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物理教育史(精)/中国物理学史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研究物理教育,不可不对物理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物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中国物理教育史是研究中国物理教育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教育科学。本书的主要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结合,融理论性与应用性于一体。对推动物理教育改革,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是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目录

前言/1

绪论/1

第一章 古代的物理教育(--1840)/1

一、古代的物理知识/3

二、古代传授物理知识的途径/28

三、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32

四、古代的教学方法52

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物理教育(1840—1911)/58

一、近代物理教育的萌芽/60

二、近代物理教育的诞生/79

三、物理教育思想/86

四、物理课程设置90

五、物理教学内容101

六、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110

七、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物理教育/118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物理教育(1912—1949)/123

一、教育宗旨/124

二、学制126

三、物理课程设置/134

四、物理教材155

五、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170

六、创建近代物理教育的几位老一辈物理学家/177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物理教育(上)——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1949--1976)/188

一、教育方针/190

二、学制改革/197

三、高等学校物理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物理教材建设/202

四、中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物理教材建设/242

五、物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物理实验/282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物理教育(下)——物理教育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1976—1996)/298

一、新时期的教育方针/300

二、学制的拨乱反正和新学制的试行/305

三、高等学校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和物理教材改革/308

四、中等学校教学计划的修订和物理教材改革/352

五、现代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387

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427

附录/438

I 同治十一年(1872)岁试英文格物第一名朱格仁试卷/438

Ⅱ (日)饭盛挺造编纂 王季烈重编《物理学》目录/441

III “五段教学法”物理教案 物体在水中减失重量/446

IV 严济慈编著《普通物理学》(1947,正中书局)目次/447

V 王兼善编《民国新教科书·物理学》(1920,商务)总目录/455

Ⅵ 高锯著《实用自然科学教科书》(1924,商务)有关物理学部分的章节目录/458

Ⅶ (日)田丸卓郎著周昌寿译《物理学精义》(1936,商务)目录/461

Ⅷ 20世纪50-_60年代苏美教学计划(物理系)对照表/468

IX 1956--1957学年度中学授课时数表/469

X “五个环节”物理教案用安培计和伏特计测定导体的电阻(初三)/470

Ⅺ 文献书目/474

Ⅻ 索引/478

人名索引/478

书名索引/485

事项索引/488

试读章节

100多万年以前,从我国领土上有最原始的人群——我们的祖先开始,他们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就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和进行物质生活。同时,他们需要向下一代传授生产活动和生活的经验,其中包括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经验及进行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的训练。众所周知,物理知识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又与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息息相关。所以在传授生产活动和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同时也把其中属于物理学内容的知识进行了传授,这就是物理教育的起源。诚然,这时的物理知识是他们的直接经验,其传授是在集体生产和集体生活中以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的形式进行的,是与生产劳动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直接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此后,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知识也通过代代相传而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丰富。据我国考古工作者的发现,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殷商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已大有提高。如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就重达875千克,高至104厘米。①可见,若当时没有一定的力学和热学知识以及运用的技能,是绝对制造不出来的。

我国到了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有文字可考的含有物理知识的著作——《墨经》,它是墨家进行私学教育的教材,其中,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已有力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已运用了自然观察法,这是物理实验的起源。

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在医学、算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到唐代已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这比欧洲12—14世纪产生的分科大学,早了500多年。①但总的说来,学校教育大都是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尤其是忽视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开始了科举制度,则不论官学、私学、书院,都是普遍地以修习经史等儒家经典为手段,以求取功名为目的,以致到鸦片战争期间,造成了“独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习难返,士子所岌岌皇皇者,惟是之求”的局面。

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古代,物理学始终没有从哲学、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古代,不仅有丰富的科技教育遗产,而且也出现了众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大批的能工巧匠,他们发展了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艺术,也曾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们从他们的学说中,可以了解当时的物理知识和教育思想,从他们的创造发明中,也可以有力地印证当时运用物理知识的水平。因此,研究这一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物理教育改革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发的今天,也有值得借鉴之处。P1-2

序言

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物理教育,都是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研究物理教育,不可不对物理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物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惟有如此,才能洞悉当代物理教育的历史渊源,探求其规律,把握其实质,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教育史无疑是物理教育体系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基础。

中国物理教育史是研究中国物理教育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教育科学。其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阐述和评价物理教育的指导思想,物理教育和教学的目的、内容,物理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总结物理教育和教学的经验教训,揭示物理教育和教学的规律,预测其继续发展的趋向,为物理教育建设提供借鉴。所以研究中国物理教育史,可以认清我国物理教育遗产的精华与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其优秀的传统与成果,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把我国物理教育全面推向21世纪,使其主动适应我国历史性转变的基础工作。

我国第一本较系统地研究中国物理教育史的论著——《中国物理教育简史》已于1991年12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在该书的“序”中曾提出“希望它能引起同行们对研究中国物理教育史的兴趣与思考,通过大家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更有特色的中国物理教育史的教材和专著”。现在由骆炳贤教授主编的《中国物理教育史》的问世,表明我国物理教育史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本书的主要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结合,融理论性与应用性于一体。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武器,以中国物理教育的产生、发展过程为基本线索,分析了引起物理教育演变的原因,论述了其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全书史料丰富,论证力求严谨,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叙述简明、扼要,可读性强。因此,它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物理教师进修学习的教学用书。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推动物理教育改革,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是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我祝贺本书的出版,并借此机会,再次呼吁大力开展物理教育科学研究,使我国的物理教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1997年11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物理教育史(精)/中国物理学史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骆炳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533395
开本 32开
页数 4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01-05-01
首版时间 2001-05-01
印刷时间 200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O4-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6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