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新时代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鉴于干旱区绿洲农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加之传统农业不合理的开发模式,导致绿洲危机四伏。我们首次提出了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水资源约束是西北地区绿洲耕地扩大的“瓶颈”,因此推广现代节水技术不仅可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还可兼顾荒漠生态恢复用水;西北干旱区绿洲农业应该是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即以生物技术充分利用绿洲光热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因为绿洲丰富的光热资源为生物高产和超高产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只要种子和栽培技术突破就可以实现“两高一优”的现代农业目标;以节水技术扩大垦殖面积和运用大型机械提高劳动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达到农民增收的目标。“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路径”必须以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农地制度、水权制度、林权制度安排为基础,以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现代节水技术为核心,以推广现代农业机械技术、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规模化经营为组织形式。” 内容推荐 本书首次提出了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推广现代节水技术不仅可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还可兼顾荒漠生态恢复用水;以生物技术充分利用绿洲光热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走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道路,以提高劳动产率,实现“两高一优”的现代农业目标。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研究“干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绿洲农业现代化”的系列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已在公开期刊上发表,大部分研究成果则是首次整理公开出版。 目录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实践的哲学思辨第二章干旱区生态系统与现代农业系统耦合机制研究第二篇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第三章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第四章中国粮食安全路径:滴灌栽培技术与干旱区土地资源利用第五章天业集团节水滴灌产业创新案例研究第六章ST生态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第三篇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研究第七章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研究第八章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制度安排第九章农业产业化主体利益机制研究第十章兵团××师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第四篇干旱区水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第十一章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要素匹配研第十二章新疆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第十三章基于破产博弈理论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第十四章玛纳斯河流域资源产权水制度研究第五篇科技赋能沙漠经济产业开发潜力无限第十五章沙漠产业开发模式研究第十六章沙漠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阿拉尔市十一团昆岗沙漠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为例第十七章塔里木油莎豆“三生共赢”产业开发模式研究第十八章结论与展望:塔里木的绿色希望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万明 等 编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61386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70 |
| 出版时间 | 2024-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12-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127.4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