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西学东渐研究(第十四辑):广州的中外文化交流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已连续出版14年,国内“西学东渐”研究领域的权威辑刊。其中所载的13篇文献资料,大部分为国内学界首发。2.专业领域很好学者主编,收录文章的作者多为国内外知名的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研究专家。岭南文化爱好者、学者推荐的专业学术资料。3.文章内容涉及概念、机构、人物、译著、艺术品、教育等不同领域,多角度呈现广州近现代文化交流的全貌。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主编的《西学东渐研究》第十四辑,以“广州”这一空间场域为切入点,呈现地域文化对西学东渐的影响。 本书收录文章共12篇,依据历史顺序,分析从晚明到民国以广州场域为主的中外文化交流现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广州的中外文化交流面貌,如来华人士传播西方文化时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西方思想传统进入汉语世界对中国传统的影响,西方思想本土化的演变进程,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和文学作品翻译对欧洲法语和英语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西学渊源等等,涉及概念、机构、人物、译著、艺术品、教育等不同内容。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内容,对近代广州的中外文化交流获得更为准确和直观的收获。 目录 “圣像”与“偶像”之争:明末清初天主教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从sanctus到“圣人”:早期中国基督教对中国圣人观的调和 怀远驿:明清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官方首驿 落下麦子:澳门耶稣会辅理修士蔡按铎生平考略 “四书”拉丁文译本:从广州译稿到巴黎刊印本 从西藏拉萨到《大英百科全书》:万宁与18—19世纪中英关系 收藏?翻译与艺术趣味:西班牙人阿格特与清代海幢寺外销组画 语文?教育与实业:广州丕崇书院办学经过(1898—1907) 丕崇书院的世俗性探析 鞠普《<礼运>大同释义》的无政府主义大同建构 从华人辅理主教的设置看民国天主教本地教会的建设与革新 欧洲档案研究的新视角 ——读《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 附录 潘国光流亡广州期间的两封书信(1668—166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西学东渐研究(第十四辑):广州的中外文化交流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 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3956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5-53,D61-53,G129-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