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红墙里的领袖们)
内容
试读章节

毛泽东与刘少奇第一次相会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畔的毛泽东家里。那是1922年4月,刘少奇奉命从莫斯科回国到上海任平民女校教员,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当年夏天,因斗争需要,党中央决定派他返回故里,参加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协助毛泽东工作。

毛泽东时任中共湘区区委书记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妻子杨开慧是中共湘区区委的机要员兼交通员。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国文教员。

通过这次会见,彼此的智慧、气质、性格及远大抱负都给对方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当他们谈都当年参加的五四爱国斗争和开展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时,毛泽东与刘少奇为他们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开怀大笑。

同年9月14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成功地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毛泽东与刘少奇第一次胜利合作,从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翻开了毛泽东与刘少奇亲密合作的篇章。

1923年4月,刘少奇与他的第一位妻子何葆贞在安源俱乐部结婚,他们的牵线人是杨开慧和毛泽东。主婚人是李立三。

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并被选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出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兼秘书,留在党中央工作,刘少奇作为毛泽东的助手留在安源继续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并创办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校,在安源工人中培养,发展优秀工人入党,壮大党的队伍。在当时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情况下,安源俱乐部的旗帜仍然高高飘扬,被称为“小莫斯科”。

1925年年初,刘少奇也奉命调离安源赴广州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筹备和领导工作。在这次会上,刘少奇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之后,他赴_匕海筹建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并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7月15日,汪精卫也撕下革命伪装,对中国共产党人实行野蛮的反革命大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在中国革命面I临夭折时,毛泽东、刘少奇奋起反抗蒋介石的反共政策。他们在武汉,分别发动和领导工人、农民声讨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毛泽东所领导的全国农民协会发出《讨蒋通电》,愤怒指出“此贼不除,革命民众无幸存之理,国民革命亦无成功之望”,号召“全国民众及一切革命势力团结一致,共赋国仇,消灭蒋逆”。刘少奇也发动湖北工人纠察队和湖北总工会,发出《讨蒋通电》,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在紧急的汉口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慷慨激昂地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秋收暴动,非要依靠军队不可”。并强调中央领导得“必须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而且,他表示湖南的同志,回老家去,有山靠山,有湖靠湖,拿起武器,开展武装斗争。

会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返回湖南,高举秋收暴动,工农武装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

而此时,刘少奇奉党中央之命,开辟另一战场,赴天津出任顺直省委书记,着手恢复与发展被敌人破坏了的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他的白区工作生涯。一年后,刘少奇又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职务,领导东北地区的党的工作。

1930年6月,刘少奇奉命率领中国工人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职工国际执行局委员,留此工作。1931年秋,奉命回国,出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

1932年前后,毛泽东与刘少奇都受到王明、博古“左”倾冒险主义的排斥与打击,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会上,他们攻击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狭隘的经验论”、“游击主义”;攻击毛泽东革命路线是“右倾机会主义”、“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在军事上、组织上二排斥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王明、博古“左”倾冒险主义更加膨胀,激烈地批判了毛泽东所坚持和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政策与制度,撤销了毛泽东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政委和前委书记等职务,作出“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去前方”的决定,彻底剥夺了毛泽东对党与红军的正确领导。  刘少奇也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倾向”,撤销了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和中华全国总工二会党团书记的职务。于1932年冬赴中央苏区担任苏区工运和农会工作。在开展苏区十二县查田运动中,刘少奇协助当时只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认真纠正王明“左”的错误,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毛泽东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力挽狂澜,大义凛然,同博古、李德等坚持错误的军事指挥者进行r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周恩来、王稼祥、朱德、邓小平、刘少奇等支持下,以压倒多数,改组了党中央的领导,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委员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党。

1936年初春时节,刘少奇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赴天津出任北方局书记职务。在那里领导北方局的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深入农村,开辟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蒋介石背信弃义,掀起第二次反共的恶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政委项英被害。刘少奇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重新组建新四军,并被任命为新四军政委,与代理军长陈毅一道,担负起重振新四军军威的历史重任,使新四军发展壮大到近10万人,勇敢地战斗在中华大地上。

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是毛泽东与刘少奇合作的顶峰。刘少奇在《修改党章报告》中,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还第一次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所开创的革命道路。第一次提出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而存在。他说:“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是我国英勇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传统的杰出代表……他将人类这一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从来未有的合理高度,并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毛泽东道路。”

