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戏剧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了解中西戏剧叙事传统的异同,认识中西戏剧的本质。
内容推荐
中西戏剧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生与演进的历史过程,积淀出较为稳定的叙事形态,产生了习惯性的叙事方式,形成了同中有异,各具面目的叙事传统,本书稿主要对中西戏剧叙事传统进行了专题比较研究。内容包括:其一,采用了中西对读的方式,分五章专题比较了中西戏剧人物扮演叙事、舞台空间叙事、叙述者、叙事结构、故事编创传统等方面,力求推源溯流,阐幽发微,揭示中西戏剧在叙事诸方面的传统习惯特征,彰显出中西戏剧各自的叙事传统特质,中国戏剧重舞台表演、重外向交流、重虚拟自由的演事传统特色,西方戏剧重舞台内在真实、重情节内聚结构、重多元主题表达的叙事传统。其二,为了深化对中国戏剧本土叙事传统的认识,本书稿在以西映中的视域下,专门设置一章,抽绎出曲白相生的叙事传统、听觉叙事传统、博艺叙事穿鸥汀、三复叙事传统、宴乐演剧与叙事传统形成等五个专题,分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剧叙事传统。该章与前面五章相互呼应,更加具体细致地揭示出中国戏剧以表演中心的叙事传统、民间叙事传统等鲜明特质,考察了这种叙事传统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其三,中西戏剧并非只是远隔重洋,互不交接,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戏剧经典渗入西方戏剧剧坛,西方戏剧经典也常常搬上中国舞台,在相互改编中吸纳、互融与碰撞。本书稿专门设置一章,以中西经典剧作改编为例,探讨了这种中西跨文化改编,对于戏剧人物、情节、主题、表演等相关叙事要素产生的影响。最后本书稿在比较中西戏剧叙事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戏剧叙事学的理论构想,期待裨益于中国叙事学的本土建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中西戏剧叙事的历史观照与反思
第一节中西戏剧叙事的生成与演进
第二节中国传统戏剧叙事性的反思
第二章中西戏剧角色叙事比较
第一节中国戏剧的脚色叙事
第二节西方戏剧的角色叙事
第三节角色与脚色的人物表演
第四节名角制叙事与导演制叙事
第三章中西戏剧叙述者比较
第一节谁在叙述——戏剧的框架叙述者
第二节中国戏剧:无所不在的叙述者
第三节西方戏剧:叙述者的隐匿与浮现
第四节元杂剧“探子报”叙述——兼与古希腊戏剧报信人比较
第四章中西戏剧文体叙事比较
第一节“曲唱体”叙事与“对话体”叙事
第二节中西戏剧的开场叙事:副末开场与开场白
第三节单折戏与独幕剧的叙事比较
第四节中西戏剧中“人物哭诉”叙事考察
第五章中西戏剧演出的符号学考察
第一节戏剧媒介符号与文本意义呈现
第二节中西戏剧演出的三种伴随文本
第六章中西戏剧道德伦理叙事传统比较
第一节中国戏剧道德伦理的叙事传统
第二节英国戏剧叙事的伦理传统
第三节中西复仇剧叙事及其伦理阐释
第七章中西戏剧文化场域与叙事传统的形成
第一节宴饮演剧与中国戏剧叙事传统
第二节竞争传统与西方戏剧创作
第八章中国戏剧叙事传统考察
第一节中国戏剧“无名氏”创作传统
第二节中国戏剧中的“隔听”叙事
第三节中国戏剧的博艺叙事
第四节中国戏剧的行步叙事
第五节元杂剧中的“三复”与中国戏剧叙事演进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戏剧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修延 总主编, 欧阳江琳 等 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56517
开本 16开
页数 381
版次 1
装订
字数 496000
出版时间 2024-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0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