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巴蜀文学与文艺思想论稿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巴蜀文学和文艺思想研究的系列论文。大体可分为两部分:《试论古代巴蜀文学特征》《简论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巴蜀审美意识的发生——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器物为例》三篇为第一部分,带有总论和探源性质,对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征、审美意识原型进行分析;关于司马相如、陈子昂、杜甫、苏洵、苏轼、苏辙、文同、唐庚等人的文艺思想的个案分析为第二部分,重点讨论这些作家的文艺思想及其与巴蜀文化的关系。附录收作者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关于巴蜀文艺的毕业论文题目和摘要。该书较为系统讨论了巴蜀地域诗学以及巴蜀文学,对巴蜀文学艺术的研究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目录 试论古代巴蜀文学特征 简论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 巴蜀审美意识的发生——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器物为例 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学范式 司马相如与儒学 司马相如文艺思想与儒家文艺思想大相径庭吗? “非但文士之选”,又为“唐之诗祖”——《陈子昂全集校注》前言 杜诗的西域文化背景 杜甫与成都关系琐谈 苏辙论杜 二苏论杜比较 江西诗风盛行下的杜甫观——《韵语阳秋》论杜述评 苏淘文艺思想散论 苏辙的文艺观 苏辙文论的价值及地位”——兼论古代“文气”说 苏氏蜀学文艺思想的巴蜀文化特征 文同文艺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作诗当学杜子美”——谈唐庚对杜诗的评价和学习 参考文献 附录1 李凯指导研究生关于巴蜀文学和艺术毕业论文题目、摘要 附录2 且志宇《伍肇龄集辑注》序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巴蜀文学与文艺思想论稿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凯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3936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89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7-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9.9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