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去另一种生活(北欧西欧壮游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最盛行的北欧热疯狂来袭!最文艺的北欧范儿,最具特色的北欧故事,最轻松慵懒的北欧生活。维京飞鸟编著的《去另一种生活:北欧、西欧壮游记》全彩印制,图片精美!

畅游北欧西欧的极光国度,体味宁静安逸的别样生活。

北欧神话、维京海盗、哥特式教堂、钻石之都、巧克力王国、田园风光……去你想去的地方,不为逃避现实,只为发现另一种生活,只为享受时光。

内容推荐

典雅繁华的瑞典、童话故乡的丹麦、秀美宁静的挪威、冰火共舞的冰岛、璀璨奢华的比利时……

《去另一种生活:北欧、西欧壮游记》分为两大篇章:北欧五国篇和西欧三国篇。作者书写了自己在海外生活的、一路走南闯北所经历的见闻。不仅描绘了欧洲宁静安逸的田园风光,也记录了欧洲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民俗乃至逸闻秘事。《去另一种生活:北欧、西欧壮游记》配有大量由作者本人拍摄的原创精美照片,以便读者获得更为生动立体的直观感受。

作者维京飞鸟用轻松的笔调,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不一样的北欧和西欧。读者从中不仅可以学到一些文化常识,还可以从优美的图文中让心灵感受一段宁静纯澈的时光。

目录

北欧五国篇:

瑞典王国:你古老而光荣的北国山乡

斯德哥尔摩:典雅又繁华的和平之都

乌普萨拉:瑞典复兴崛起之路

马尔默:音乐之声

挪威王国:通往北方之路

奥斯陆:聆听北海潮风吹起的声音

卑尔根:青山碧海间的峡湾古城

芬兰共和国:波罗的海的美丽女儿

赫尔辛基:夕照芬兰湾

丹麦王国:温暖童话的故乡

哥本哈根:安徒生和他的小美人鱼

赫尔辛格:卡隆堡·莎翁刻写哈姆雷特回忆的海角城堡

腓特烈堡:比童话更传奇的是真实的人生

趣伏里公园:乡愁记忆·回归童真时代

双城记:斯德哥尔摩与哥本哈根

桑德堡:国境之南的白雪绿茵岛城

冰岛共和国:冰与火共舞之岛

雷克雅未克:白烟·温泉·地震·火山·鲸鱼·海鹦鹉

西欧三国篇:

比利时王国:璀璨的欧洲之心

布鲁塞尔:巧克力与撒尿小童·欧盟总部

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之都的奢华与亲和

荷兰王国:大航海时代

阿姆斯特丹:艺术人文与商业气息和谐并存

莱顿:书香花海·寻访荷兰女王的母校

库肯霍夫:花田·风车·园艺

海牙:典雅奢侈之都·名画·海滩日落

卢森堡大公国:城中袖珍国

卢森堡:一桥飞架峡谷的国际金融城

后记

试读章节

诺贝尔的百年记忆

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的家乡,这里处处都有他留下的影响痕迹。

被称为斯德哥尔摩明珠的市政厅,屹立在碧蓝如镜的梅拉伦湖畔,虽然它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办公楼,然而并没有围墙阻隔,对于所有的瑞典居民和各国游人,大部分场地都免费开放,至于室内的主要区域,也可购票进入参观。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并不仅仅是瑞典的首都政府所在地。

虽然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每年都是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但在颁奖仪式结束之后,瑞典王室、得奖者和贵宾们,都会转移到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来,参加诺贝尔奖晚宴及舞会。届时,来自全球科技文化界和媒体的目光,都会定格在梅拉伦湖畔的这颗闪耀明珠上。

在诺贝尔各大奖项之中,除了和平奖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其他所有奖项,都是在斯德哥尔摩颁发。诺贝尔奖的精神,也代表着瑞典人对和平世界的赞美、对科技文化的鼓励。

同样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每年暮春初夏和寒冬时节,还会举办两次独特而隆重的毕业仪式——也就是我的母校,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硕士生毕业典礼(至于斯德哥尔摩各大高校的博士毕业典礼,通常是一年一次,在市政厅联合举行)。

