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重建个人所有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资本论》首卷第24章第7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由于对“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甚至将其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录 第一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论社会的个人所有制——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一个理论问题 正确理解“重建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要在社会主义社会重建何种“个人所有制”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正确理解”的商榷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公有”、“社会所有”、“个人所有”及其他 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理论思考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与我国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探讨 第二编 二十一世纪初十年 重建个人所有制不是恢复私有制 评谢韬、辛子陵“重建个人所有制”言论 评在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与中国改革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兼评把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股份制等同的观点 从“消灭私有制”到“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解析 究竟怎样理解马克思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观点——再评王成稼先生的理论观点 第三编 2011年以来 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理解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读原苏联学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含义》一文的思考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探析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涵义浅释 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再理解 “重建个人所有制”争议及理论再思考 如何理解《资本论》“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真实语义探析 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学术争论的感想 消灭私有制与重建个人所有制:基于多级所有的解释 相关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重建个人所有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建平,黄瑾,孙晓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84703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85000 |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A811.23,F01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