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繁华旧梦/跟着本书游天下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个姓氏的生息路线

如果你的手指头轻按在中国地图上的任何一处,就等于是按住了一片广袤的土地,或者说一个扬尘的南方小县,以及它潮湿又温暖的气候。当我行走在崇仁镇古建筑群的蛋子路上时,想象自己是在某页发黄的书本上爬行的蚂蚁,触摸着砖与瓦的历史。崇仁镇在嵊州市的西北部,距市区11公里。对于像我这样的地理盲而言,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古镇的本身。

现在我们仍然让裘氏登场吧。裘氏在绍兴云门度过了600年家族和睦云淡风轻的细碎岁月。其问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在一年又一年霜降雪降,春暖秋暖中,循环往复。大红灯笼挂了600年,过年的爆竹也燃放了600年。然后翻到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我们假定这一天风和日丽。裘氏的第二十一世裘永昂(宋赠左宣教郎),这个“从八品”的文职官员,带着家小坐着马车。也许是在黄昏以前,他们就抵达了崇仁,并在此落户生根,成为崇仁裘氏的第一世祖。那时候他带领着自己和前妻生的儿子,和商氏结婚。他一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移爱,称为千十一公,早年就过世了。二儿子移敬.称为千十二公,在温软的苏州任通判,也就是副州官的职位。三儿子移孝,称为千十三公,当上了太子太傅,也就是文职顾问类的官衔。裘永昂和商氏生下了儿子移忠,称为千十四公。裘永昂是一个生儿命,他的身边环绕的,全是儿子。而千十三公和千十四公,把崇仁镇的裘氏血脉,延绵了数百年。或叫发扬,或叫盘踞,势力强大,门族兴旺。

商氏是一位不太称职的后母,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而剥去了千十三公的衣衫,并把他逐出门墙。千年前的春夏,剥去衣衫也无大碍。但假若是千年前的秋冬,大约也是寒冷的。对于一个大家庭而言,这样的变故其实算不了什么。在一个渐远年代的黑白相片里,我们看不到千十三公的伤心脸容。千十三公后来成为“上裘”敦睦堂之祖,千十四公成为“下裘”敦叙堂之祖。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各自有了自己的衣钵。因为上裘的人丁不旺,且祖公曾被后母逐出门墙,所以上裘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都不能得志。特别是在明朝岁月里,上裘人的裘字只能写成“求”,俗称“赤乱裘”。下裘则被称为“穿衣裘”。如果上裘人在自家的灯笼上写上了裘字,后果是下裘人可以将灯笼踢掉、踏瘪。有民谚日“打架验伤井头房、穿靴戴顶后门塘、挑脚掮树上二房”。意思是井头房(现恺镗台门和石鼓台门周围)居住的都是当官有权势者,后门塘周围住的都是有钱人家,而上裘二房多为下层出卖劳动力者。这是一个不能捍卫姓氏尊严的年代,在同一支血脉里,有富贵与贫贱的等级之分。编修家谱时,上裘被冠以“敦睦堂”,下裘则号“敦叙堂”。

而于整个家族而言,裘氏在崇仁镇的岁月,几乎就是裘氏子孙在官场浮沉的岁月。这个家族,贤能辈出,自宋至清数百年间,有敕命敕书、诰命等三十余道。我想那时候崇仁的上空,一定是瑞气冲天或者祥云密布。无数个落雨或者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时常会有衙门里“报房”的“报子”高举红榜,吆喝的声音绕过一条条弄堂,掠过斑驳的砖墙,比脚步更快抵达裘氏的某座台门大屋中。报,恭喜裘大人高中……

或许某房的裘大人,正在喝茶。他微笑着喝了一口茶,拢了一下衣袖,笑着来迎红榜。鞭炮的声音和锣鼓的声音响起来,功名的光芒泛在裘某踌躇满志的脸上。在宋至民国二十五年,那么漫长的年岁里,光敦叙堂一脉就有仕官132人,计宋代乡贡进士2人,明清两代进士(含文武)4人,举人(含文武)37人,秀才476人。476人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部队标准营的编制。也就是说,这个大家族,光秀才就出了一个营。这是何等的浩荡家族,这样的家族力量,盘踞在崇仁,将是何等巨大。

在冬阳里翻晒典故

这个冬天不太寒冷。当我出现在崇仁的古宅时,那些不均匀的光线,从高远的地方跌落下来,翻滚和跌扑着。在稻地,在井边,在每一个积着岁月灰尘的地方。我像一个游手好闲的采风者,带着自己的茶杯,和人聊天,晒太阳,拍照。只要你一抬头,就一定是高耸的檐角。只要你一低头,如果不是青石板,就一定是鹅卵石铺成的蛋子路。