毕业典礼的费用,完全由皇家理工学院和政府负责,毕业生不需要交钱(只有晚宴是收费的,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订餐)。整个毕业典礼,严格遵循着一套形式古典而又繁复华丽的礼仪流程,比如,毕业生们应该怎样列队进场,然后从一楼的蓝厅,缓缓行进到二楼的金色大厅,再依次走下石阶,回到一楼大厅;同时,学生仪仗队也必须身穿传统的瑞典学生礼服,头戴根据专业区分颜色的礼帽,分别举着瑞典国旗、皇家理工校徽等多种图案复杂的旗帜,在管乐队的引领下,依次摆出仪仗。这期间所有的步骤流程,都要经过事先反复的排练准备。

担任毕业典礼大合唱任务的,是皇家理工学院的学生声乐合Ⅱ吕团,他们会连续吟唱多首瑞典歌曲;与此同时,负责为毕业典礼伴奏的,则是每年都会在诺贝尔颁奖晚宴上,进行专场演奏的瑞典皇家交响乐团,而该乐团的专业演员们,也会在学生毕业典礼上高歌献唱。

整个毕业典礼中,大厅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台阶下的两个区域,分别是毕业生方阵和家长亲友方阵。台阶附近的入口处是瑞典皇家交响乐团的位置,而台阶之上,则是学位授予仪式的主席台,校长会将证书亲手交到毕业生手中,并且代表母校向学生们送出祝福(仪式上所授予的证书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普通版本,真正的毕业证书原件,会直接邮寄到毕业生的住址)。

由于瑞典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间并不一致,所以皇家理工学院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两次统一的硕士生毕业典礼,方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能够参加这样一场典雅温馨的毕业仪式,是学子们终身都难以忘怀的记忆。有很多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还会专程从各国赶回来参加毕业典礼。

回想当年,我也曾站在二楼的金色大厅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着坐在一楼蓝厅里的父母,在他们的身边,坐着瑞典学生的家长,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亲友们,大家不分国籍地域,同样有一颗期待孩子成长的心,也都为孩子的学业圆满而感到欣慰。

毕业只是人生的一个过渡阶段,接下来的又将是新的出发点。正因为人生中存在痛苦,所以才能感觉到快乐,没有痛苦陪衬的快乐,不可能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愉悦。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眼泪中学会微笑,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感。

红砖市政厅的高耸尖顶上,象征着往昔卡尔玛联盟的金色三王冠标志,仿佛刺穿了云空,梅拉伦湖水漫过市政厅前方的灰白色大理石台阶,又从我脚下的大桥转着旋涡流过。湖畔柳条低垂,水面浮草轻微摆荡,一旁有垂钓者耐心静坐,凭栏举目遥望处,都是无数覆盖着翠绿森林的大小海岛,如同珍珠扇贝一般,散布于蔚蓝海面。最后等到日暮迟迟,便可以起程返回那深藏于森林中的隐居之处。

除了知名景点,来到斯德哥尔摩的游人,如果想要拜访一些比较独特的地方,那么,我建议凡是有兴趣、有时间的人,不妨也到皇家理工学院的主校区参观游览,交通非常便利,从市中心车站坐地铁,在理工学院站下车,出站后搭乘上行电梯,即可直达。皇家理工学院(国立)始建于1827年,是瑞典最古老的理工大学,瑞典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师都出身于这里,以“科学和艺术”作为校训,鼓励学生取得科技与文艺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主校区所在地,曾经是风景秀丽的瑞典皇家狩猎场,有着非常典型的瑞典高校风格——开放式校园、不设围墙,另外,在校内某餐馆附近,距离地下二十五米深的地方,还建有瑞典第一座核反应堆(已停止运作),游人在校园内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古老红砖建筑,各式各样的青铜雕像,喷泉,精美的室内手绘壁画,或者在开满鲜花的林荫道上漫步,聆听鸟儿站在枝头的鸣唱。

P15-18

序言

周游列国的理想,其实早在我的少年时代便已萌生。

几千年来,中国人既有固守家园的恋乡情结,也有志在四方的远游传统。张骞出使西域诸国,连通东西方丝绸之路;玄奘大师徒步苦旅,远赴南亚天竺求法;李白仗剑携酒,徜徉纵情于江河湖海;徐霞客以旅行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至死方休;饱经颠沛流离的杜甫,用一篇题为《壮游》的唐诗,记录下自己从少年到老年的漫长羁旅。所谓壮游,并不是单纯的观光赏景,而是人在壮年时,胸怀理想,独自云游四方,一路寻山觅水,感受天地壮阔苍茫,探访市井民间,积累阅历见闻的过程。

