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资源战争(世界美国控)
内容
试读章节

最后,美国却很有风度地主张南极中立化。

美国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就像一个江湖大盗,突然面对自己能得到的大批财富却谦让推辞了,这让人觉得不太真实。美国当然有理由。首先它确实感到南极生态环境的脆弱,以及各“大富强”国领土争端的危害性,这危害对于它自己尤其后患无穷。美国的目标之一是保证南极服务于本国安全利益,必须防止南极争夺破坏美国的全球同盟体系。要知道,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国,阿根廷和智利是美国泛美同盟体系中的重要成员,美国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盟国打起来而让苏联有机可乘。

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苏联在南极乔治王岛建立了别林斯高晋考察站,它俯瞰南极半岛与南美大陆之间的德雷克海峡。如果苏联在该海峡建立军事基地,泛美互助条约的南部地区都将处于苏联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必将引起包括智利和阿根廷在内的南美国家的恐慌,使美国与拉美的防务合作复杂化。

因此,国际地球物理年尚未结束,美国便召集各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南极会议,提出了南极中立化方案。

1959年12月1日,12个在南极从事过实质性科考的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该条约规定南极非军事化,冻结法律地位,禁止提出新的主权要求,对曾经提出的主权要求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南极条约》被公认为冷战时期人类取得的辉煌成就,地位甚至超过了1987年美苏签署的《中导条约》。

但是,与美国主持制定的所有条约一样,其中的春秋笔法意思很深。首先,条约排外而且做得很隐蔽——它虽声明欢迎其他国家加入,但是硬性把参与国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只有在南极从事过有重大价值的科学研究活动(如建立科考站或派遣科考队)的国家才能成为协商国,只有协商国才有表决权。12个签约国是当然的协商国,这是以“集体霸权”代替“个体霸权”。198—3年以前,缔约国甚至连参加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资格都没有;1983年以后,这些国家才可作为观察员参加会议,但无表决权。南极考察活动需要巨大的财力,只有大国和富国方可为之,这对发展中国家是极不公平的。  然而,更大的隐患还在于条约内容本身。《南极条约》只是将主权问题“暂时”搁置,虽不承认,但是,从没有否认已有的权力要求。这就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这一原则显然更有利于1959年之前己提出主权要求的“既得利益”国家。

冻结法律地位的原则本是一项临时性的权宜之计,其“临时性地位”能否经得起长期化和战略化的考验令人担忧。直到今天,几个南极领土主权要求国仍煞有介事地“看护”着自己的“领地”。更何况,国际政治与国际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决定了《南极条约》的局限性。

正因为存在缺陷,条约生效后,世界各国仍在加强在南极的政治存在。美国历届政府都强调保持南极存在和影响的重要性,其他有关国家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南极土地的“经营”,围绕南纬60°以南地区内某些岛屿的归属问题仍时有争议。

英国人不屈不挠,进入21世纪后,它又利用《南极条约》和《联合国公约》之间不严密的空子,开始谋求这些地区海底的海床所有权。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计划向联合国提出一项动议,要求获得南极海底大片海床所有权,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英国外交部官员还表示,英国已在搜集数据,并准备向联合国提交对南极地区部分海床拥有主权的动议,这可能会使英国拥有南极南大洋沿岸563公里海域内海床所有权,并享有在这一区域开采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权利。

英国的举动引来智利、阿根廷等国家的“奋起应战”。两大帝国——美国和俄罗斯自然也毫不迟疑,立即加紧了针对南极洲战略资源的步伐。科考船接二连三开进南极,各国都在高调宣布自己在南极洲的存在。