【汉五公放贼】

我们选择在冬阳里翻晒一些远去的典故,它们在裘氏生息过程中,代代相传。比如说,第十世祖裘汉五公,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汉史唐诗以及诸子百家,从清晨翻到黄昏,或许还再来一个掌灯夜读。我想他一定是一个背书高手,连走路的时候都在背诵着现在看来已经在记忆和岁月深处泛黄的篇章。这位读书人很有钱,所以他“所居屋以百柱,所耕田以百顷”,相信这至少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但是他“仁里名贤,义门华胄,德被乡间,功推老旧”。每当邻里乡人遭遇灾难,他必会扶贫济困,排忧解纷,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他经常性地捐款。《宗谱》上记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假定是月黑风高吧。一个小偷溜了进来,他看到了汉五公在烛台边夜读的背影,那时候竹影就在清风里晃动着,月亮是蓝色的。小偷想要溜出家门融进月色的时候,几个手持火把的家丁出现在他的面前。那时候汉五公转过身来,微笑着望着在月色中颤抖的小偷。他没有让人把小偷送到衙门,而是让小偷吃夜宵,然后又送给他衣服,并且让人用火把照亮他回家的路。可以想象,这样的夜晚,小偷在回家的路上,一定涕泪交加。即便他不愿意在天明之时斩断自己的手指以示自新,也一定在此后的人生岁月里,不再向别的人伸出手去。这是一个用现代文字演绎的典故,相信没有抹杀故事的任何一分色彩。我甚至愿意是汉五公在那个朝代时的书童,看一看汉五公读书的背影,大约就会得到一分宁静。P1-5

目录

一个姓氏的生息路线

在冬阳里翻晒典故

师姑寺消失在烟尘里

不得不说玉山公

五联台门一场传奇

敬承书房书香四溢

崇仁台门华美盛宴

沈家台门和酒岁月

玉山公祠:崇仁古建筑的代表

老家庙里数沧桑

伟镇庙:明朝的最后印记

大祠堂的现代进行时

指道碑指向一段段人生

黄氏碑亭在风中怀想遥远的节妇

一井一世界

池塘生活

舞狮班:十一代的光阴故事

民间乐队:一路音乐

围棋:从五虎传奇到九段高手

越剧:岁月流响越音不绝

古镇旧象的私人解读

假如凤凰隐没在崇仁街市

如果在崇仁的风光岁月可以残留

附:崇仁历史沿革

华堂古村:翻版的桃花源

引言:隐匿在华堂深处的乡村耕织

书圣王羲之的人生路线

书圣隐没在金庭观

通往王羲之墓庐之路

六代坟茔兴华堂

民间建筑:书圣后裔的宅居文化

公共建筑:存在的惟一解释就是不朽

华堂老街:无声电影中的繁华

更楼两座:敲更人在此制造温暖

土城:隐没的乡村防御体系

神堂:神像最后的居所

戏台:越音浸润人生闪过

九曲圳:让清水洗去村庄尘埃

平溪桥:一条水见证一族人生

碉堡:柔软乡村的枪炮岁月

里宅古井华丽的凉

静修庵:钟声在红尘里涤荡

德邻庵:与德为邻

金庭王氏族谱

会期:一个日子因此辉煌

祭祖:纪念书圣和他的东晋岁月

义学:墨风在此集合和出发

书艺:华堂村的灵魂

诗词: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

灯彩的遥远光芒

六场水碓今安在

天乙水龙舞寂寞

五百古匾:尘埃以下一场长梦

序言

冬天,阳光薄如蝉翼。在古镇崇仁的一口方井前,我看到了阳光里升腾的氤氲水汽,以及纪年石碑上刻着的“赤乌二年,,碑文。如果你一抬眼,一定能看到公元239年的气象,这个被称为“赤乌二年”的年岁,井台边必定有打水或洗衣的居民。他们发出古代的笑声,相互打着招呼。假定那时春暖,和煦的风呼啸着涌向这个当时还不叫崇仁镇的村落。我想那时候仅仅是村落吧,据说有一个能让耳朵在瞬间欢愉的名字——杏花村。

