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关陇文化 汉唐盛世的见证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关陇文化——汉唐盛世的见证》以既具鲜明地域特色,又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关陇文化为研究对象,从黄土、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历史服饰、特色艺术、民族风情等入手,引导读者由今溯古,从现实中感受历史的气息,在生活里品尝文化的味道,进而探寻中国文明的源头,了解周、秦尤其是汉、唐盛世的历史文化。 目录 第一章 引子:黄土赐予的骄傲1 第二章 舌尖上的关陇文化8 一、岐山臊子面里的周礼8 二、胡饼:锅盔的始祖11 三、马铃薯变土豆15 四、牛肉面:盛在碗里的文化符号17 第三章 听得见和看得见的艺术21 一、彩陶:黄土地上的红土艺术21 二、青铜器:嫁接在彩陶树上的青色花朵25 三、当希腊战神与秦始皇相遇:兵马俑里的希腊化艺术29 四、东方的微笑:麦积山的魅力33 五、敦煌:中西融合的佛国与人间世界38 六、秦腔:用嗓子吼出来的豪放与苍凉45 七、社火:中国西北的“狂欢节”48 第四章 屋檐下感知历史56 一、窑洞: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奇葩56 二、四合院:渭河平原天人合一的建筑61 三、就地取材:陕南的竹木房、石头房和吊脚楼65 四、陇南白马藏人的“踏板房”:西戎板屋的孑遗69 五、汉藏建筑的合璧:甘南高原的“马康”与二层平板顶土楼75 第五章 罗衣飘汉韵,轻裾随唐风80 一、周礼彬彬:周代服饰上的礼制80 二、绿、红、紫、蓝:秦人的*爱84 三、汉风胡韵:汉代秦陇地区的服饰艺术88 四、汉魏遗韵与胡风:十六国北朝时期关陇地区的着衣传统与新时尚92 五、六朝遗风与唐蕃气象101 六、兼收并蓄的西夏服饰108 第六章 活蹦乱跳的历史115 一、肃北蒙古:祁连雪山里的牧民115 二、裕固族:留在祁连山里的“回鹘人”118 三、土族:从历史深处蹒跚走来的吐谷浑121 四、来自中亚的人125 五、甘南藏族:吐蕃与羌人融合的结晶128 六、说兰银官话的汉族:汉化的党项人132 七、说中原官话的汉族:汉化的氐与羌135 第七章 寻找文化的基因139 一、共同的始祖:葫芦河边结亲的伏羲与女娲139 二、炎帝:姜水边成长的羌族祖先144 三、黄帝:轩辕谷里走出的英雄147 四、大禹:从积石到龙门的成功之路151 五、周秦文明:从关陇走向全国154 六、汉唐文明:从关陇走向世界159 参考文献166 后记16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关陇文化 汉唐盛世的见证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苏海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50321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7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80000 |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2.4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4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