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文化与诗学:经典回望与守正创新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文艺理论论文集。主要包括四部分:《文心雕龙》与文论经典、跨文化视野与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论经典以及书评。本书收入的论文多出自名家之手,思理深湛,精彩纷呈,对于推进当前文学理论研究,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也有部分选自青年新锐学者,角度新颖、思想独到,有一定的思想力。本书的文艺理论具有一定前瞻性,所选论文都有精深的思想辨析和学术探讨,能给当代中国相关学术以很好的参考。本书没有内容导向问题,具有学术价值,格调高远。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目录 《文心雕龙》与文论经典 汉魏六朝文士的政治进取及其文学意义 刁包《斯文正统》的理学宗尚、文学观念及选本史意义 进退之间:梅尧臣的仕宦心态与文学书写 明诗论中“声”的生成及其与意义呈现的关联 《文心雕龙》中“守正创新”思想浅探 当代影视作品中的《文心雕龙》及其大众接受 “即体成势”与“禀经制式”——刘勰论“体势”的形成与“式”之关系 由“观物”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从汉魏六朝书论看《定势》篇“势”之“无定而有定” “陆玑”“陆机”辨:一个学术史话题的形成 文学势力的拓张:从南朝齐梁文学侍从家族化谈起 论湛甘泉对《老子》之批判 跨文化视野与中国古代文学 以辞典作为方法:论《印第安纳中国古典文学指南》的跨文化阐释 横看成岭侧成峰——《诗经》英译中题旨的多元阐释 中国学界日本古典文论的百年译介与研究 润色与正实:8世纪初日本历史书写中的圣帝叙事 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论经典 突围中的“蛇蜕”:不的莎菲与女性形象的现代主体形态——重读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进化论、虚无与人道主义的困境——重释《伤逝》 论《白鹿原》本文意义的阐释与生成 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陌生化”概念的谱系 “永恒轮回”与悲剧起源——尼采艺术史观中的时间美学雏形 罗兰·巴尔特神话学重点概念拾掇:书写、质料与揭露 书评 还原古代文体论的真实精神与本来面目——读姚爱斌教授新著《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化与诗学:经典回望与守正创新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一川,赵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05631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0-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