在一个选择冬天寻踪的人的脑海里,杏花村只是一种惟关的意象。我愿意相信那个年代的树枝与花朵,在发芽与开放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像细微的虫子,合唱着美妙的声音。即便是现在站在古井边,我的耳畔仍能听到马蹄嘚嘚。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一个叫裘睿的西晋大司马(国家最高军事长官)骑在马上手搭凉棚。其时,阳光像棉花一样暖和,马扬起前蹄嘶鸣的时候,裘睿勒了勒缰绳,这样的景象,就像是我们眼里的宽银幕一样,把古代在没有边际的浮想里上映一遍。待到马蹄扬起的尘埃落定,裘睿的目光触摸到了一片温暖的土地。这样的山水,一定适合让疲惫的身心就此停留。这个地方,叫做婺州。这个跟随晋元帝南渡的官员,选择了此地作为隐居地。这是一次家族的庞大迁徙,那时候晋刚刚经历了著名的永嘉之乱,国民死伤无数。丢城失土惶惶不决的元帝带领中原汉人八大姓,大规模南迁。这个事件被称为衣冠南渡。衣冠即文明,也就是说中原文明的盛大南迁。

从婺州(金华)到会稽(绍兴)的距离并不遥远。但是如果用雀步一般跳跃的目光来看从前,就必须看到裘氏这个巨大家族的变迁,它和一座宁静古镇息息相关。比如说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裘氏浩荡的车队,又把一个家族从婺州迁到了会稽云门。为什么要离开婺州,我们无从考究,只知道裘氏注定要在绍兴生根开花了。在此间的600多年里,这个家族“凡十九代,历十三朝,六百余年,聚族六百,人不异居,家不分炊。”这是一个家族绵延生息的盛大合住,其间种种,我们只能凭空猜度,比如这里面有威严家长和铁定家规,又比如,炊烟笼罩着裘氏大屋时,一定弥漫开去,气象万千。这样的合住,几乎可以称之为美丽的神话。

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真宗皇帝因了这个“美丽神话”而敕彰裘氏为“义门”。直到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裘氏第二十一世裘永昂因爱剡水之关而从绍兴分迁嵊西,成为在崇仁扎根的第一世祖。裘氏子孙奉祖宗之法,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崇仁。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始设崇仁乡。

这一串长长的纪年,在白驹过隙一般的光阴里,把熏风微雨中黄花灿然的杏花村演变成了崇仁。此前的长长的一个叫“唐”的朝代里,张、黄、李、段、白五大姓就在此聚居,他们或农或织或商,乐此不疲地进行着唐朝的民间娱乐活动,当然还不时地去那口打着“赤乌二年”商标的古井边洗一下唐朝样式的服装。尽管崇仁不是属于裘氏的,但是裘氏像一只大手一样,把崇仁推向了高潮。它的高潮,就是古建筑群的建成。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别人没有,裘氏有。而崇仁镇的历史,几乎有一大半就是裘氏家族的变迁史。

如果你现在徜徉在崇仁古镇里,你会被那些斑驳的青砖和潮湿而鲜绿的青苔,以及满眼的灰瓦而淹没。就像淹没在某个年月里,长卧不醒。没人能知道家族历史将来的方向,像水中摇摆着的水草,你不能确定水草是飘向左还是右。就像裘氏世祖不会想到一场南迁,再从婺州到绍兴云门,再到崇仁,或者是迁徙到某一个地方?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幕总是在不经意间拉开的。

翻开某一年一个普通的日子,裘氏登场……

内容推荐

海飞编著的《繁华旧梦》是一本图文并茂、史料记载比较详实的散文集,平静而温情。一个显赫的裘氏家族如何令此地折射出光芒,一座宏大沉稳的建筑如何在这里蔓延,一连串动容的典故如何在人们的生活里生根发芽,一个惊心动魄的民国故事如何在跌宕起伏中完成……作者海飞把崇仁台门一扇扇沉重的木门推开,在和煦的日光之下,用文字与相机,为读者唤回了流逝的年代。在微润的影像中,似乎可以看到主宰崇仁的核心家族——裘氏家族的身影。

在《繁华旧梦》中,大量建筑与文化的滋润。使这种古典生活可以穿越千年的岁月而依旧鲜活完美。书中,崇仁古建筑群落的风貌,以及生动的民间文化资料,有着详实、客观的描述与记录,随着跃动的文字,一个深藏于历史烟尘中的古镇,再次掀开纱帘,缓缓走到我们的面前。

编辑推荐

《繁华旧梦》是《跟着本书游天下》系列丛书之一,是作者(海飞)的随笔游记。一个显赫的裘氏家族如何令此地折射出光芒,一座宏大沉稳的建筑如何在这里蔓延,一连串动容的典故如何在人们的生活里生根发芽……作者把崇仁台门一扇扇沉重的木门推开,用文字与相机,为读者唤回了流逝的年代。书中,崇仁古建筑群落的风貌,以及生动的民间文化资料,有着详实、客观的描述与记录,随着跃动的文字,一个深藏于历史烟尘中的古镇,再次掀开纱帘,缓缓走到我们的面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繁华旧梦/跟着本书游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93180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2310637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8:57