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寄给你一缕书香/紫丁香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寄给你一缕书香》由李东华所著,作者用优美、质朴而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小读者从中可以品味童年的欢乐、亲情的温暖、师生的友爱、成长的感悟……

更能看到作者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并通过自身努力,成长成一位著名作家。

内容推荐

《寄给你一缕书香》由李东华所著,为新世纪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一套殿堂级经典名著。知名作家、经典作品,读者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好似与大师面对面座谈,谈人生,谈理想,荡涤心灵,胜似闲庭信步。

《寄给你一缕书香》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读者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还可以为他们的人生点亮一盏航灯,确定生活的目标,从此爱上阅读,爱上学习,爱上生活。

目录

◎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

陪读妈妈:我是“警察”/3

我要买下全世界所有的鸡/9

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15

熊猫有双红色的眼睛/24

我不是你的仆人/32

我怂恿女儿违反校规/38

神童啊,神童/42

戒烟条约/49

总有一种运动,我是冠军/55

错别字公主/61

我是一条哈巴狗/66

自己牵住自己的手/69

◎等待是美丽的

等待是美丽的/75

爱是生命之源/77

忠诚/82

尊严/88

睡趣/91

竹忆/95

梨/100

离家人的行囊/108

重塑灵魂/111

一个好汉三个帮/117

◎好书是造物主送给童年的礼物

童年从26岁开始/123

寄给你一缕书香/127

诗是一种纯净的液体/131

众生平等/133

书缘/136

阅读、冰漠淋和美甲/140

好书是造物主送给童年的礼物/143

关于阅读的断想/151

文豪武将辛弃疾/156

他是一道立起来的河/160

“我们一百倍地敬重他!”/167

风雨童心/176

试读章节

每到双休日、寒暑假,中国的家长们工作之余都在干什么?我相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是正陪着孩子坐在业余兴趣班的教室里,就是走在通往业余兴趣班的路上。

有一个时期,我女儿一到周末,就背着大书包,转战于四个“战场”:奥数、剑桥少儿英语、钢琴和硬笔书法。我自然和其他陪读家长一样,坐在女儿的身后,对她的一举一动实施监督,比摄像头还要精准,她的每一个小动作,思想每一次跑野马,都无法逃过我的火眼金睛。每次一发现情况,我就立刻拿起塑料尺子捅捅她的后背,声音很小但是绝对严肃,以保证一种威慑力:“安安,坐好!别玩橡皮,认真听讲!”或者:“安安,老师已经让翻到67页,看第3题了,你怎么还在看52页?”

这时候,其他妈妈训斥自己孩子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豆豆,眼睛往哪看呀?别老盯着窗外,看黑板!”

“米娜,回答问题时能不能大点声?你看人家沙沙……”

“小薇,别人都举手回答问题,你怎么不举手?要积极主动……”

陪读妈妈不是“陪读”,而是“逼读”。我女儿曾经说:“我的妈妈是警察。”

别以为我已经够“心狠手辣”了,和别的“辣妈”比起来,我这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一天,我女儿正在上剑桥少儿英语,突然一位妈妈领着一个个头小小、头发微卷、眼睛圆圆的小女生走进来了。这是个插班生,来试听的。那时我女儿上二年级,而这个小女生才5岁,幼儿园还没毕业呢,就被妈妈带着和一群二三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学一样的课程。

后来这个小女生留下来了。我以为来了一个神童。可是不管什么样的神童,毕竟要和比自己大三四岁的孩子比试高低,又是插班生,没有跟着一路学下来。那小女生听一会儿就会回一次头,用她大而圆、小羊羔一样清澈而无辜的眼睛,求援似的看着妈妈,妈妈就会小声重复一遍,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单词。不得不佩服这位妈妈的毅力,因为每一次上课都相当于她和女儿一起听课。每到女儿听不懂的地方,她就要挺身而出,或提示或补充,如果女儿还是一头雾水的样子,她就会急火攻心,用和女儿一样大而圆的眼睛瞪着女儿:“你怎么这么笨啊,都给你讲多少遍了?”每到这个时候,那个小女生就会像犯了天大的错一样,蔫蔫地低下头去。

