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三锹人的文化调适: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人类学考察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生活在湘西南与黔东南州交界区域的三锹人,在应对其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构建起特有的农林复合系统,形成独具特色的营林技术、知识、观念、习俗、信仰、伦理等各种文化事实。这样的文化事实是三锹人文化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适应、调适的结果。各文化事实贯穿于三锹人的生产、生计活动当中,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共同体。本书从历史、区域、空间等维度分析三锹人的文化事实以及农林复合系统的文化内涵,以个案研究阐释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融合与文化建构的内在机理。文化与生态的耦合状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愿景,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对南方山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目录 绪论/1第一章 三锹概况/45 第一节 三锹的来历/45 第二节 三锹的地理空间/48 第三节 三锹的生态、经济与文化/64第二章 农林复合系统的结构/84 第一节 种植结构/84 第二节 养殖结构/91 小结/95第三章 农林复合系统的兴起/96 第一节 农林复合系统兴起的自然环境/96 第二节 农林复合系统兴起的社会环境/99 小结/107第四章 农林复合系统的价值/108 第一节 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价值/108 第二节 农林复合系统的经济价值/119 第三节 农林复合系统的文化价值/153 小结/162第五章 农林复合系统文化调适的基本内涵/164 第一节 杉树复合种植的技术体系/164 第二节 制度保障下的农林复合系统/184 第三节 民间信仰下的农林复合系统/223 第四节 交往行为的调适/234 第五节 饮食起居方式的调适/245 第六节 农林复合系统下文化的变迁/248 小结/255第六章 农林复合系统的文化反思/257 第一节 农林复合系统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对接/257 第二节 农林复合系统下绿色减贫产业的反思/261结论与讨论/266参考文献/274附录A 碑刻及其他图片/292附录B 碑文材料/298后记/312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三锹人的文化调适: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人类学考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红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40789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32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87 |
| 出版时间 | 2025-0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327.64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