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世纪之交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文学和文化的双重维度,以凌力的《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梦断关河》,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唐浩明的《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熊召政的《张居正》等作品为研究重点,从这批明清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及由此衍生的各类社会文化现象入手,考察其发生发展、价值立场、美学内蕴、文化意义、传播衍生等问题,探讨这批创作在政治、文化、市场经济的多重语境中,在人文精神与意识形态、大众性和先锋性之间抉择遇合的发生与发展,努力映照出特定历史语境下具有当代性的历史的建构过程,对日益走向成熟也仍在困惑中的历史讲述与想象作出描述与评估,并由此管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意识形态构建的多元角逐与多维发展。 目录 " 绪 论 ………………………………………………………………………1 第一章 转型时期: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发生…………………………26 第一节 认同与想象:历史的功能………………………………26 第二节 启蒙与革命:历史想象的时代流变……………………38 第三节 历史消费:大众文化的重要维度………………………53 第二章 虚实雅俗之间: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历史观与美学特质……65 第一节 创作主体要素………………………………………………65 第二节 对史实的倚重………………………………………………75 第三节 虚构的力量…………………………………………………81 第四节 守成与奔突…………………………………………………87 第五节 还原与祛魅…………………………………………………92 第三章 英雄崇拜: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主题学研究…………………99 第一节 英雄之梦: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理想人格……………99 第二节 英雄之影:明清历史题材小说英雄系谱的现实投影 …108 第三节 英雄之魂: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人生体悟 ……………112 第四节 偶像之镜:帝王将相英雄的文化语境 …………………120 第四章 认同与规约: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128 第一节 疏离与遇合: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时代际遇 …………128 第二节 策划与改编: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财富神话…………137 第三节 戏仿与观赏: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的功利解读 ………145 第四节 文化认同与国家民族想象 …………………………………155 结 语……………………………… ………… ………168 参考文献………………… ……… …… …170 附 录二月河、唐浩明、凌力、熊召政明清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相关情况………………… …184 后记………………………………… … … …188"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纪之交明清历史题材小说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崔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282043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19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06 |
| 出版时间 | 2024-1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11-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文学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