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文集是新中国第一代音乐家鲁日融汇集其毕生心血而成的,从中可以看到其不屈不挠的学术轨迹、高超的学术水准和高洁的学术品格,著名音乐学家、鲁日融老师的学生乔建中先生亲为其作序。
秦派音乐独特的风味是怎么来的?秦派二胡何以风靡全国?在本书中可以一窥究竟。
| 图书 | 国乐谈往:鲁日融民族音乐求索文选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部文集是新中国第一代音乐家鲁日融汇集其毕生心血而成的,从中可以看到其不屈不挠的学术轨迹、高超的学术水准和高洁的学术品格,著名音乐学家、鲁日融老师的学生乔建中先生亲为其作序。 秦派音乐独特的风味是怎么来的?秦派二胡何以风靡全国?在本书中可以一窥究竟。 内容推荐 本书是西安音乐学院二胡教授、民族管弦乐队指挥、民乐系主任、副院长, 民乐领域著名学者鲁日融的个人文集。文集收录鲁日融老师历年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的文章, 包括个人研究论文、教育心得、纪念该领域其他专家的回忆性文章、序跋、研讨会发言等内容。本书是鲁日融老师在中国民族音乐领域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艺术实践中的真实感悟和思虑所得。跨度从1983年至今, 从中可以了解西安音乐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身影和创业者的艰辛, 也可以在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进一步分析学校在教学、科研、艺术实践方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目录 国乐教育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地位1 探索与求新 ——浅析民族管弦乐音诗《骊山吟》的创作特点7 “秦派二胡”及其风格技法20 继承、开拓、创新 ——迎接陕西民乐的春天32 长安古乐首次走向世界的思考34 我的民乐合奏课教学38 从文化合成的角度谈繁荣文艺创作 ——重温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启示41 刘天华继承发展民族音乐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45 回顾与思考 ——为西安音乐学院建校45周年而作49 华彦钧的二胡艺术成就对中国现代专业二胡教育的启示65 忆黄海怀同志及其二胡音乐创作68 重视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推广71 硕果 ——为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获奖作品集出版作序77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国乐谈往:鲁日融民族音乐求索文选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鲁日融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7696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350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07.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