刘少奇在这里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绝不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而是一种马列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党内长期受“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控制和影响,党内的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山头主义等还存在着,特别是王明对自己先“左”、后右的机会主义错误,缺乏应有的认识,在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态度还不老实,不服,因此,为夺取抗习战争的胜利,和全国解放事业的彻底胜利,全党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是当时革命的需要,斗争的需要,也是增强党内团结,消除派性的需要。

在长期斗争中,毛泽东与刘少奇是互相了解的。从总体说,毛泽东侧重中国农民运动,农村斗争;刘少奇侧重于工人运动,或者白区工作。但是,他们配合默契。

毛泽东欣赏刘少奇的沉着、冷静、机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高超的理论修养;刘少奇敬重、钦佩毛泽东的雄才大略、非凡气质,智慧超群的博学多才的统帅风度。

1945年8月下旬,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在此期间刘少奇经党中央毛泽东批准代理行使党中央主席职务。刘少奇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任务,并在国民党大举进犯东北地区之时,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得到毛泽东的同意与批准,为全境解放东北,顺利拉开辽沈战役的序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9年7月初,受党中央、毛泽东委派,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为毛泽东1949年12月6日正式访问苏联做好准备。而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仍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处理国内事务。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与周恩来作为毛泽东长期合作者,辅佐毛泽东的领导。周恩来出任国务院(当时政务院)总理;刘少奇任副主席。1954年出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委员长。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

1956年是个多事之秋。国内外政治风云变幻。毛泽东决心借鉴苏联、东欧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毛泽东的助手,刘少奇与毛泽东一道做了艰辛的探索。

1959年,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此后在如何实现国民经济的好转,战胜前进中的困难中,毛泽东与刘少奇发生了不同的意见分歧。毛泽东认为刘少奇搞的“三自一包”是修正主义的东西,是在搞资本主义复辟。他担心赫鲁晓夫的一套在中国重演,他再三告诫全党,要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

于是,毛泽东亲自策划并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演出了毛泽东“炮打司令部”,刘少奇含冤赴黄泉的历史悲剧。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1月13日深夜。毛泽东命令他的秘书去中南海将刘少奇接到人民大会堂,做最后一次话别。刘少奇向毛泽东提出辞去国家主席等职务的请求,表示愿意回乡当农民的决心。毛泽东听了刘少奇的请求,长时间的沉默后,没有正面回答刘少奇的请求。他微笑着劝刘少奇“多读些书,注意保重身体”。并建议刘少奇读德国海格尔写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狄德罗写的《机械》。

临别时,毛泽东特意将刘少奇送到大会堂门口,再次劝刘少奇“好好学习,保重身体”。

此后,由毛泽东亲自培养选拔的第一接班人,便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杨瑰珍)P7-11

后记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国务活动家、改革开放的总计师。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公认的20世纪东方伟人。他们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立下不朽业绩的同时,还以他们崇高的理想、品德、人格、情操和渊博的学识,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些同他们的伟大思想、丰功伟绩一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

据此,我们选编了反映他们生活的《红墙里的领袖们》一书,内容侧蘑平凡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家世、童年、读书、学习、道德作风、为人处事、个人情趣、衣食住行、情感世界、交往等等。意在如实地颂扬人民领袖,用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品德去教育千千万万的革命后代,从而鼓舞年轻的一代奋发向上,在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目录

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等一等总理,我们一起进去”

毛泽东与刘少奇:风雨同舟半个世纪

毛泽东与朱德:“朱毛不可分”

毛泽东与宋庆龄:建设大计,亟待商筹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一把好手”

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人才难得”

毛泽东与陈云:“统一财经工作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

毛泽东与彭德怀:“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毛泽东:“刘伯承是条龙,能把红军渡过江”

毛泽东与贺龙:“你是一个方面军的旗帜,要保护你”

毛泽东与陈毅:“相见恨晚,相慰平生”

毛泽东:“罗荣桓是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

毛泽东与徐向前:“不是靠我的思想,是你们打得好!”

