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柏拉图的本原学说::基于未成文学说和对话录的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汉语学界林林总总的柏拉图研究中,本书视角堪称一种别致的诠释,是先刚教授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 Schule)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和基本精神(强调柏拉图的成文著作亦即对话录和他的未成文学说的结合)出发,在兼顾柏拉图哲学的表达形式和实质内容的情况下,以柏拉图的“本原学说”(Prinzipienlehre)为线索,勾勒出柏拉图哲学的一幅相对完整的肖像。对于专业的古希腊哲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柏拉图哲学导论。 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 第1章 柏拉图的生平和著作 1、生平 2、著作 第2章 从成文著作到未成文学说:柏拉图的书写批判 1、柏拉图的书写批判 2、“未成文学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先例 3、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和“图宾根学派” 第3章 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文献依据和基本内容 1、基本文献综述 2、几个释疑 3、《柏拉图学说记述》(Testimonia Platonica)选录 第4章 作为一种本原学说的柏拉图未成文学说 1、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基本内容 2、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哲学意义和哲学史意义 第5章 从未成文学说到成文著作 1、柏拉图为什么要进行写作? 2、柏拉图为谁进行写作? 3、柏拉图为什么要以对话录的形式进行写作? 4、柏拉图的对话录为什么是“伟大的诗”? 5、一点参考补充 第6章 柏拉图的“哲学”理想 1、“哲学”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求知 2、柏拉图重新界定“哲学” 3、柏拉图拒斥职业智者的“智慧” 4、柏拉图的哲学与“智慧”无缘吗? 5、作为智慧之友的哲学 第7章 走向本原的道路:理念的发现 1、本原学说的历史背景 2、柏拉图对于经验论和相对主义的批评 3、“第二次航行”与理念的发现 4、关于“ιδ?α”的翻译 5、理念与认识 第8章 走向本原的道路:从理念到更高的本原 1、对于理念的超越 2、《巴门尼德斯》中的“多”和《智术师》中的“非存在” 3、《蒂迈欧》中的“奶妈” 第9章 从本原出发的道路:混合 1、未成文学说中的“混合”问题 2、《斐勒布》和《政治家》中的“混合”问题 3、《蒂迈欧》中的“混合”问题 第10章 柏拉图本原学说的命脉:辩证法 1、辩证法作为真正的修辞学 2、辩证知识的具体特征 3、简议康德的辩证法的“统摄”和“区分”方向 第11章 柏拉图政治哲学中的本原学说:哲学王与民众 1、作为治国之道的政治技艺在于改善人的灵魂 2、《理想国》中的城邦和灵魂的“公正”问题 3、国家的“公正”在于普通民众的节制 4、哲学家必须说服普通民众 5、如何理解“哲学王” 6、哲学王的人治高于法治 附录:国外柏拉图研究中关于“图宾根学派”的争论 主要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柏拉图的本原学说::基于未成文学说和对话录的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先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7853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5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50000 |
出版时间 | 2024-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02.23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