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木清嘉(瑞安建筑文化遗产)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既是瑞安建筑文化遗产的写照,也是瑞安文物保护T作的见证,既是各地文化人士多年辛劳的硕果,也是深入研究瓯越建筑文化的开端。书中采用文字、照片、测绘图三种方式,反映了瑞安的文化遗产——古建筑,既有共享性,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供人们共同欣赏研究。

目录

序/0

1 缘起/1

2 罗阳古城/2

3 文化建筑/6

3.1 玉海楼(孙诒让故居)/7

3.2 利济医学堂/11

3.3 心兰书社/15

3.4 话桑楼/19

4 宗教建筑/24

4.1 圣井山石殿/25

4.2 观音寺石塔、垟坑石塔/33

4.3 宝坛讲寺/39

5 民居建筑/44

5.1 李维樾宅/44

5.2 林庆云故居/47

5.3 孙氏老宅/51

6 公共建筑/56

6.1 东安硐桥/56

6.2 八卦桥/68

6.3 孙氏宗祠/71

6.4 戏台/75

6.5 水碓/78

6.6 陈傅良墓/8l

6.7 牌坊/84

6.8 宾阳门城楼/86

7 建筑装饰/88

附录:瑞安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101

后记/103

试读章节

建筑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类建筑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均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瑞安是江南水乡南际的古代重镇,地处越闽文化的交界处,占据东海之滨一隅。与同处江南的杭嘉湖等人文重地相比,瑞安的金粉繁华远远不及,而南宋一代的人文荟萃差堪比肩,山水之清丽则尤有过之。作为江南文化圈的南际,既不可回避地受到江南杭嘉湖核心地区的辐射,又由于自身位置的相对边缘化,而得以保持一份旁观者的从容冷静与进退自如,体现了其作为瓯越文化代表城市的文化特色。

瑞安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闽文化的影响,到近代温州开埠后,外来文化传入,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但千年文化积淀,永嘉学派的精神风貌却被深深裹藏,不因地域、文化、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异,并被物化为瑞安地域的民风民俗和乡土建筑。晚清新学的崛起,使传统文化更多了一些通达、自然而富于活力,其乡土建筑也受到了欧风美雨的熏沐,一时风云际会。

在瓯越文化中,建筑虽然依旧逃脱不出两千年轻灵舒缓的木构楼阁的巢臼,但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里的人们不乏把握石头的秉赋,垒石筑屋与对石料进行加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瑞安的石棚墓到郭璞用石?筑白鹿城,从宋代的南阁牌楼群到楠溪江古村落、江南豪宅玉海楼。这里的人们,同样不乏把握砖木构巢的秉赋,古建筑星罗棋布于瓯江、飞云江、楠溪江、清江沿岸,这些建筑虽然不是建筑文化的主流,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建筑文化生机盎然的一番美景。这里有坚实的士大夫思想基础,有丰富的外来形态流入,更有能工巧匠出神入化的创造,是中国建筑园地上绽开的一朵绚丽奇葩。现存的瑞安乡土建筑,虽然没有宏大的场面,也没有唐宋遗存楼阁殿宇那样气势磅礴,但其典雅、小巧、临水而建的风格,体现了江南水乡小家碧玉的独特气质。而这些在永嘉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建筑,在形制、技术、艺术上有其丰富的、与众不同的一面,折射出近代对远古的继承与结合。  20世纪90年代初,我受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专修古建筑保护和研究。回瑞安后又从事古建筑保护工作十余年,在这期间,瑞安城经历了“充满矛盾和自我伤害的过渡期”,我们古老的家园被慢慢侵蚀了。面对这发展如飞的城市化的时代,我该做些什么?我生于斯、长于斯,对瑞安建筑比较熟悉。守土有责是我的使命,传承建筑文化是我的职业,研究和保护是我发展的方向。针对瑞安乡土建筑研究的空白,面对大片古建筑、古村落、古城堡、古遗址的消失,我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作为文物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认为在这过渡时期,我们必须真实记录城市历史风貌,抢救瑞安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城市共同的“源”,再现水木清嘉的瑞安。

本书的编辑工作得到我的导师朱光亚先生和他的一批学生的大力支持。书中采用文字、照片、测绘图三种方式,反映了瑞安的文化遗产——古建筑,既有共享性,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供人们共同欣赏研究。但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留住这些城市仅存的古建筑文化遗产,并流传给后人。P1

序言

少年时代我对华夏文化的认识是一元的。大江大河,舍此何求。及至年长,始知神州大地有许多地.方是相当独特的。不仅塞北边关有长河落日,高原雪域有金顶梵宫,就是东部汉民族的区域内也能遭遇中原文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事。温州一带的瓯越文化圈即为其一。