最有意思的是智利和阿根廷,本来南极洲离它们国家本土就很近,要把它们家门口的南极大陆划给别人它们绝对不会接受,于是,它们直接把国务会议搬到南极去开,还在南极上设置了邮局、银行和学校,这种社会生活设施的存在,似乎从法理上抢先证明这片陆地的所有权属于它们,它们国家大陆的妇女如果到南极生小孩,孩子的出生证上就会写着“南极土著居民”。  英国、新西兰、德国、南非、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巴西等10多个国家的政府先后对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正式提出主权要求,使这块冰封亿万年的平静大地笼罩上浓厚的国际纠纷阴影。各种手段五花八门纷纷出笼,无非就是要把南极纳入自己本国领土名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无奈之下,也随着极地专家、科学家、一些国家的元首以及联合国官员们,以考察为名,到南极做了一次极地旅游——在资源利益面前,联合国很难阻挡人类社会那勃勃喷发的利欲熏心。P5-16

目录

代序——资源之争或将引发新的世界大战?

第一章 极地诱惑

 第一节 冰冷的北极,狂躁的熊———北极土地海洋争夺不休的内情

 第二节 南极:企鹅该怎样面对人类?——资源诱惑的热火在冻土下熊熊燃烧

第二章 航道上的刀光剑影

 第一节 亚非欧,苏伊士,恩怨情仇200年

 第二节 巴拿马运河和美国大兵的故事

 第三节 船到此处风浪大:从博斯普鲁斯到马六甲

 第四节 北极有熊出没

第三章 石油,中东的诅咒

 第一节 战中东之法西斯与殖民帝国

 第二节 石油中东与帝国爪牙

 第三节 看美国怎样进入阿拉伯

 第四节 美国和伊朗:老冤家新矛盾

第四章 水土养命争不休

 第一节 租国家,买世界

 第二节 美国并购加拿大

 第三节 同饮一江水,情仇两由之

第五章 “怀璧其罪”的非洲和南美

 第一节 谁为资源狂?

 第二节 绵延不绝的非洲之殇

 第三节 非洲不是非洲人的,是谁的?

 第四节 委内瑞拉的石油性格

 第五节 地球资源地球人——风格与趋势

第六章 太平洋上不太平

 第一节 俄罗斯:出海的路再难走也要走

 第二节 美国:太平洋上游荡的战争魅影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资源禀赋

 第四节 日本:忽东忽西游弋于太平洋上的虎鲨

 第五节 君子慎独,而流氓会打架

第七章 美国掌控世界的诀窍

 第一节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摘果子的“闪电手”

 第二节 美式游戏规则玩转全球

 第三节 美元绑架世界经济的运作轨迹

 第四节 战争是美国发展的兴奋剂

 第五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打了多少仗,杀了多少人?

 第六节 扩张侵略专业户,每次都有新角度

 第七节 美国:掐死你的温柔

第八章 俄罗斯——资源帝国的劫难与重生

 第一节 资源帝国的劫难与重生

 第二节 觉醒的克里姆林宫重掌能源控制权

 第三节 俄罗斯油气西行漫记

 第四节 能源外交:俄罗斯向东走

第九章 欧洲和日本:在美国、与上帝之间徘徊

 第一节 德国如履薄冰

 第二节 英国:老牌帝国驻颜有术

 第三节 法国:军队出征必带“驴子”

 第四节 控制货币,美国洗劫日本

第十章 中国突围

 第一节 中美恩怨百年纪事

 第二节 灾难日本和日本灾难

 第三节 2012中国突围

(结语篇)2060年的世界:资源战争

只有胜负生死,没有双赢

 第一节 全球化十宗罪

 第二节 中国绝对输不起这场战争

 第三节 资源战争中的未来世界新秩序

谢表

序言

2012年11月8日,成功连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非常高兴,先后给12个友好国家首脑打电话畅谈,表示今后将继续紧密合作。都是哪!2个国家呢?据美国白宫透露,当天接到电话的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埃及、印度、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

英、法、德是美国的老朋友,是平衡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加拿大是邻居,也是资源富裕国家,是美国战略资源的重要供应地;

以色列是美国的老伙伴,又是中东资源产地的重要棋子;

巴西和哥伦比亚是南美重要的资源国,也是美国重要的资源合作伙伴;

