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呼兰河传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呼兰河传》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萧红的一生短暂但著作颇丰,作品多带有自叙传色彩,善于用纯净童真的眼光关照世界,以清新质朴的文字书写乡土社会的生存境遇,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本书里有萧红的纯真快乐,也有悲戚苍凉的生存哲学。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中,临摹出了东北小城风土人情,展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童趣图景和恩怨情仇。这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录"。是研究萧红早期生活的重要资料。采用1947年6月上海寰星书店版本为底本,精编精校。封面高阶特种纸双封,内文采用70克进口纸浆纯质纸印制,轻柔悦目舒朗大气,110X170小32开本,典雅精致,小巧便携。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1938年秋天武汉动笔,1940年12月香港定稿。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 《星岛日报》连载,至12月27日止。1941年,上海杂志图书公司初版。1942年,桂林松竹社再版。1943年6月,桂林河山出版社再版。1947年6月,上海寰星书店新版。本版即采用1947年版为底本,在尊重作品远原貌的基础上做了精编精校。《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呼兰镇为写作对象,描写了黑龙江呼兰镇带有东北农村特色的风土人情,及当地老百姓的平凡的生活。那儿的人,既善良、勇敢,又有着对于现实生活的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在这一矛盾的情绪中,萧红寄托了自己对于童年、对于家乡的怀念。在塑造一幅美好静谧的生活画面的同时,以独特的视角和自己的生命体验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作者通过对人的悲剧描述透视广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乃至整个社会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蕴含着独特丰厚的文化内涵。 目录 壹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001 贰 河的南岸,尽是柳条丛,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057 叁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101 肆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149 伍 据说,那团圆媳妇的鬼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的就到桥下来哭。179 陆 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253 柒 他的儿子也和普通的小孩一样,七个月出牙,八个月会爬,一年会走,两年会跑了。295 尾声341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呼兰河传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萧红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94780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50000 |
| 出版时间 | 2024-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5-01-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46.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