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潇潇雨飞花溅泪(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实力女写手冷香暗渡十六岁时的武侠作品,十四年后终见天日,绝对值得珍藏!十七年前,一个阴谋导致武林第一美人惨死,十七年后,阴谋还在继续,爱恨情仇,恩怨权谋的交织,犹如连环套,引出了一段又一段的秘情和一个又一个的陷阱……

内容推荐

一段情感纠葛引发的阴谋,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武林至尊冷香宫,第四代幻月宫主花溅泪,在和秘密崛起的黑道组织聚雄会殊死争斗之间,却面临和已定亲的同门师兄萧雨飞,声名狼藉的采花盗白无迹,聚雄会少主谢谨蜂的情感纠葛,并牵扯出冷香宫,聚雄会几代人的恩怨情仇。

目录

上册

自序

楔子:花落,人亡

第一章 初会 /001

第二章 孽缘 /013

第三章 暗许 /031

第四章 订盟 /047

第五章 双花盗 /057

第六章 查奸/077

第七章 萁豆相煎/087

第八章 生死约定 /105

第九章 退亲疑云 /123

第十章 前尘旧事 /143

第十一章 真相大白 /157

第十二章 劫美 /167

第十三章 黑手 /185

第十四章 阴谋 /195

第十五章 秘闻 /213

第十六章 蒙冤 /231

第十七章 受诬 /247

第十八章 毒计 /259

第十九章 幽灵 /271

第二十章 风云突变 /283

第二十一章 劳燕分飞 /301

第二十二章 情到浓时情转薄 /319

第二十三章 当局者迷 /341

第二十四章 计中计 /363

下册

第二十五章 一剑断肠 /001

第二十六章 被俘 /017

第二十七章 负命者,上钩来 /033

第二十八章 谁是上钩者 /047

第二十九章 塞翁得马 /069

第三十章 生死玄关 /083

第三十一章 黄蜂尾上刺 /099

第三十二章 最毒妇人心 /123

第三十三章 东下蓬莱 /147

第三十四章 欲诱 /165

第三十五章 诀别 /185

第三十六章 李代桃僵 /201

第三十七章 死无憾,也风流 /225

第三十八章 绝处逢生 /243

第三十九章 决战 /267

第四十章 尘埃落定 /295

尾声 唯留梅花说旧事 /329

试读章节

月光如水,梅影似雪。

虽已三月,梅谷断魂崖边却仍积雪未化。梅花开得正艳,红的似血,白的赛雪。一枝枝一树树暗吐奇香。月色映着清冷的雪光,使本就少人问津的断魂崖更幽静无比。

一株老梅下却立着位双十年华的少妇。白衣如雪,秀发如云,手攀花枝静静伫立,恰似一枝梅花,而真的梅花却黯然失色。

如此佳人为何孤身一人立在这荒凉之地?她莫非在等人?她那双柔情似水的眼中,满含凄凉、幽怨之意。一阵山风,吹散了她的秀发,也吹散了地上的梅影。

月光下终于又现一人影,远远向崖顶奔来。忽然,一块巨石后跳出一个蒙面人,挡住了来人去路:“阿福,你来这儿干什么?”

阿福一惊,随即又喜道:“哦,是……”来人袖中突然滑出一柄短剑,剑光一闪,一串血珠溅落。阿福倒在地上不停抽搐,眼中露出惊恐痛楚与不解之意。喉头咯咯作响,却说不出话来。

蒙面人冷冷地盯着他,一言不发,只缓缓取出一方雪白丝巾,轻拭剑上血痕。阿福渐渐不动。蒙面人从他身上搜出一个小檀木盒,盒中装着一枚碧玉簪和一封信。蒙面人拆开信,目光闪动,一面看一面冷笑。月光照在淡蓝色的信笺上,反映出一种奇异的光彩。

信上之字刚劲飘逸,字字力透纸背,显见写信人当时的激动与焦虑:“秋烟吾爱妻:吾非无情无义之徒,怎奈家母苦苦相逼?吾知汝已有孩儿,而吾却被迫娶令师姊为妻。吾可遥知汝此时之痛苦,吾心更不胜伤悲,泪珠与笔墨齐下。吾虽不能娶汝,但誓不负汝。令师姊也与令师兄悄订鸳盟,下嫁与吾也乃令师所逼。吾已与其暗订盟约,假作夫妻,夜不同床,惟待来日再与汝重续旧梦。时紧矣,言未尽而不得不搁笔,想吾枉为七尺男儿,婚姻之事却不得自主,实谓无能,呜呼,吾心之悲,岂在汝之下?汝能谅否?今宵之约吾难以脱身,下月十五吾将在老地方相候,惟派心腹阿福送此信与玉簪一枚,聊表吾心。明匆匆草于书房。”

