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协同发展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绿色协同发展, 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本区域的绿色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状况, 而且对于深化区域绿色协同发展理论并为其他区域发展提供参考借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根据中央精神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现实基础,以提升成渝协同绿色发展水平,打造现代化环境治理和高质量经济增长共同繁荣的区域发展样板为重点,通过全方位的数据挖掘和资料分析,全面展示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包括区域、城市等在碳排放、环境质量、绿色经济、绿色治理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典型案例。本书首先从区域协同的角度出发,解析绿色发展的价值内涵,构建多维度绿色发展评价方法并评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状况、协同绿色发展水平;其次基于蒙特卡洛法,结合多情景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Theil-Sen’s趋势斜率估计等方法,动态模拟2022~2035年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与低碳政策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多样化的碳排放演化路径,并识别最可能路径与很优路径;最后基于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绿色发展的现实基础、未来潜力、制度障碍的分析,提出区域协同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并进一步分析区域协同绿色发展中的多元主体互动模式,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本书能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信息咨询,助推成渝地区走出中国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目录 1导论//1 1.1研究背景//2 1.1.1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下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 1.1.2区域协同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路径//3 1.1.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5 1.2研究内容//6 1.2.1解析绿色发展内涵并展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现状//6 1.2.2梳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协同发展的政策演进路径//6 1.2.3模拟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碳达峰路径//6 1.2.4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协同发展水平并识别影响因素//7 1.2.5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7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现状//11 2.1绿色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2 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概况//14 2.2.1经济增长绿化度//14 2.2.2资源环境力//24 2.2.3城市管理绿色度//30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协同发展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磊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45991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05000 |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127.711,F127.71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