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风系列”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编写筹划的,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如何脱颖而出,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份清香!“茶风系列”包含以下三方面:茶叶、茶与生活、茶器。
茶是国饮,茶香飘扬千年,你我在茶里乾坤中,有没有找到柔鲜?有没有喝了口茶而能品出她一身风情?且让“茶风系列”伴你在茶文中看得到茶的香味。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主要介绍了武夷茶的文化知识。
| 图书 | 武夷茶/茶风系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茶风系列”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编写筹划的,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如何脱颖而出,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份清香!“茶风系列”包含以下三方面:茶叶、茶与生活、茶器。 茶是国饮,茶香飘扬千年,你我在茶里乾坤中,有没有找到柔鲜?有没有喝了口茶而能品出她一身风情?且让“茶风系列”伴你在茶文中看得到茶的香味。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主要介绍了武夷茶的文化知识。 内容推荐 武夷茶属乌龙茶,最著名的品种是大红袍,生长于九龙窠石壁之中部,山谷两旁岩壁高耸,日照较短,气温变化不大。尤其巧妙者,在岩壁上有一条狭长的石罅,汇秀润的甘泉与苔藓石锈于茶地,因而土壤肥沃。生存于这一环境条件下的大红袍茶树,经得天独厚的雨露滋润,芽壮叶厚,鲜叶原料之优良,当成自然。 大红袍为武夷茶中的精品,经精工细作而成。九龙窠的大红袍茶树原为3丛,20世纪60年代经扦插扩大繁育,试种于武夷山不同山岩,现已批量生产。1999年获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武夷茶历史风华 第二章 “御茶园”的惊叹号 第三章 清代茶市仍飘香 第四章 武夷红茶联接东西文明 第五章 武夷茶“花花”世界 第六章 岩茶——得天独厚的黄金品种 第七章 大红袍与四大名丛 第八章 栽培的秘密花园 第九章 核心竞争力——制茶工序 第十章 鉴赏香、清、甘、活 第十一章 泡出岩骨花香 试读章节 武夷茶与鸦片战争 买茶叶需要大量货币。1834年,东印度公司为了扭转巨大的贸易逆差的局面,成立“茶叶委员会”,试图在印度发展茶业,派遣秘书戈登进人中国,批购大量武夷茶籽运往印度。同时生产鸦片,倾销中国,以毒品换取茶叶。“不费银元而可大量取得中国茶,以毒换利,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而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堵住了英国人的财路,英国终于在1840年发动侵略战争。 1843年五口通商,福建有两个对外开放的口岸,输出茶量最大的港口是福州港。红茶产区闽北武夷山就在福州附近。1853到1860年,红茶由占出口总量的5.7%增长到42%。1854年,福州口岸开放时,茶叶出口13万担,1855年,增加到27万担,1865年又达到55.7万担。1880年,输出量已经达到80.1万担,红茶达64万担,是福建茶叶的黄金时代。《福建经济发展简史》载:“功夫、小种红茶主要输往英、法、荷兰等地,1900年以前,其年输出量均占茶叶输出总量的70%以上。” 山姆叔叔喝武夷 武夷红茶远征欧洲,半个地球之外的美国也感受到它的魅力。 1784年,纽约和费城商人集资十二万装备了载重360吨的“中国皇后”号商船,首航广州,购得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运到纽约后全部以红茶之名出售,一时炒起“中国茶”热。由于红茶在欧洲市场畅销,有段时间将所有中国茶叶通称“中国红茶”。它只占中国总生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出口茶叶中的红茶却占了一半。 在中国茶的热潮中,武夷红茶之外的中国茶已潜入欧洲大陆及美国市场。 1800年后,美国开始输入价格较高的小种红茶(正山小种)。1810年,美商进口红茶与绿茶数量相等。此后,美国便大量运销中国茶叶。183l一1840年,美国红茶输入增长近6倍。