刚刚发生了政权动荡的埃及,是非洲最重要的国家,又是中东阿拉伯世界的资深精神领袖,非洲和阿拉伯都是全球重要的能源产地,也是美国能源及其他战略资源的重要供应地;

澳大利亚和印度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印度还是美国武器的大买主,和澳大利亚一起,成为美国控制广阔丰饶的亚洲太平洋地区资源的棋子;

在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石油美元的支柱,土耳其则是横跨亚欧、联系东西方的重要国家,在美国目前的搅乱叙利亚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奥斯曼帝国曾经是阿拉伯地区的统治者。

这12个国家突显了美国全球资源战略的大体布局。

在亚太地区,只有印度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接到了奥巴马电话。

奥巴马没有给日本_的领导人打电话,什么原因?

在未来的世界,资源是国家的命门,而日本在亚太目前的形势下,为了对付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是有用的。抛开这一点,日本天生是美国争夺亚太资源的强劲对手。不管日本和美国现在多么腻乎,多么暧昧,如果美国继续扶持日本,使之更加强大,将来的美日之间必将有一场生死搏斗。

这是笔者的预言。

资源争夺、领土争端、宗教矛盾、金融危机、军备竞赛……

这个世界今天已经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比原来的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多了也尖锐多了。

西方大国遇到经济危机和国内矛盾,总是想方设法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就像美国每一次竞选都要贬评中国一样,这是一种习惯性的政治谎言,但是这种政治谎言的可怕之处在于,说谎的人位高权重,为了掩盖谎言,他会不断地想办法用手中的权力来证实谎言。于是:

伊拉克被打烂了,总统被绞死了;

利比亚也被炸烂了;

叙利亚又在战火中呻吟;

南海紧张了一阵子;

东亚岛争又引发世界猜疑:会不会擦枪走火,引发世界大战?

岛屿争夺的实质是争夺这些岛屿海域蕴藏的丰富的资源。在中东混乱加剧、叙利亚和伊朗局势紧张之际,任何资源,包括蕴藏在争议岛屿下的资源,都不会是多余的。

如果将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管表面上有多少花里胡哨的因果故事,骨子里的原因肯定是资源争夺引起的。

这是笔者坚定不移的看法。

以前就有人说过,对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成了“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8世纪,控制了海洋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地缘政治的舞台上,海洋常常成为争夺最激烈的地方:波斯湾、里海、北极……而对大陆架的占有,在今天也成为对海洋进行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中东,伊朗已经警告,如果以色列敢对其进行攻击就会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俄罗斯的学者撰文,资源的争夺将成为大战的导火线。

我们不希望战争,但战争却在向我们逼近。这到底是为什么?

新中国成立时,1950年,地球上只有20多亿人;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世界上有30多亿人;

新世纪之初,2000年60亿人;

2012年,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70亿。

目前全球每年仍至少增长1亿人,到2050年前后,地球人口将突破90亿~100亿人。

空气、水、能源、土地,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西方未来学的研究表明,地球资源的最大承载极限是100亿人之内,地球的资源和生态无法承载超过100亿之后继续递增的人口。

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人口增长过快,当前已经接近地球负载的极限。而西方有些人早已在图谋怎样从别人手里抢夺地球上的资源。怎么抢?别的民族人口减少一些,对资源的需求就会少一些,自己的资源就会多一些,战争的真正目的和意图全是为了自己多吃多占别人的资源。

大家知道以色列和中东阿拉伯国家之间主要就是领土和水等资源,也就是生存空间和生命水源之争。以前阿拉伯的领袖是埃及、叙利亚等国,两伊强大后,伊拉克已经被美国和西方世界打掉了,现在叙利亚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只剩下伊朗了。以色列对伊核项目态度强硬,多次威胁以武力先发制人。以色列方面甚至认为,即使以色列单方面对伊朗核设施实行打击,美国即使在大选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拖下水。

伊朗方面毫不示弱,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哈吉扎德放出的狠话更是震惊世界:

面对以色列对伊朗的攻击准备,我们将先发制人!这或许会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可能会率先袭击伊朗,难以想象美国会袖手旁观,其他国家也很难保持中立。中东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矛盾将会通过战争的形式进行总爆发。这大概是某些国家设计的_种通过第三次世界大战剃减地球人口的一条路线。

除了中东,还有一个争夺点,虽然还没有进入白热化,然而却是更具诱惑力和安全性的资源实体争夺,那就是北极和南极。

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证明自己的大陆架已经延伸到北极。但从一些国家的申请和相关行为来看,它们对该地区按捺不住的兴趣已昭然若揭。

俄罗斯要求延伸其大陆架的区域罗蒙诺索夫海岭,至少蕴含着上百亿吨石油。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的冰逐渐融化,石油开采将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因此,将可能蕴含石油的北极大陆架划归为自己拥有专属开采权的范围,刻不容缓。

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大家会撇嘴不信,但是看看目前这种磨刀霍霍的军备竞赛,难道不奇怪吗?

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冷战已经结束,怎么忽然觉得每个国家和别的国家都成了敌人?

在世界舞台上相对平和的印度,怎么忽然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军火库”,用大把的银子购买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还不断试验试射“烈火-5”型远程导弹等战略性武器,成了全球洲际导弹俱乐部的座上客?

有着五千年文明、一直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海军在世界列强中都排不上号、主张防御性军力装备的中国,却整天被人称作威胁,必欲消灭之而后快呢?这里面难道不是埋藏着一个惊天的大阴谋吗?’

2012年的军演怎么越来越多?!

着眼建设强大军力的俄罗斯,声称俄陆军2012年度将参加70场国际战术军事演习。

为了应对美国和西方的威胁,伊朗继2011年底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代号为“守卫-90”的军事演习后,2012年以来又先后举行了“联合殉难者”、“拥护监护者”、“黎明”和“真主的复仇”等军事演习。演习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实属少见。

而美国仅在2012年年初的两个月里就主导了8场军演,并随后牵头了环太平洋军演,最近在海湾领域举办的“扫雷”行动,追随者也高达29国,这种喧嚣的军事行动,不由得不让人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不由得不让人想起希特勒的花招。

美国到底想干什么?其他国家是不是都知道它要干什么?

……

资源之争是否会引起新的世界大战?

让我们带着未知数走着瞧吧!

内容推荐

人类历史,其本质其实是由资源之争推动的。资源争夺一直是人类几乎所有战争最为直接的动力。

在当今世界,资源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与国之间,以及一国内部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资源争夺、占有、利用和管理经营展开的;

为资源而焦虑,将是21世纪人类生活的主题。

如果将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管表面上有多少花里胡哨的因果故事,骨子里的原因肯定是资源争夺引起的。

《资源战争(世界美国控)》中,作者吴晔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分析了极地、航道、海洋、陆地、石油、天然气等地球重要资源的全球战略格局,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资源战略,以及亚非拉世界的资源文化落后根源,并对未来世界做出了大胆推测。

《资源战争(世界美国控)》为作者集16年调研之功,为您倾献披肝沥胆之作。

编辑推荐

北极和南极这两片孤寂清冷了亿万年的土地,为何突然变得炙手可热?天赋异禀、富得流油的中东为何四处飞烟、八方冒泡?中东国家领导人为何总是不得善终?作为“世界原材料仓库”的非洲为何有着挥之不去的贫弱?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拉美为何走不出“失衡陷阱”?美式游戏规则如何玩转全球?美元如何绑架世界经济?

《资源战争(世界美国控)》为你雕刻全球资源版图,透析大国资源战略。深度揭秘战争根源,预言未来世界秩序。本商品纸张为轻型纸。此书为作者吴晔集16年调研之功,为您倾献披肝沥胆之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资源战争(世界美国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18015
开本 16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1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96
CIP核字 2013080370
中图分类号 F113.3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6: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