由于亚欧大陆是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而不是像其他大洲那样,在地理位置上各自独立,因此,也决定了这两个大洲之间息息相关的渊源。欧亚文明的最初互通,主要源于古丝绸之路,它起始于长安和洛阳,途经西域各国,直达欧洲腹地,借助频繁的商贸往来,带动了各个地区的文化交流。

来自东方世界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漆器等,从进入欧洲之初,就一直受到各阶层人士的迷恋追捧,风行欧洲千百年的中国热长盛不衰;与此同时,近年来在国内迅速风靡的北欧热,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正在持续升温。

然而,在很多年以前,选择探访北欧,似乎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想法,因为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关注焦点,多半集中于北美洲、大洋洲、东亚的日本、欧洲的传统知名大国如英、法、德等。华人与北欧的近距离接触,主要还是从近代开始的,如果追溯到更遥远的1898年,在风雨飘摇的清末,戊戌变法遭遇失败,作为维新派核心人物之一的康有为,曾经远渡海外避难,他游历欧洲十一国,被北欧的宁静安详所吸引,随后便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外,出资在东部的一座海上小岛上建起“北海草堂”。

本世纪初的夏秋之交,我原本计划横穿太平洋,负笈东渡北美,最终,在种种机缘之下,目的地换成了北欧。于是,我从南中国出发,乘坐火车到达北中国,又一路向西北飞行,经过内外蒙古、俄罗斯上空,最后驻留在波罗的海与北大西洋环抱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是一大片有着清新田园风光的新奇土地,在错综密布的森林湖泊岩石中,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童话精灵。此后数年,我在此过着近似隐居山林的恬静生活,体验着百年前到此的先辈们那种独自客旅异国的人生百味。

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都市人群,已经对宜家、H&M、沃尔沃、爱立信、诺基亚等北欧品牌如数家珍,对北欧的设计风格、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追慕推崇,就连“北欧”二字仿佛也成了一种代表时尚理念和小资情调的流行名词。

不过,真正的北欧是怎样?真正的欧洲又是怎样?  即使是在欧洲这片大陆上已经繁衍数代的外来移民,甚至是本土原住居民自身,也会感到一言难尽。或许外人只看到富裕发达的福利国家,却未必能想到北欧人的先祖也是从贫穷岁月里熬过来的“苦出身”,即使同源同宗,欧洲诸国之间仍旧是个性与共性并存。所以我的这本旅欧散记,也算是管中窥豹,借助图文的形式,将个人眼中所见的欧洲千面百态,尽力道来。

在欧洲,说到旅行,是一件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欧洲的海陆之上,密集地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国家,旅人在一洲之境内,即可周游列国。这其中的大部分国家,已经加入了边境开放流动的申根协议,各申根国内部的合法居民(包括本国居民和持有合法居留权的移民和外来人士)不需另外签证,即可自由往来,因此欧洲人在申根国之间的通行,就如同中国人在国内的跨省出行一样便捷。

整个欧洲一年中最美的时光,是在夏季,那是一幅幅阳光普照、翠绿碧蓝的立体风景画,因此欧洲人把夏天称作“黄金般的日子”,弥足珍贵。每年的6~8月,通常都是欧洲高校的暑假,于是师生们可以利用这漫长的假日,背包行走穿梭于各地的山水与城市之间,学习书本中所没有的人生课程;同时,夏季也是大部分欧洲人的主要休闲假期(另外两个长假,则是春季的复活节和冬季的圣诞节),在这段时间内,有大量的企业员工会选择休假出游,而他们在公司内的职务,则由临时招募的暑期雇员代班,直到休假归来,再作交接即可。

无疑,以上这些优势,都使得欧洲成为一个十分理想的壮游目的地。所以,我也曾经依靠学生时代的奖学津贴和工作之后的薪水积蓄,或者独自上路,或者与家人朋友一道,背包行走欧洲,前后游历十几个国家、数十座城市。在旅途中,我们尝试过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坐过飞机、火车、轮船、地铁、电车、巴士,然而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抵达目的地,我们既住过比较舒适的酒店,也住过小型家庭旅馆和自助青年旅社,甚至还有过在火车站候车室露宿一夜的辛苦经历。