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签订,茶叶输美量为149 311担。当时输入美国的中国茶有红茶与绿茶,红茶分正山小种、功夫红茶(武夷)、刚果红等类,武夷与小种红茶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 19世纪以后,印度、锡兰、日本茶叶开始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取代华茶。1917年,伦敦茶市关闭,次年禁止华茶进口,闽茶大受打击。1918年茶叶输出量跌至20万担,1939年跌至11万担。 茶炊·品茶智慧 一片片武夷茶,翻转历史车轮。茶是美妙的休闲产品,为人们带来情趣。侵略战争是帝国主义找的“碴”,武夷山产的茶,在世界茶与文化变迁的历史中,却主宰了西方国度。除了咖啡以外,红茶成为最举足轻重的饮品,红茶便是发源自武夷。中国茶光大于西方,东方文明在西方人的生活里再度放射出智慧之光。 1638年,武夷茶由俄国大使斯塔尔科传人俄国。俄国气候严寒,以能随时可以加热、保温的“茶炊”冲泡红茶是其传统,红茶同时是当地人借以保暖身体的饮料。茶炊据说是在17世纪由法国传人俄罗斯,几经改良之后,于18世纪臻于成熟。 “茶炊”多为银制或铜制,功能在于不断供应热水。其内部有一金属制的中空导管,在其中燃烧木炭,以煮沸“茶炊”内的热水。热水锅炉上方有导管,可使锅炉中的蒸气直通茶炊上方放置的小茶壶,加以蒸煮后,便可煮出浓郁的红茶。调制红茶时,先以“茶炊”将小壶内的茶煮开,倒入茶杯约四分之一的高度,再用茶炊中的热开水将红茶冲淡至适合的浓度,最后可加入柠檬片、兰姆酒、白兰地及糖块,以增添红茶风味。这种煮法,系今日流行在高级咖啡店中的比利时壶喝法,煮器构造相同,只是咖啡和茶做了一次交换罢了。 混种文化的符码 武夷的红茶出击,改换了西方人品饮风味,至今长达三百年不衰;然而由于西方资本主义通过整合行销,经由策略联盟将红茶和茶器结合,而今行销世界各国的名牌瓷器,像罗森泰(Rosenthal)、威基伍德(wedgwood)等均和红茶密不可分。反观原产地的中国,连当年外销瓷器的光荣历史,都早已淹没在记忆里了。今日喝红茶是时髦,而岩茶反成了“老人茶”的代号,这是一段文明东西遽变的过程,也是一款混种文化(hybridity)的符码。红茶在武夷已成为小众,在西方却成为大众品味。这是时代的揶揄,还是东西文明互换的一次偶然? …… P76-79 序言 “茶风”宣言 品茶可以是件轻松平凡的事,也可以用心喝出清香和品味。 品茶要得好滋味,贵在好茶、好水之外,还要有一颗对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细细地由茶的实体抽离出意象,才能穿透茶的种植、制作工字找到滋味与内涵! 那么,深深解构茶的每一细节,便可成茶痴的基石,可惜的是,短缺了一份深入浅出对茶的认识与解析,就少了——份对茶集合天时、地利、人和多元变化的了解,就无法明了品茶原来潜藏了这许多婀娜多姿的面貌! 《选好壶泡好茶》“茶风系列”之一。“茶风系列”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茶叶。一种茶叶一世情,每一种茶叶都有着她自己曲折离奇的身世故事,我们依序;降“铁观音”、“普洱茶”、“武夷茶”等风行华入世界的名茶予以系统介绍,为每——种茶写传,写出她们的一世传奇! 二、茶与生活。将水煮开,置茶入壶,注汤入壶,将茶汤入杯……这一道道泡茶程序看似简单却蕴涵了如何取水、浇水、置茶的量、冲水的急慢多寡等等,都在细微中引动着茶香和滋味。 三、茶器。佳茗必有好器相配, 才能相得益彰。中国历代经典茶器中,有不少出自名窑,或在宫廷之内、或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把玩,亦成为令人收藏主题。本系列将以中国茶器为经,以时代为纬,系统地探究每一时代品茗风格与茶器的一段不解之缘。 茶是国饮,茶香飘扬千年,你我在茶里乾坤中,有没有找到柔鲜?有没有喝了口茶而能品出她一身风情?且让“茶风系列”伴你在茶文中看得到茶的香味。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武夷茶/茶风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池宗宪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107820 |
| 开本 | 24开 |
| 页数 | 22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5 |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05 |
| 宽 | 16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