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精)--迦陵书系(典藏版)/[加]叶嘉莹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 本书是诗词鉴赏名家叶嘉莹先生说诗的经典之作,二十余年来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叶嘉莹先生以其渊博深厚的学术功底、兼顾中西的学术视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讲解汉魏六朝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及诗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我们得以轻松领略曹操、曹丕、曹植、阮籍、嵇康、陶渊明等著名诗人及其作品的很好风采。2. 此次新版,利用如今便利的条件,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内容更为准确。本书原是叶嘉莹先生的友人根据叶先生讲授古典诗歌时的录音整理而成,难免存在一些错讹。此次新版,在版权方的支持下,编辑利用古籍数据库等各种便利条件,对书稿中的疑似错讹予以查核、改正,如:书中提到郑玄关于《周礼·考工记》的一条注释,即“四阿,若今四注屋”,“四注”( 指屋宇、棺椁四边有檐,可使顶上的水从四面流下)讹为“四柱”;又提到僖公五年晋国向虞国借道伐虢、攻占虢国都城下阳——其实,晋国借道伐虢,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僖公二年,晋军占领下阳(下阳是虢国的一个城邑,但并非都城),第二次是在僖公五年,晋军占领虢国都城上阳。经过此次修订,希望能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文字较为完善的版本。 内容推荐 本书是诗词鉴赏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目前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叶先生学识渊博,极富才情,善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独特细腻的兴发感受,跨越时空阻隔,去体味挖掘汉魏六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诗人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带领现代读者与古代诗人做一次心灵层面的交流。 目录 1/第一章绪论 3/第一节诗歌的感发之一 11/第二节诗歌的感发之二 21/第三节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之一 31/第四节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之二 42/第五节诗体的演变之一 54/第六节诗体的演变之二 66/第七节诗体的演变之三 79/第八节诗体的演变之四 87/第二章古诗十九首 89/第一节概论 107/第二节《行行重行行》 118/第三节《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会》 128/第四节《西北有高楼》 142/第五节《东城高且长》 153/第三章建安诗歌 155/第一节概论 165/第二节曹操之一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精)--迦陵书系(典藏版)/[加]叶嘉莹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加]叶嘉莹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6811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677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500 |
| 出版时间 | 2024-10-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10-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