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文化史研究(2024年第2期·总第2期)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史研究》是由文化史研究重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创办的学术集刊,计划每年两期。本集刊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旨在推动对中国文化做历史的研究:入古出新,实事求是,从历史中探求中国文化之新义,建设有意义之史学。本集刊注重文化史学科建设与理论探索,专刊思想文化史、学术文化史、社会文化史、政治文化史、大众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新文化史诸领域,以及运用全球史学、阐释学等理论方法研究中国文化的创新性成果。设有“专题研究”“文化史理论”“文化史家”“新著评论”等专栏。总第2期收录十余篇文章,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思想史、文化史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等。 目录 ·刘家和教授学术思想研究· 刘家和先生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贡献与启迪——以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关系为例 宋洪兵 论古代希腊与中国史家历史理性的差异——以希罗多德和司马迁为讨论中心 吴晓群 刘家和先生的古代社会研究 庞 慧 ·专题研究· 《诗经》中的情感共同性问题 李祥俊 清华简与《史记》的相关记述 刘国忠 吴安娜 东汉儒士与外戚、宦官政治交际研究 张辞修 清初学人对封建制和郡县制得失的研判及其影响 姚彬彬 桐城古文运动与清代理学的传承及复兴 张晨怡 清末民国时期经学思想的逻辑演进 罗检秋 ·中国文化与世界· 16至17世纪前期的汉籍西传 谢 辉 宫崎市定的“朴素主义”与近代中、日文明地位论 王 锐 ·文化史家· 沈从文形象哲思抒义——再论其物质文化史研究的理论贡献 刘中玉 ·文化史理论· 文化史的任务(下)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 兰普雷希特对文化史理论的探索 柏 悦 “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史”——《中国文化史研究》创刊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纪要 李树婷 稿约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文化史研究(2024年第2期·总第2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昭军 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4428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1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