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教育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该书提出,中国教育学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性、中国风格的教育学,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学创新发展的历史必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教育学样态包含自身的学科定位、价值取向、基本内涵、关键特征等。中国教育学面临着学科自觉性、自主性、原创性不足,基本理论研究薄弱、学科成果转化乏力、世界话语权有待提升等事关学科性、中国性、世界性的问题。为此,要加强中国教育学构建策略研究,以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中国教育学发展方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品性,以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优化中国教育学基本架构,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中国教育学理论创生,以数字技术助推中国教育学范式创新,最终使中国教育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贡献人类文明的智慧力量。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教育学的背景、内涵及价值研究/1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的背景研究/1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的内涵研究/18 第三节 中国教育学的价值研究/33第二章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嬗变研究/43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的确立时期(1949~1956年)/43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的探索时期(1956~1976年)/49 第三节 中国教育学的再建时期(1976~2000年)/55 第四节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67第三章 中国教育学的现状与省思研究/78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现状/78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困境/100 第三节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省思/117第四章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比较研究/138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与美国教育学的比较与启示/138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与德国教育学的比较与启示/150 第三节 中国教育学与英国教育学的比较与启示/161 第四节 中国教育学与法国教育学的比较与启示/169第五章 中国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研究/182 第一节 思想引领:以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中国教育学发展方向/182 第二节 文化铸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性/195 第三节 理论强骨:以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优化中国教育学基本架构/203 第四节 实践助力: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中国教育学理论创生/219 第五节 技术赋能:以数智技术助推中国教育学范式创新/227 第六节 开放升维:以更加开放姿态借鉴人类文明智慧与力量/240参考文献/245后记/24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教育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振存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43506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2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46 |
| 出版时间 | 2024-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4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