古人祭四渎,大汀大河仅为其二。渎者,独流入海之水也。故瓯江、飞云江皆可称渎也。因山岳阻挡故不能与他处之水相通才独流入海,亦因山岳阻挡,造成交通困难,接着就是文化交流的困难,形成如瓯越这样独特的文化圈或亚文化圈,造就了如温州人这样的刚毅奋斗、不畏险阻、义利并重的地域文化特色。

以建筑文化验之,温州地区亦十分特殊。在它处,柱下板与柱身梭形卷杀还有柱身矮而面阔宽的扁形的立面问架比例皆为明代及更早的古制,而在温州民居中清代以至民国的建筑仍有沿用此法者。上昂做法,它处己绝迹,而瓯江流域比比皆是,插拱、清水脊、老戗发戗等等亦多在温州长盛不哀。倘佯其中,每每得窥宋元遗韵,俨然一处古构收藏处。

然而又因瓯江、飞云江独流入海,海通之后瓯越反成较早开放之地,故又领异标新得风气之先,遂使极古之信息与最新之风尚相遇一堂,并在瓯越近代建筑上留下印记,与古瓯遗风相得益彰。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全球化的脚步飞速进展,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如火如荼,最新的一轮建筑浪潮大有扫荡一切之势。保护千余年来的文化积淀,从而保护瓯越的文化基因成为当代学人的责任。李刃君白东南人学毕业后返同瑞安,栖身玉海楼文博馆中,既享仲容先牛遗泽,又首当新,一轮大潮的冲击,在建设与保护的夹缝中左冲右突,努力保护,积极规划,又致力测绘与修缮,转眼十年有余,《水木清嘉》一书的编撰即是近年他工作的副产品。本书既是瑞安建筑文化遗产的写照,也是瑞安文物保护T作的见证,既是各地文化人士多年辛劳的硕果,也是深入研究瓯越建筑文化的开端。我祝瑞安文物保护事业层楼更上。  朱光亚

2005年4月于石头城下

后记

我从事文物工作近二十载,已近不惑之年。在工作中也没做出大的成果。只是常常面对现代都市文化会产生一些忧患,对文物保护工作会非常关注,因此在焦虑中总想做一点事情。但一直都找不到一个切入点。一是水平有限;二是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有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来到了对传统建筑教育和研究非常注重的东南大学建筑系,系统地学习了三年,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0世纪90年代末,瑞安掀起了历史古城的保护热潮,社会学者和名流都呼吁政府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我有幸投入了这项工作,主持了瑞安几件文化遗产保护的大事,例如:孙诒让故居的修缮、利济医学堂的修复、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等。在工作中常面临几种思想的困扰,有人说:“不要什么都保护了”,有人说:“好!你要多抢救保护一些”,有人说:“要考虑保护和改造的利益权衡”……对这些问题,我总感到很无措,总想找出最好的解决途径。我忙着查找国内外的资料,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式符合瑞安的实际,但我从中悟到了一些道理,我们需要马上做一些基础性工作,需要大力宣传推广,让整个社会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的工作就会畅通些。

基于上面的考虑,我就产生了出一本介绍瑞安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书,既含专业性,又有普及性。瑞安自古属永嘉郡,而瑞安古建筑以清丽、典雅、朴素为主,因此我为该书取名为“水木清嘉”。

该项工作得到市领导钱建民书记、黄寿龙副书记、项力克副市长、江孟甫局长,韩丽华副局长的重视和支持,钱建民书记为本书亲笔提写了书名,同时也得到了文化局、旧城办及陈金旦同志的大力帮助。在这几年里,东南大学部分师生一直友情协助,文物部门全体同仁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在此我深深表示谢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发掘瑞安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精华所在,引起更多的学者和有志青年投入这项有意义的保护工作中去。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历史文化遗产更多地保留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中,更多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留给我们子孙后代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东南大学建筑系参加测绘的教师、学生有:朱光亚、陈建刚、胡石、顾效、张玉瑜、诸葛净、石宏超、刘捷、张轶群、顾恺、许凡、刘辉瑜、徐玫、蔡志昶、高见、黄涛、白颖、李新建、陈涛、柴阳波、范久江、炊博宁、周天邑、李烽、汤学栋、杨佳、殷仁成、庄魏、郑林伟、方榕、孙颖智、刘诚、李娟、姜志闯、孙卫华、崔明、都荧、俞海洋、赵林、姚舒然、李练英、吴修民、贾亭立。

李刃于玉海楼

2004年12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木清嘉(瑞安建筑文化遗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99048
开本 其他
页数 1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6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53
26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