸园张望。  多年来,我翻阅了很多文字资料,拜读了一本本描写西藏门、珞民族及人生活的大作,而后给自己清了一位名家作导师,她就是马丽华先生。其实,也许这位大师并不甚明了我是何许人也,可我说选择她作为我的导师并非空穴来风。那是1987年的下半年,《西藏文学》总编辑李佳俊到我家来,我送了他一篇叙事散文的稿子,是描写墨脱考察的,题目就叫《晶莹的绿宝石——墨脱县考察散记》,后来在《西藏文学》1988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审稿署名:马丽华。在我的心目中,她那时就已屈为敝人之师了。

1992年那次在西藏考察期间,我有幸跟随于乃昌教授到过马丽华先生的家。马先生看上去并无特别的地方,不过一位普通的中年女子,可谈吐问,她渊博的知识和诙谐的言语令人折服。她是山东济南人,毕业于我们省临沂师专中文系,“文化大革命”结束那年进藏,长期负责《西藏文学》编辑工作。后来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毕业,成了西藏的名副其实的专职作家。她未必清楚我是谁,也用不着清楚,过去也就忘了。可我却知道,她只身一人在拉萨,惟一的女儿由母亲照看,而她自己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把自己的情和爱,把痴迷的追求都抛撒在了西藏——那片令她如痴如醉的土地上。

就是这位大作家,几乎走遍了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却还不曾到过墨脱、错那、察隅。她热衷于国际上称道的“喜马拉雅文化”,却无缘实地考察喜马拉雅山脉的西藏少数民族,说起来她也一定会遗憾的。

在门巴族、珞巴族、藏族和人杂居的广大区域里,在那片山水奇绝、传说连绵、故事遍地、习俗灵异的大干世界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的关系,相互交错、渗透、融合,构成了多层面、多样式、多重性的文化结构,可谓千变万化、万千变化、变化万千。本人仅就两次门珞文化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梳理、构思、编辑,俱是按迹循踪,稍加穿凿,拼成系列书稿,作为西藏文化考察漫记,大约分为墨脱县、米林县、错那县、隆子县、察隅县等几部分。现遵编辑所嘱,美其名日:《体验西藏》。

是为序。

后记

当心中流动的情感,随着书的出版,捧献在读者面前时,我心灵的震颤依然无以言表。这是海角天涯的生命之歌,寄托着我无限的情与爱,荡漾着我的理想与追求,流动着我的血液与气息。

首先感谢我所参考文献的作家们以及提供照片的作者们。尤其是引领我实地考察的于乃昌教授,他的有关门珞文化的研究成果,为我梳理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并集纳成书奠定了基础。只因有了这些作家的启迪,我的思绪方才化作有生命的音符,在理想的琴键上奏响。犹如藏族故事《六兄弟》中的那只木鸟,只因装了一个可以控制飞翔和降落的圆盘,才使尼玛驾着它找回了他心爱的姑娘。

感谢尹雯女士把我的作品推荐给云南大学出版社,初次涉足一摞书稿的出版,即被该社的柴伟女士所接纳,了却了我多年的夙愿。还要感谢我院图书馆西藏文献资料室的孔宪凤女士,她为我的写作提供了诸多方便。

不能忘怀的是我的岳父岳母。多少年来,他们一直全身心地为我们一家操劳,不仅养大了我的一双儿女,常年资助我们的生活,而且一直十分关心我的进步;如若我有些许长进,老人们则如孩子般地喜形于色,说个没完。五六十年代,他们曾在西藏亚东县工作过18年,岳父时任亚东县副县长,岳母做会计工作。18年的艰苦岁月损伤了他们的身体,现在他们虽然在齐鲁大地修养生息,可他们心中依然装着剪不断的西藏情结。听说我要写西藏的书,他们马上给我买了一套电脑,为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最后,要说到我的妻子张力凤。她是我院语文系的老师,也是院内知名的才女(起码我这样觉得),和才女共度人生,确是我一生之造化。多年的耳濡目染,我也逐渐地文化起来。我们共同经历了考察墨脱的艰难险阻;游历了广袤神奇的藏北草原;饱览了雅鲁藏布江两岸奇丽的风光。没有她的激励和帮助,就不可能有这套书。她是我身旁永远的家教,是我们全家人的老师。

2004年6月2日于咸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朴的珞乡/体验西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胜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688123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4-07-01
首版时间 2004-07-01
印刷时间 200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