有一天放学后,天下起了大雨,我领着安安,同那位妈妈和小女生一起走下楼来——英语班在四楼。我看到在一楼的走廊里,一位男子坐在椅子上,左手提着两把伞,右手举着一个煎饼,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那个小女生迎上前去,喊了一声:“爸爸——”因为英语班的上课时间是下午五点半到七点半,正好是晚饭时间,想来这位爸爸一直饿着肚子在楼下等,实在撑不住了,便在楼外的煎饼铺买了个煎饼充饥。这位爸爸看到女儿,从身旁举起一个塑料袋说:“我给你买的劲脆鸡腿堡。”我看见一家三口打着伞,走进了车里。想来夫妻俩分工明确,妈妈负责陪读,爸爸负责接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把女儿培养成神童,不辞辛苦。

P3-5

序言

首先声明,“三内居士”是我的杜撰,此绰号并未得到东华的认可。原因是认识东华十五年,《南方文坛》要约一篇东华印象记,主编张燕玲向我约稿时,大伙正挤在香山八大处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匆忙时一大意,竞然应允下来——后来仔细一琢磨,才知道越熟悉的人越不好写什么“印象记”,这分明是一道难题。

为什么脑海中浮现出“三内居士”的称谓?是因为东华的性格、为人及为文吧?她为人内向,性格内敛,为文内秀,是谓“三内”;或者说是我十五年与东华相处的感觉。感觉往往不准确,“三内居士”的头衔如果东华不认可,摘掉便罢。

从1995年的年初到2005年的深秋,我担任过十年的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东华便是我在任两年后调入的应届毕业生,与她同时进入创联部的还有徐忠志与黄国辉。他们三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这是那一年度创联部的大事,充实了新生力量不说,还平添了不少欢乐。记得不久三个人各自喜结良缘,创联部全体为三对小夫妻举办了一次晚宴,副主任谢真子大姐出面操办,那一夜大家说了不少话,喝了不少酒,家庭氛围浓郁,事实上这种传统一直在创联部保持着。

我与东华见面时她是由谢真子大姐领来的,她们两个一个是老北大,一个是小北大。东华说我见她面说的第一句话是“欢迎自投罗网”,我真的不记得说过没有,但北大也是我的母校,我们有共同的班主任曹文轩老师,这是确定无疑的。也许正是这种因素,在创联部老同志关登瀛退休后,李东华便接任了他的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秘书一职,这一项工作使东华迅速认识了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介入了若干评奖、采风、研讨会工作,同时还使她滋生了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从练笔、试笔到文名渐盛,直到成为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兼评论家,乃至获奖专业户、儿委会委员……

这说明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而职业与兴趣乃至事业取向,也存在不少偶然性的选择。

东华与徐忠志在创联部工作不过六七年,突然作协机关有一次竞争处级岗位的机会,他们两个一报名,居然名列前茅,全考上了。于是东华调到创作研究部,忠志调入办公厅。记得当时我是考官之一,他们的现场回答都十分出色,从本位主义出发我舍不得他们离开创联部,可是大局观不允许我有任何阻拦,我真诚地祝贺了这两位出色的年轻干部,这几乎是十年前的往事了。