来人冷笑一声,将信点燃,化为灰烬。提起阿福尸身抛下万丈高崖,又捧起积雪将地上血痕掩过,这才转身向崖顶奔去。一只手从怀中取出另一封信来,赫然竟也是淡蓝色的,同方才那封一般无二……不久,武林第一美人叶秋烟失足坠崖的消息便在江湖上传开。世人议论纷纷,无人知其原因。除了,那黑衣蒙面人,还有那断魂崖上陆续凋零的梅花……(楔子 花落,人亡)

序言

一个梦,可以做多少年?

——14年。

人生,有几个14年?

……

这本书完成于1991年夏,是年我16岁。到今天出版,中间隔着漫长的14年。

说是漫长,却又觉弹指而过。昔年的纯真容颜,如今已是“尘满面”。 一入红尘岁月催。

犹记得当年梦破时旧作《拂霓裳》:又无眠,卧听霜风卷布帘。寒浸浸,冷云渺淡月孤纤。夜长思正乱,霜辉客意添。念婵娟,应似我,愁老少年颜。 非池中物,又争奈,少机缘。卞和空怀璧,毛氏显锋难,到他年,再回首,应是泪满衫。

如今梦圆了。再回首,才惊觉,原来此时的心境,和十四年前的预料完全相符——果然是泪满衫。

我本出身寒门,家有兄妹三个,我是老三。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微薄。我自幼随二叔父生长。我天生对文字敏感,会写字即会作文,连繁体古文,也似乎无师自通,上初中时,就能捧着旧版繁体文言文看得废寝忘食。那时,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当一名作家,写尽人生百态。因为我是一个悲观的乐天派。人生苦短,我希望能沉浸在文学的梦里,用笔将“一辈子”演绎成“几辈子”。

这本武侠小说是我的处女作。我从十一岁起迷恋上武侠小说,到十四岁时,自觉中武侠小说的“毒”已很深,惟一的“解药”就是自己也创作武侠小说。

14岁就妄想完成长篇大作,困难可想而知。但我是一个一旦确定了目标,必要先尽人事而后方能听天命的人。这篇小说仅开头就写了十几遍,整整两年时间,三易其稿,才终于完成,所有手稿加起来约有200万字。其间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1991年秋,我的二哥李晓波(现为天府早报记者)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他将我的第二稿交给了中文系教授文亚舟。文先生看后十分惊讶,认为小说写得非常好,完全不似十六岁少女手笔,即便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也难完成这样的作品。他给我回了信,肯定和鼓励我继续创作。他说这篇小说已达出版水平,准备帮我推荐给出版社,但因二稿写在作业本上,不规范,要求我重新用正规稿纸写过。于是我又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将小说重新改抄了一篇。400字一页的作文本,我写了1834页。

文先生将小说推荐给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作家林文询先生。林先生看后也十分赞赏,但他表示,作为正规出版社,不可能出版本小说,怕被人非议为“支持中学生不务正业”。随后,他将我介绍给几位书商。因时间久远,我只记得其中一位叫陈钢,曾住在成都市西南影都旁的一个宿舍楼里。书商们只愿出3万元买断,但作者不能署我的名字。

在1991年,3万元对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家人满怀期望地等着我作出选择。当我艰难地说出“不”字,妈妈哭了,我也哭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我这一生都将因此而改变——因为写小说,我原本优异的成绩已一落千丈,我不可能考上大学,如果拒绝卖稿,我将连自费读大学的机会也将失去。

文老师曾想通过努力让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我,但未能成功。随后,他介绍我进入该校教育系的函授大专“公关与营销”专业学习。家里人凑钱帮我缴了学费。这笔钱,直到1998年我工作三年后才还清。

