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理想经济增长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作者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或许不成立,直接套用索洛模型对中国要素的投入产出,以及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进行观测,也存在偏差,这是因为现行体制并未满足市场经济的全部条件和假设要求。由此,本书用还原市场经济条件的思路,设计了一个分析逻辑和框架,针对改革推动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情景,量化地计算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各方面要素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可获得的增长潜能。作者进一步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潜能首先来自要素市场化领域突破性的改革,也来自推进市民化的城市化、居民收入提高与延长工业化,以及调节水资源分配、改造未利用土地、扩大发展空间等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 目录 第一篇 成为高收入国家:风险、优势与途径 1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教训与中国的风险 1.1任其自然增长与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1.2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走出中等收入阶段的经验 1.3应进入而未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拉美教训 2 经济增速下行风险及其扭转的优势 2.1未来中国发展面临的一些风险 2.2中美印之间未来基于人口的竞争 2.3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与潜力 3 不同政策建议与改革推动增长的历史 3.1主要经济学流派各自政策的失效 3.2体制复归的声音和结构调整的讨论 3.3改革开放以来三次S型经济增长 第二篇 富民强国的基础在于建设市场经济国家 4 经济增长:忽视中国特殊体制测算的缺陷 4.1现有TFP分析主要观点及其评述 4.2 TFP模型假设:东亚经典模式与中国的比较 5 土地体制扭曲与国民经济紊乱 5.1土地配置扭曲与国民经济紊乱 5.2土地交易扭曲影响效率、收入和供求平衡 6 市场条件还原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潜能 6.1市场假设条件还原分析法的逻辑 6.2资本配置两部分体制改革的增长潜能 6.3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受阻的产出损失与增长潜能 6.4土地体制扭曲损失与市场化改革的潜能 6.5改革获得潜能结构分布与总增长能力估计 7 经济循环和进入富裕社会的展望 7.1还原居民收入和消费与产能的关系 7.2收入和消费与跨越高收入门槛 7.3就业创业收入与缩小城乡财富差距 7.4创业置业与增加中低收入人口物质财富 第三篇中华民族久远富强:水利、技术和人口 8 保证性增长:调水改土与扩大发展空间 8.1城乡两要素模块淤积及其循环梗阻 8.2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在于兴水改土 8.3构建第三模块与疏通模块间经济循环 8.4可行性:技术与体制及其经济实力 8.5兴水改土:中华民族复兴之关键 9 中国21世纪复兴:技术进步与鼓励生育 9.1知识产权等创新体制方面的突破性改革 9.2科技进步的战略布局 9.3改革生育体制与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9.4人口恢复和繁盛:远期经济增长的基础 10 结语:未来趋势判断与可供选择的思路和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理想经济增长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天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格致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23043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10-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10-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12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