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晨夕碎笔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的思维永远是在矛盾的海洋中沉浮的。有时糊涂,有时清醒的事情,是常有发生的。而人性中的这种时而困惑,时而感悟;时而彷徨,时而超脱;时而狭隘,时而豁达;时而痛苦,时而快乐的变幻不定,才是最为真实和最为可贵的。

本书记录的只是作者往日的琐事和心绪,都是非常随性的文字,旨在这里能够清晰勾画自己人生的些许片段。

内容推荐

初夏的傍晚,信步走在屋后的林间小路上。幽幽小径,弯弯曲曲,似有若无,缓缓地穿行在百年老林之间。我从来都不知道,这小径的尽头在何方?大多数时间,我只是在小径上,默默地徘徊。期望将自己一腔的愁苦,洒在这条无名的小径上。

目录

与寂寞共舞/001

为奥运铺路/008

买书/011

二奶奶现象/014

享受过程/017

人与书/019

从张爱玲到红烧肉/029

伞下的快乐/031

公园里的鼓声/033

兴趣的妙用/035

北京的四季/041

华盛顿的冬天/043

厕所文化/045

发愁/047

古典情怀/049

善待老公/051

善意的回报/056

喜欢拥抱/058

妻子/060

始于足下/062

孤独/065

守候自我/070

宾大之秋/073

寻找美丽/075

小小情趣/077

小草精神/079

小费趣谈/081

山间的溪水和青苔/084

巧说抽烟/087

幕前人语/090

年花/093

幸福/095

往事如云/097

我与《世界日报》/106

我喜爱的男人/114

手绢情怀/118

拥有一颗童心/120

挚友/122

挤车见闻/125

旁听生/128

时光/134

时间和生命/137

时髦赶我/139

星巴克的神奇/141

有一种生活叫平淡/143

欧文爱中文/145

此时此地此我/150

永远有多远/153

江畔春色/156

漓江梦/158

漫话生日/160

煨肉萝卜汤中的人生/162

特殊年代的故事/164

现代人的恐惧/175

人生万花筒/178

生活拾零/180

眉毛/183

看海/185

睡/187

祖母/189

笔墨生涯/192

笨小孩/198

等待/200

繁华中的简单/203

细观北京/205

织出来的母爱/213

美国娃娃中国梦/215

老花镜/218

花逝/221

花旗国的节日/224

胡蝶的女儿/226

袖珍手机/229

西方人·东方人/231

论必死无疑/236

诗外诗/246

谈面子/250

费城的夏雨/252

走近张爱玲/254

遭遇故乡/257

那只麻雀/260

除夕/263

难忘的日记/265

风过留痕/268

父亲给我的爱/276

父亲的书屋/279

记忆中的母亲/282

存钱盒里的母爱/285

试读章节

偌大的房间里,住着我和寂寞。寂寞沉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里,呼之即出。苏醒的寂寞,竟然是那样}向轻柔、多情和缠绵,层层叠叠地萦绕着我,陪伴着我,拥抱着我,寸步不离。

我喜欢寂寞。寂寞是一片宁静的土壤,寂寞是一方舒适的空间,寂寞是一丝清爽的气息。我的一生能有寂寞同行,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福气。走在寂寞的古道上,我悠闲自如。

牵着寂寞,我与它共舞。它让我的日子变得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因着寂寞,我便有闲情雅致,欣赏着大干世界中的神奇美妙;因着寂寞,我便能随心所欲,享受着自我天地中的情趣爱好;因着寂寞,我便会静默反思,寻找着人生历程中的精神价值。

