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中国粮食通史,梳理5000年中国粮食变迁。
二、解析粮食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书中深入探讨中国主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读者理解粮食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三、趣谈日常生活中的主食“迷思”。为何全国各地主食各有不同?不同主食各有什么特点?怎么吃才能越吃越健康?
| 图书 | 中国食物:粮食史话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中国粮食通史,梳理5000年中国粮食变迁。 二、解析粮食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书中深入探讨中国主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读者理解粮食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三、趣谈日常生活中的主食“迷思”。为何全国各地主食各有不同?不同主食各有什么特点?怎么吃才能越吃越健康? 内容推荐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吃饭”这个词的含义就是吃米饭或吃面食等主食,无论是米还是面,都源于粮食作物。对粮食的敬重、对土地的敬畏,早已深深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中国人为什么有这么浓重的主食情节?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探寻中国人餐桌上的粮食,讲述了中国人筛选、种植、食用粮食的历史、大事件及其演变以及相关的植物学知识。这些历史变化都围绕一个关键词产生——效率。如何提高从耕地中获取能量的效率?如何提高从谷物中获取营养的效率?理解了这些问题,就理解了中国人的粮食史和粮食观。 目录 人类的饭碗里装的是满满的生存智慧 6 商周?最早上位的黍稷是效率优先的折中方案\t?12 — 野草变粮食的驯化之旅 春秋?百谷变五谷,小米王餐桌\t34 — 商鞅变法影响粮食种类 秦汉?小麦变汤饼,卤水点豆腐\t52 — 促成“文景之治”的农耕技术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寒冷时期中国人的饭碗\t70 — 寒冷天气和农业技术革新 唐?稻米为酒麦为饼,小米的地位响当当\t90 — 盛世的饭碗 宋元?水稻称雄,高粱作酒\t110 — 占城稻和高粱,缓解粮食压力的金钥匙 明清?美洲粮食涌入和人口高速增长\t124 — 番薯和马铃薯是人口暴涨的原因吗 近代?木薯和青稞,战乱年代的主食记忆\t142 — 战乱年代的饭食 现代?杂交水稻和方便面,从吃饱到吃好\t158 — 半矮秆水稻和杂交水稻 未来?藜麦和转基因,新与旧的融合\t182 —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后记 ?? 202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食物:粮食史话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史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770155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1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0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