后来中国作协再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晋级考试,仅有的一次机会,再一次为有准备的东华与忠志提供了条件,他们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调入另一个部门的李东华,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勤奋和刻苦地进行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她写童话、诗歌、长篇小说,也进行儿童文学领域的宏观研究,她在《思无邪——当代儿童文学扫描》的评论专辑中,把儿童文学常见的“单纯”拓展为“无限可能”,进而认为童话这一看似单纯的文体,是最温暖的一缕春风、一束阳光、一丝细雨,让孩子们的精神之树茁壮成长。她创作了许多部长篇小说,譬如被称为“优秀少年心理小说”的《薇拉的天空》,已具有作家自觉的艺术理念和自信的艺术姿态。她把新中国60年儿童文学的精神走向进行自己的梳理、归纳和总结,认为是三种类型,即“教化”“快乐”与“救赎”,前两种品种繁茂,后一类“救赎”则弱了许多。在理性认知的前提下,东华用自己的创作努力填补“救赎”类型的儿童文学空间,她的长篇小说《远方的矢车菊》《男生向左女生向右》都显示了这种艺术自觉。

东华不是因为感性才进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她是在理性思考与理性准备充足之后的主动选择。这一点将决定她会走得比现在更远。

理性的、内向的东华,身体里还隐藏着另一个顽皮、幽默的自我,这一点可以从她的《猪笨笨的幸福时光》及《泥巴流浪记》等长篇童话中闪现出来,也可以从她的《装满阳光的梦》等短篇中感悟出来,可惜的是东华把自己的这一点潜能埋藏得比较深,或者“三内居士”的天性使她更长于创作像《枫叶女孩》《竹精灵》《会飞的小溪》这一类深沉、略为凝重和优美的童话,这一点与她的老师曹文轩的审美风格十分接近,语言单纯甚至精纯,风格忧郁甚至沉郁,文风里有玄妙的思索,引人追寻,不追求表面的热闹和痛快……

东华的确是发自内心喜欢和热爱儿童文学事业,尤其在她当了妈妈之后,母爱因女儿的诞生被充分唤醒,这使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具体的倾诉对象而变得沉实有力,她曾为女儿写过一首小诗《你是……》,在诗中她把女儿喻为“小鱼儿”“鹅黄的小诗”“翻跟斗的小蜻蜓”和“会使魔法的小林妖”,在一系列亲昵有趣的比喻之后,在最后两节中,东华写道:“你是妈妈童年的小纸船/载满星光和月亮的清辉/在小河上飘呀飘……/你是一张洁白洁白的纸/呵,妈妈习惯了阴影的眼睛/和落满灰尘的蜡笔/将在上面画下什么,画下什么?”逼问自己到了严苛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习惯了阴影的眼睛”一句暴露出东华内心沉重压抑的一面,这也可以破译她对“救赎”类型作品的投入。生活对于东华不是一路阳光和一帆风顺的,她的生存状态使她在快乐与痛苦中频繁穿越,我相信东华的快乐是为儿童创作的快乐,东华的“阴影”则是现实生活诸多不顺造成的投射。

这也许是“三内居士”不可逃避的命运?

我手头有本《我的鲁院》,补充一句,东华曾是鲁院2007年举办的儿童文学高研班的班主任。我曾为这个班讲过一课。《我的鲁院》中收入了那一期学员的五篇文章,作者分别是王立春、汤素兰、杨绍军、萧萍和张怀存,他们从不同侧面描绘了难忘的学习场景,我无意中看到土族学员(书中误为土家族)张怀存记录的联欢会一幕:“歌声、笑声、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班主任李东华老师说:‘拿到这张节目单,像是拿到中央电视台春晚的节目单似的,我们的节目比春晚更精彩,大家在这里展示了才艺,更表达了激情与爱心,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其乐融融。”’

才艺、激情与爱心,可以使一个陌生的集体瞬间达到沸腾与欢乐的顶点,而东华正是掌控这一个集体的指挥员。

由此可见,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唯一要做的是战胜自己,包括自己的沮丧、怯懦,自己的自卑、惶惑以及来自内心深处莫名的阴霾,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也不需要去“习惯”。

所以在这篇庞杂的“印象记”中,我想说的就是: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行人踏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这话其实是冰心老人说的,拿来为东华印象记收尾,恰到好处。

2011年11月19日

“八代会”召开之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寄给你一缕书香/紫丁香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东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62128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6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5
15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