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明代金银器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明代金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在所属历史背景下形制演变、时代审美和文艺潮流走向,结合陶瓷、玉石、织绣等其他门类在同时期的时代特点,以大量文献与实物为基础,辅以相关图像,真实全面地展现明代金银器与当时统治集团息息相通又与世风经济交缠呼应的风貌特点,分析其发展演进的背后根由及它们与其时生活的关联,阐述明代金银器的传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全书采用三重证据法,讲求实物、文献、图像相互印证,并围绕明代金银器原料工艺、造作体系、官样典型、时样潮流及跨阶层风尚传播五个方面进行讨论,阐释金银器如何由制度到实体、由皇家到地方、由经典到桎梏的变化与成因。本书所涉文献主要有史书、政书、笔记、叙事文学、诗文集、方志、类书等。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时代与金银器 一、帝王意志的影响 二、经济生活与世风变化 三、出土物概况 第二章 原料与工艺 一、原料来源 二、制作工艺 三、原料工艺的变化对明代金银器面貌的影响 第三章 造作体系:专制集权与礼仪重整 一、官样制度 二、禁限与赏赐 三、造作机构 第四章 宫廷与官样:皇家的权力与艺术 一、仪仗 二、供用器皿 三、首饰 四、官样金银器风貌特点 第五章 地方与时样:造型与装饰新风 一、靡丽无可加:材质的奢侈化 二、从自然到人工:仿生造型的发展 三、人人尽说江南好:时尚中心的雅丽与娇俏 第六章 交流与互动:审美风尚的传播 一、应时且应景:跨越阶层的文化潮流 二、真言与梵相:自上而下的装饰新风 三、人物故事:俗与情的交织 四、好奢与慕巧:文人意趣的衰弱 第七章 结语 一、式样与制约 二、风格与演进 三、传承与影响 附录 附录A 出土明代金银器辑要 附录B 明代带铭文金银器辑要 附录C 《陶书·御供》所载长生、献寿题材 插图目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明代金银器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燕芬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41624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360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7-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6.43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