毛泽东与聂荣臻:“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

毛泽东与叶剑英:“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脑袋)”

毛泽东与张闻天:“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

毛泽东与王稼祥:“他是有大功的人”

毛泽东与陈赓:“我知道你肚里有绝的”

毛泽东与彭绍辉:“你比孔夫子还高明”

毛泽东与傅崇碧:“你们做得好”

毛泽东与胡乔木:“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

周恩来与朱德:毛毯情深

周恩来与邓小平:危难之秋举贤才

周恩来与宋庆龄:“国之瑰宝”

周恩来与彭德怀:患难真情

周恩来与刘伯承:共商大计

周恩来与贺龙:“我没有保住他啊”

周恩来与陈毅: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

周恩来与徐向前:风风雨雨伴人生

周恩来与叶剑英:“把臂之交,金兰之友”

周恩来与李先念:休戚相关默负重

周恩来与叶挺:患难之交

周恩来与郭沫若:协力·同心·共命

周恩来与徐海东:一片丹心

周恩来与周荣鑫:危乱见坚贞

刘少奇与朱德:互让房子

刘少奇与陈云:“就我个人来说,全力支持你”

刘少奇与宋庆龄:“她的贡献甚至超过我们党的一些负责同志”

刘少奇与李立三:“隆郅,你真有两下子”

刘少奇与王首道:“伟大的母亲”

刘少奇与朱学范:辞情殷切,慰勉有加

刘少奇与方志纯:难忘的一天

刘少奇与李伯钊:“你还是做文艺工作好”

刘少奇与叶飞:“文章应该这样做”

刘少奇与张爱萍:“皮袄倒是给你保了险”

刘少奇与刘震:“要坚决‘化’下去”

刘少奇与吕正操:“我们人人能作土行孙”

刘少奇与罗贵波:“你是能够胜任的”

刘少奇与管文蔚:“一定要发扬民主”

刘少奇与刘道生:“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我非常赞成”

刘少奇与戴重远:“你想学习,这是好事情”

与少奇一起坐牢

刘少奇与冯少白:“党一定会把问题实事求是地搞清楚”

刘少奇与马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刘少奇与孙冶方:“答宋亮同志”

刘少奇与于光远:“你们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作为嘛”

刘少奇与陈克寒:“做好新闻出版工作”

刘少奇与郭明秋:永久的记忆

刘少奇与程瑞蒙:“同意你们两人结婚”

刘少奇与他的警卫员们

朱德与毛泽东:“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朱德与周恩来:同志·战友·知己

朱德与刘少奇:“少奇老亦奇”

朱德与任弼时:“一对如火如花的老少年”

朱德与彭德怀:片语只言无限情

朱德与刘伯承:“我们两个是对头”

朱德与陈毅:“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

朱德与徐向前:“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朱德与薄一波:“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

朱德与叶剑英:“我们要更加努力,多做些工作”

朱德与郭沫若:元戎与诗翁

朱德与罗瑞卿:没有声音的“声音”——庄严的军礼

朱德与杨成武:“我党英雄真辈出”

朱德与肖华:“历史是公正的”

朱德与方志纯:“求兵容易求将难”

邓小平与周恩来:“你这一年比我干得好”

邓小平与朱德:互尊互敬

邓小平与刘伯承:“长期共事,相知甚深”

邓小平与陈毅:亲如兄弟,胜于兄弟

邓小平与聂荣臻:两个四川老乡,两位革命元勋

邓小平与叶剑英:“小平同志具有安邦治国的卓越才能”

邓小平与陶铸:“我愿拜邓小平为师”

邓小平与李富春:战友情深

邓小平与谭震林:“这篇文章很好,至少没有错误”

邓小平与王震:“尊重邓主席的命令”

邓小平与肖劲光:“我钦佩小平同志的勇气、胆略和魄力”

邓小平与陈赓:“这才是真正的将才”

邓小平与杨得志:“这样的演习对军队有鼓舞作用”

邓小平与王近山:“兵不厌诈,这是诱敌深入啊”

陈云与张闻天:互相配合

陈云与薄一波:共同挥就辉煌

陈云与潘汉年:“我必信他将恢复名誉”

内容推荐

《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红墙里的领袖们)》主要内容:

于俊道编著的《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红墙里的领袖们)》一书,内容侧蘑平凡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家世、童年、读书、学习、道德作风、为人处事、个人情趣、衣食住行、情感世界、交往等等。意在如实地颂扬人民领袖,用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品德去教育千千万万的革命后代,从而鼓舞年轻的一代奋发向上,在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编辑推荐

于俊道编著的《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红墙里的领袖们)》以“还原历史真实面目,讲述伟人传奇人生”为宗旨,以翔实可靠的资料,认真客观的编写,严谨科学的体例,为您全面、真实地记录伟人一生的方方面面,呈现更为清晰的中国伟人形象。意在如实地颂扬人民领袖,用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品德去教育千千万万的革命后代,从而鼓舞年轻的一代奋发向上,在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红墙里的领袖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俊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20996
开本 16开
页数 4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9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3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