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钱谦益与《游黄山记》:晚明江南的文化世界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古代文人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文人记录旅行的文本——游记,却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历代的游历者、纷繁复杂的视觉材料与文学传统,既塑造出象征意义的文化景象,又创造一种精神上的游历空间。本书讲述——晚明对奢侈品的炫耀性消费,与游记的盛行有何种关联;六十岁的钱谦益为何踏上他的黄山之旅,而他在攀登黄山的途中,又在思考些什么;文化、历史和宗教如何在黄山上沉淀,使它从人迹罕至之地,演变成有名的风景;有关黄山的诗歌、山水画、木刻版画、游记,如何使它成为一种文化的空间;古代文人怎样感悟风景,怎样与前人在风景中对话交流,又怎样如朝圣者一般穿行在精神的空间中。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17世纪中国旅行写作实践的细致考察,作者创新的理论立场,结合细致的文本研究,对中国传统游记体裁进行了一次全新解读。在本书中,作者以有名诗人、官员和文学史学家钱谦益的《黄山游记》为研究重点,与其他传统学者对游记的解读不同,他将钱谦益游记中的风景解读为一种代表性传统的复杂产物,而不是一种可实证的空间。本书取材广泛,引证资料包括个人轶事、传统宇宙学资料、地方志、道家经典、绘画和木版画等,在纷繁复杂的古典文献中探索了明末江南的迷人世界。作者在书中突出说明:钱谦益对黄山的描述,与其说是他的第一手观察,不如说是他之前几代旅行者留下的层层意义。本书可作为相关学者或学生研究晚明历史和文学的必要参考,也可为任何对旅游写作、人文地理、旅游社会学或艺术和视觉文化感兴趣的人提供了新视角。 目录 序 东鳞西爪 —晚明文学的个性解放笔墨山水 —黄山文学传统 山水 —十七世纪的黄山视觉艺术 斧凿痕和钱谦益对黄山的思考 《游黄山记》原文与注释 结 论 跋 《游黄山记》版本整理 《游黄山记》繁体版本异同 参考书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钱谦益与《游黄山记》:晚明江南的文化世界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史蒂芬·麦克道尔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4828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70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