晨起,晴空万里的日子,自不必说。就连阴天时分,也有着一种内在的美感。太阳常常会顽强地掀开云端的一角,悄然无声地坚守在天际。云,无情地吞噬了太阳周边那原本光芒耀眼的射线,使它看上去好似一轮淡金色的圆月,娇柔但却刚强,羞涩但却沉着,朦胧但却华丽,专注地观望着路边那些匆匆的行人。那份热,是淡淡的,似有若无的,特别是在这深冬岁月的习习冷风中,更显得有些无奈。但,这是一种凄然中的艳美,是一种惨淡中的飞扬。反倒给了我一种神宁气静的坦然。入夜,万家灯火相继悄悄隐去,只有我和我的寂寞独醒着,我们是夜的主人。倚窗望那轮皎洁的明月,内心掠过一丝微微的颤动。月色在夜幕的反衬下,竟是如此这般的丰满、清晰和宁静。说它苍凉吧,它却也有几分欢快;说它冷淡吧,它却也有几分温馨;说它庄严吧,它却也有几分娇艳。它恰恰是这样巧妙无误地将这一切融为一体,犹如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和缩影。当夜幕降临时,它便悄悄升起,默默地守护着这万籁俱寂的夜色,就像我,一如既往地守护着我的寂寞和孤单一样,忠实的无以复加。

寂寞如影随形,在寂寞中,我倾心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

绘画是我寂寞中的挚友。我自幼与绘画结缘,全然是因着我是在我的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而我的外公生前是中国著名山水国画家。家里浓厚的艺术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童年时节就懂得赏画。久而久之,由此便生出了一种自我作画的冲动。四岁那年,我画了一朵一尘不染的白莲,从水申悄悄地钻出,羞涩地卧在碧枝翠叶与波光水影之间。画画好了,居然还异想天开地想像外公那样题词作赋。但,那时的我却是只字不识的,只好作罢。只是在画幅的一角,歪歪斜斜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拿给外公看。他竟然觉得我的画很有几分意思,并建议投稿《小朋友》期刊。画投送出去不久,很快便刊登出来,且得到了我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心里除了快乐,还是快乐!六岁时,再创“绘画高峰”。这一次刊登出来的画,居然有了一个简短的命题,即“妞姐骑牛”。画中,画的是一个红衣绿裤的小姑娘,骑在一头水牛上。水牛的虔诚和着女孩儿的俏丽,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活色生香的富有乡间雅趣的小图。但,这份绘画的天分,终因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让我未能成为真正的职业画家。然而,这并没有让我失去对绘画的那份情怀,反倒使绘画成为我一生的爱好。在寂寞的岁月中,绘画无时无刻不与我携手并行。我喜爱山水风景画,而且每每作画时,刻意追求“画外有画”的那份意境。画夏山,草木繁盛,浓郁深厚,体现出一种苍翠欲滴的景象;画秋山,则是红叶萧疏,自然清新,体现出一种秋高明净的味道;画冬山,则是草木凋零,万物休止,体现出一种如睡如眠的梦境。画远山近景时,必须层次分明,深浅有致。清晰伴着朦胧,朦胧托着清晰,影影绰绰,若近若离。其实,画山水画和写散文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讲究的全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是神的延伸,神是形的浓缩,形神相依,寓意深长。除了山水画外,我亦喜欢人物素描。素描绘画通过黑白两色的强烈反差而完成。黑色给人以沉着、稳重、厚实的神秘之感,而白色则给人以纯洁、无暇、平和的高雅之感。两色之间互相衬托,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勾画出人世间的千姿百态。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是我寂寞中的伙伴,有他们的陪伴,我的寂寞有了充实的载体。其实,平日里,我最喜爱的是写意画,一个秋色宜人的寂静的下午,一盏清茶,一幅画纸,一支铅笔,随意地画出一个身着旗袍的窈窕淑女,手中拿着一把轻盈的阳伞。那一付清纯和雅致的神态,让人间的一切都变得清爽明快起来。小画边上再写上一段小文“伞,是女人的朋友。雨天挡雨,夏日遮阳。欢陕时,伞托起女孩儿那张如花似玉的脸,让那几分妩媚变成了无限的娇柔。愁苦时,伞盖住了女孩儿那多愁善感的脸,让那几分辛酸变成了无限的彷徨”。这样的小画,在我身边纷纷扬扬,信手拈来,全是我心情的杰作。岁月如梭,小小写意画,默默地留住了我内心的那份真情实感。