1995年10月18日,刚毕业的我到成都商报应聘。很幸运的是,一切顺利。此后,我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记者生涯,从此不再搞文学创作。出于心理障碍,我不仅不再写小说,也拒看任何文学作品,拒与文学界人士、出版界人士交往。这篇小说,这段经历,成为我心里一道永远碰触不得的创伤。 我在新闻事业上一帆风顺,很快就成为报社的骨干记者。十年的记者生涯,让我脱胎换骨。我似乎已习惯从采写新闻报道中寻找快乐并享受快乐,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执著追求,俱化了遥不可及的梦。我有意识地“遗忘”那段自己的历史,有意识地摒蔽和自己那段历史有关的信息。只是偶而从梦中惊醒,睁眼看着漆黑的天花板,我会突然辗转难眠,悄悄流下几滴眼泪。 但冥冥中似有定数。2003年6月,我报道了轰动全国的“饿死三岁幼女事件”。此后我离开了记者岗位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静下心来认真回顾、总结自己28年来的经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希望为自己另外找寻一条出路。2004年4月,我开始重新拿起已放了13年的笔。当月,我仅用23天就完成了19万字的都市爱情悬疑小说《最后一页》(又名复仇玩偶)。该小说于同年8月、9月先后在新浪网读书频道原创工作室、天涯社区舞文弄墨连载。随后,我开始鼓足勇气面对自己一直不能面对的事:我翻出了压在箱底13年的这篇武侠小说手稿,发在了网上。9月30日,我接到北京知识出版社的约稿信,希望能出版我的《最后一页》。10月,《最后一页》在成都商报连载,随后在兰州西部商报、青岛早报上连载,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1月,《最后一页》出版上市。期间,我这篇武侠处女作,也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追捧,先后有多家出版机构同我联系。最后,出于报答知遇之恩,我将这篇小说交给了第一个向我约它的四川少儿出版社。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时间,我有些啼笑皆非。这才醒悟,原来,一条路看似走到了尽头,只是命运在提醒你走另一条路。14年,我走了一个好大的圆,终于又回到了起点。

曾经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优待郁秀、韩寒,却独独为难我?如今,我对命运不敢有抱怨,惟有感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这14年的磨炼,我不会有这么丰富的人生阅历。人生如酒,需得九蒸九醅,方显醇厚滋味。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挫折曲折,俱是财富。

在小说出版过程中,上个月,我偶遇了林文询先生。我一眼就认出了他,虽然他已鬓角添霜,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对我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恩师。他已经不记得我了。当我向他报出我的名字,他十分惊讶。随后,所有的记忆被唤醒。

我们在小酒吧里对坐小酌,你一言我一语地慢慢回忆,如烟往事,顿时历历在目。很佩服林先生的记性,他还记得我当年小说中的诗词,夸赞我“古文功底不同一般”,说他一直记得“有那样一个爱好文学的女孩”,他“从来没有见过第二个这样的女孩”……把酒言欢话当年,中间隔着的,是14年的漫漫时光。我笑着,一双眼却慢慢热了。

我一向自认坚强,但与林先生道别之后,一出酒吧大门,泪水就悄然滑落。心仿佛满溢了,又仿佛掏空了。不自禁地想起14年前,哥哥带着我的1834页手稿,带着我的梦想,登上开往成都的火车,我一边跟在车下拼命的跑,一边挥手道别-------此情此景,自以为早已忘记,却原来只是藏在了心底膏盲处。它会不请自来,清晰如昨。

曾经有网友说,以我现在的能力,我会把这篇处女作改得很好。是的,我可以。但我不想这样做,我只是对原文做了一些简单的删减,让阅读节奏加快。因为这是我、一个一直做着文学梦的女子的一段特殊的“历史”,不容我篡改。

因此,亲爱的读者,您将看到的,仍是当年那个16岁的女孩的真实手笔。能与各位分享自己这个珍藏了14年的梦,我很开心。

谢谢您的阅读。

最后,我想以14年前,我去拜访成都作家江沙时,题在江先生门上的一首旧体诗与诸位爱好文学的朋友共勉:无题仗剑江湖寒复秋,热血每被霜打头。   云际雾隙初展翼,浪尖涛峰险试舟。

浮世易赚浅薄名,文坛难搏真大手。

此身已上西行路,不取真经誓不休。

冷香暗渡于2005年7月7日下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潇潇雨飞花溅泪(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冷香暗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36449
开本 其他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7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1.33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51
15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