身处欧洲,背包穷游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人在一生之中,不妨拿出一些时间,放下一切顾虑羁绊,不计挫折成败,去尝试寻找自己理想的方向,只要耐得辛苦,舍得脚力,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四处游历,实现走路看世界的梦想。

数年来,作为国内媒体的特约撰稿人,我一直在向中国人介绍欧洲,也向欧洲人介绍中国;同时,国内北欧热的兴起,以及欧洲中国热的延续,都是我长期关注的焦点。当下,全球化和互联网对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影响日益增强,究竟是东方之路前途光明,还是西方模式稳定长远,所谓见仁见智,也是一个颇为值得探究的多元课题。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单纯的欧洲游攻略指南,我希望它是一卷浮世绘、一部风物志,一场穿行在历史文明的过往今昔,去探寻蓬山远景的人生壮游。

后记

2013年暮春,全书完稿,收笔于丹麦哥本哈根,其中有部分内容,依据我历年发表过的旧图文改编修订而成。

数年前,在我开始创作这本书的时候,中国国内还并不十分流行这类旅游题材的图书,所以,关于海外各国的游记,大多是以官方出版的旅行攻略和指南手册为主,偶尔也会有外交官和留学生、华人学者,参与撰写驻外见闻录和私人游记。

在主要依靠纸书来传播信息的时代,除了历代名人留下的游记文学,还有很多著名的现代旅行指南出版物,如《孤独星球》等,它们曾经是非常新颖的攻略读物,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快速传播,关于旅行的资讯不断得到更快、更全面的更新,同时,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更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地理位置的距离,不再是出门远行的鸿沟,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更加渴望前往地球的其他角落,一探究竟。

近十年来,我以IT人和传媒人的双重身份,见证着东西方世界的日新月异。因此,我并不打算写一本单纯的旅行攻略,而是以非虚构的、亲历式摄影图文,加上散文旅行笔记的原创形式,如同纪录片的长镜头一样,来为读者一一讲述、展示我所目睹到的欧洲。

在这本书的漫长创作和出版过程中,有许多曾经与此书有缘的出版社和编辑朋友们,彼此在交流沟通时,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同时,也向一直协助我的父母、国内责编和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为此书撰写推荐的欧洲官方机构的诸位友人们以及媒体、作者朋友,致以诚挚谢意。

康有为在他的海外羁旅中,曾写下一句无声感叹:岂意长漂泊,离乡已十秋。

我之所以撰写此书,既是为了纪念在欧洲多年的“北漂”岁月,也是为了让有缘的海内外读者,一同来分享浮生感悟。如果通过我的镜头和纸笔,能让读者们对欧洲、对中国,都有翔实立体的感知和思考,那么这本书的创作目的,也就算是基本完成。

人间千秋岁,披星戴月归。当我敲下本书最后一篇文字,标注好最后一张照片时,灯前窗外,这位于极北苦寒之地的冰雪北欧,已是春晖普照人间,无数锦绣繁花,立于枝头草丛,次第绽开,传报欣喜。

北地踏雪,南山寻柳。春江潮涌,桃花千树。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最喜爱的传统报春花,桃花几乎是最早可以看到的春天象征,而在北欧的春天里,很少有它的身影,取而代之的庆祝之花,将是一堆堆熊熊不熄的炽热篝火。

春日万物生,大千世界,平安喜乐。

2013年,于北欧

书评(媒体评论)

在每一次旅途中,我们用眼去观察世界,用心去体验不同的生活。这本书让我再一次沉醉在北欧纯净的自然风光里,也再一次感受到那里温和质朴的生活方式。

——李春梅【瑞典旅游局中国区首席代表】

真正的北欧是怎样?真正的欧洲又是怎样?阅读维京飞鸟的这本书,我再次找到了答案。

——嘉倩【作家。旅居欧洲多年,曾就职于英国外交部新闻处】

如果你从未去过瑞典,这本书能为你打开了解瑞典的历史文化、旅游特色、教育商业等方面的大门。如果你只是蜻蜓点水地到过瑞典,这本书能告诉你许多在走马观花背后生动而不失深度的故事。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瑞典这个遥远的北欧国家,这本书将拉近你与它的距离——你会发现,原来它并不陌生。

——陆意 (Louise)【瑞典官方网站负责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去另一种生活(北欧西欧壮游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维京飞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90313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9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3179141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