音乐是我寂寞中的知己。我不喜欢唱歌,那是因为我天生的五音不全。但女儿却是从三岁起开始修习钢琴的,一学就是十五年之久。一直到她上大学,入住学校时,钢琴在家中忽然变得寂静和消沉起来。它静静地立在客厅的一角,像是在思念它的主人,又像是在召唤着同样寂寞的我。一个夏天的傍晚,或许是内心有着几分欢快,或许是期望欢快流入我的心田。我居然心血来潮地找来女儿幼时、初学钢琴时的乐谱,让自己的十指在琴键上漫漫起舞。初起,那十指笨拙、羞涩的不知所措。但,日久天长之后,它们竟然变得灵活、大胆和自如起来。在女儿的指导下,我从一些极简单的乐谱入手。闲时,弹上一段小曲,乐在其中。原来,弹奏和唱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弹奏是一种手、眼、脑的高度结合和分化。这种修习,对于步入中年的我,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心理训练和情感的陶冶。叮叮咚咚的琴声从我的指尖缓缓流出,划过寂静,抚慰着我的心灵。

刺绣是我寂寞中的伴侣。将十字绣这种精巧的艺术,引入我的视野的,也是我的小女儿。上小学时的她,曾修过一门手工课。一个学期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居然用各式彩线绘出了大大小小的,新颖别致的彩图。那一幅幅十字绣的精巧、细腻和完美,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决定亲手一试。谁曾想,初试时,就深深迷上了它。做十字绣的成本很低,一块十字布、一根针、一些彩线即可。然而从选样、配线再到一针针地绣成,却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享受。十字绣固然是花时间的做工,但,它的绝妙之处,也正是在于此。这种日复一日,穿针引线的细活,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清闲、简单、安静和美好。它既不喧哗又不张扬,悄然无声地与寂寞相会。几年来,我用空闲的时间,绣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作品。我从成品中,选一些送给亲朋好友留念,选一些配上镜框用来装饰自己的家,还有一些只是放在那里,时不时地摆出来,自己欣赏一番。其中最得意的作品,是一幅黑白的山水绣,那是一个幽静的港湾,远方是一片森林,树木拔地倚天、交柯搭叶,茂密丛生。近处是一排比邻而居的旧式的木板房,房前是那川流不息的江水,和着停泊在此的古老的船只。这是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美。

读书是我寂寞中的师长。细细想来,最初是因着寂寞,而与书为友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竟是为了全心全意地读书,而渴望和寻求一种寂寞。由此,也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癖。与别的嗜好相比,有读书嗜好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加广阔、丰富和真实的精神世界,因此,也就在有意无意中会滋生出一种更高阶层的寻找与追求。事实上,有读书癖的人,与无读书癖的人,完全是生活在两个决然不同的世界里。前者是幸运的,后者是可悲的。书海茫茫,我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读书的涵盖面即广又杂,古今中外的历史、哲学、艺术、文学,无所不及,其中以人物传记为最爱。尽管我读的书繁杂而不专一,但,万般不离其宗,那便是读我喜欢读的书。正如林语堂提倡的:读书要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把不喜欢读的书留给别人去读。其实,准确地讲,世上的书,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有的只是层次和切入点的不同。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的最大快乐,就在于自我的思考能与书中的精华产生共鸣,能让自我的灵魂在字里行间尽情尽兴地畅游。于是,沉睡的感觉醒悟了,流失的记忆归还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种快乐,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快乐,是一种细微的吻合和博人的、超脱的快乐。

P1-5

序言

流年似水。转眼之间,侨居美国已有二十年之久。闲来无事,便以笔耕来消磨时光。日复一日,便将这本《晨夕碎笔》从虚空中呼唤出来。然而,它的诞生,非但不是一个完整神奇的化身,反倒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写照。但,对于书中的矛盾之处,我却绝没有想抹平的意愿,而宁愿让一切顺其自然。因为对我来说,人的思维永远是在矛盾的海洋中沉浮的。有时糊涂,有时清醒的事情,是常有发生的。而人性中的这种时而困惑,时而感悟;时而彷徨,时而超脱;时而狭隘,时而豁达;时而痛苦,时而快乐的变幻不定,才是最为真实和最为可贵的。人的灵魂恰恰是在这种矛盾中,日渐丰满和富足起来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晨夕碎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61534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5
15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