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未来产业布局: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未来产业正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产业主导权的关键。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是在全球战略竞争优势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我国能够实现同国际创新同步甚至实现赶超的重要机遇,也是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抓手,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书深度挖掘了我国未来产业的根基、核心竞争力及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多维度透镜——地方产业布局实例、重点产业实践案例及国内外很好研究机构对比分析,全面透视我国未来产业的现状与趋势。结合国际视野,洞悉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未来产业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启示,系统性地勾勒出我国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宏伟蓝图与精准路径,为决策者与实践者提供了战略指引与路径选择。 目录 第一章 未来产业概述 第二章 我国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第三章 未来产业的地方实践 第四章 我国代表性未来产业的发展概况 第五章 世界主要经济体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第六章 典型未来产业研究机构比较研究 第七章 未来产业布局: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目录 \t第一章 未来产业概述 \t一、未来产业的内涵/002 \t二、未来产业的特征/006 \t三、全球未来产业发展动向及演进趋势/009 \t四、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018 \t五、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022 \t第二章 我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基础 \t一、我国未来产业政策演进/028 \t二、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032 \t三、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043 \t四、我国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048 \t第三章 我国未来产业的地方实践 \t一、北京/053 \t二、上海/058 \t三、浙江/062 \t四、广东/066 \t五、江苏/070 \t六、安徽/074 \t……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未来产业布局: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郗胡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21736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1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120.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